賈島是苦吟詩人的代表。(圖片來源:志清/看中國)
在唐代中晚期,詩壇上出現了一批詩人,他們以苦吟的態度,對詩句中的每個字詞都進行仔細的錘煉,創作著「清新奇僻」的詩作。這些人被稱為苦吟詩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孟郊和賈島。
宋代著名詞人、文學家蘇軾在《祭柳子玉文》中這樣評價道:元輕白俗,郊寒島瘦。意思是說唐代詩人元稹的詩風偏輕佻,白居易的詩風偏通俗易懂;孟郊、賈島的詩風清奇悲淒,幽峭枯寂,因他倆講究苦吟煉句,往往給人以寒瘦窘迫之感。。
賈島生於唐代大歷十四年(779年),出生在河北道涿州範陽縣(今北京房山區石樓鎮)一個普通人家。據史料記載,他幼年喪父母,生活極為困頓。十五歲左右,迫於生計,賈島投身佛門,在北嶽恆山出家為僧,法號無本。
在寺廟中,他過著清苦的生活。當時長安城有規定,禁止僧人午後出寺,這對嚮往自由的賈島來說,無異於一種束縛。他曾在詩中寫道:「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寥寥數字,道出了生活中的無奈。
寺院的禪房裡,賈島度過了漫長而寂寞的日子。這種深居簡出、物質匱乏的環境,反倒使他養成了沉思冥想詩句的習慣。正如他後來所說:「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詩歌成為他寄託情感、表達內心的唯一方式。
賈島對詩藝的追求精益求精。他曾在《題詩後》中寫下:「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道出了創作過程中的艱辛與感動。這種對藝術的執著,使他被稱為「苦吟詩人」,甚至被稱為「詩奴」。這個稱號,並非貶義,實則是對其專注精神的最高肯定。在創作的世界裡,他甘願成為詩歌的奴僕,為之傾注全部心血。
在賈島的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如他筆下的「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描繪了山頂的孤寂與松樹的挺拔;在另一首詩《尋隱者不遇》中,他寫道:「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短短二十字,卻描繪出一幅生動的畫面:詩人尋訪山中隱者,雖未能相見,卻從童子口中得知對方仍在山中,只是雲深難尋。
一次,賈島去長安城郊一個叫李凝的朋友家拜訪,當他到達朋友居所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月亮高掛,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沒有迎來朋友的開門迎接(因為很不巧,朋友不在家),但卻驚醒了樹上棲息的鳥兒。因為朋友不在家,他只好又回去了;有感於拜訪朋友的所見,於是創作了《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晚笑堂竹莊畫傳》韓愈像。(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第二天,賈島騎著頭小毛驢閒游在長安城老街,但他看上去心不在焉的樣子,原來還在想昨晚創作的那首詩中的一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僧「推」月下門好呢,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呢?只見他一邊嘴裡反覆不斷地嘀咕著「推」、「敲」倆字,一邊手還反覆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
這樣想著,他無意中撞上了大名鼎鼎的文學家、政治家韓愈。他沒有不問分由地把賈島直接抓進牢裡,而是問明瞭其原因。然後韓愈想了一陣,對賈島說:「根據你的經歷,在這首詩裡用敲字比用推字好;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魯莽直接推門而入,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深人靜之時,多了幾分聲響,靜中有動,豈不活潑?」。
賈島心服口服,大為讚賞,「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名句就這樣誕生了。
正因為這次相遇,韓愈對賈島的才學很是賞識。「推敲」也逐漸成為膾炙人口的詞語被廣泛使用,一直沿用至今;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要反覆琢磨,反覆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後來,韓愈還勸賈島還俗去應試考取功名,可惜屢舉進士不第。這中間還有個小插曲,說他參加科舉考試,並不把「八百舉子」放在眼裡,一入考場,揮筆就寫,寫了首《病蟬》:
病蟬飛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猶能薄,酸吟尚極清。
露華凝在腹,塵點誤侵睛。
黃雀並鳶鳥,俱懷害爾情。
在詩中說「什麼黃雀、烏鴉,都一樣想害蟬」,結果被認為是「無才之人,不得採用」,與平曾等人一起落了個「考場十惡」的壞名。
賈島心知是「吟病蟬之句」得罪了有權勢的人,可又無可奈何。於是創作了一首名為《劍客》的自喻詩: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豪爽之氣,溢於行間,古人說「遍讀刺客列傳,不如此二十字驚心動魄之聲,誰雲寂寥短韻哉!」
雖在政壇上,賈島從未如願,但在詩壇上,他的一生為詩藝灑盡心血。真的是如他自己所說——「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推敲錘煉出許多名詩佳句。
賈島的詩作和他的苦吟精神,在唐末及五代時期還是很有影響的。晚唐詩人李洞曰「常持數珠念賈島仙,一日千遍。人有喜島者,洞必手錄島詩贈之……」還有五代南唐時期的詩人孫晟,也喜歡畫賈島的像掛在壁上,朝夕禮拜。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