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沈:中國人還敢去醫院嗎?協和「4+4」爆制度漏洞(圖)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副主任肖飛被妻子實名舉報婚內出軌多人,且因情感原因在手術中擅自離開長達40分鐘。(視頻截圖)(16:9)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副主任肖飛被妻子舉報婚內出軌,且因情感原因在手術中擅自離開長達40分鐘。(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5年5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綜合報導)2025年4月,一封實名舉報信將三甲醫院-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推向輿論風暴的中心。舉報信由該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肖飛的妻子谷某撰寫,揭露肖飛婚內多次出軌,涉及至少四名女性,包括醫院護士長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規培住院醫師董袭莹。更令人震驚的是,舉報信披露了一起嚴重的醫療事故:2024年7月5日,肖飛在一場胸外科手術中,因維護董袭瑩與護士發生爭執,竟與董雙雙離開手術室,將已深度麻醉的患者棄置手術台上長達40分鐘。這起事件不僅引發全網對醫德醫風的憤怒,更如一面鏡子,折射出中國醫療制度、教育公平及監管機制的多重陰影。時評人公子沈在自媒體節目中探討了該事件背後的制度性危機。

醫德崩塌:手術台上的冷血背叛

2024年7月5日,肖飛和董袭瑩將處於深度麻醉狀態的患者丟棄在手術台長達40分鐘的事件曝光後,立即在社交平台上掀起軒然大波。網友紛紛留言表達憤怒與恐懼。一位網友寫道:「醫生離場40分鐘,病人還在等開刀,這不是疏忽,是冷血!」另一位廣西網友表示:「手術臺不是談情說愛的地方,是病人托付生命的地方。醫德一旦喪失,醫療體系的信任就徹底瓦解了。」這些聲音反映了公眾的普遍擔憂:當醫生將私人情感凌駕於患者生命之上,醫療體系的公信力何在?

4月27日,中日友好醫院發布通報,確認舉報內容基本屬實,對肖飛予以開除黨籍並解除聘用關係。然而,這份看似果斷的處置並未平息輿論,反而引發更深的質疑。《經濟觀察報》指出,事件發生於2024年7月,距舉報信曝光已近10個月,醫院為何直到輿情發酵才啟動調查?手術室內有麻醉師、護士及其他助手,事後護士曾在科室群內提出質疑,卻未獲任何正式回應。這是否意味著醫院早已知情卻選擇掩蓋,直到輿論壓力迫使其採取行動?這種「被動式」應對,暴露了醫院管理對患者安全的漠視。

瑩的「速成」之路:教育公平的裂痕

如果說肖飛的行為是醫德的崩塌,那麼董袭瑩的職業履歷則將矛頭指向教育公平的深層問題。27歲的董袭瑩,作為規培住院醫師,因與肖飛的私情及其顯赫背景成為輿論焦點。她的學術與職業軌跡充滿疑點,引發公眾對北京協和醫學院「4+4」培養模式的廣泛質疑。

公開資料顯示,董袭瑩本科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附屬的巴納德學院,主修經濟學。雖然巴納德學院與哥倫比亞大學共享部分資源,但其錄取率(10%-15%)遠高於哥倫比亞主校區(4%-6%),學術要求也相對寬鬆。有網友質疑,董熙瑩可能通過社區學院轉學進入巴納德,進一步降低了入學門檻。2019年,她通過協和醫學院的「4+4」臨床醫學試點班進入醫學領域,僅用4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並在1年內完成原本需3年的規培。更令人震驚的是,她在短短兩年內發表9篇英文論文,橫跨骨科、婦科、泌尿科等多個領域。這些論文現已從知網下架,協和醫學院院長王辰曾公開稱讚她為「4+4」模式代表學生的發言也悄然從媒體報導中消失。

網友對此展開激烈討論,有人調侃:「學經濟的也能用『看不見的手』開刀?」另一人戲稱:「金融人轉行外科沒問題,最擅長割肉!」這些嘲諷背後,是對「4+4」模式公平性與專業性的深刻質疑。傳統醫學教育需經歷「5+3」或更長的訓練,而「4+4」允許非醫學背景的學生通過4年醫學院學習成為醫生。協和醫學院院長王辰曾宣稱,該模式旨在選拔「素質最優秀、品德最高尚」的學生,打造「中國醫學界的希望之隊」。然而,董袭瑩的案例讓人懷疑,這一制度是否淪為特權階層的「快車道」。

「4+4」模式的理想與現實

「4+4」模式借鑒了北美醫學教育體系,要求學生先完成4年本科教育,再接受4年醫學訓練。北美模式通過嚴格的MCAT考試和先修課程(如生物化學、有機化學)確保公平性與專業性。反觀中國的「4+4」試點,缺乏統一的測試標準,依賴不透明的面試和推薦信制度,容易受人脈與背景影響。數據顯示,2019-2024年,協和「4+4」學生中87.8%來自理科背景,68.6%為生物類專業,但仍有經濟、外語等非醫學背景的學生。當普通醫學生需通過高考和8年苦讀才能執業,部分人卻能通過「4+4」快速轉軌,這公平嗎?

更令人憂慮的是,董袭瑩的家庭背景被指為其「開掛」提供了助力。其父親為國企高管,母親為高校副院長,家世顯赫。網友質疑,她是否藉助家庭資源繞過嚴格的學術門檻?《新京報》評論指出:「醫學教育的初衷是培養守護生命的專業人才,而非製造特權的溫床。董瑩袭光彩履歷背後,是否真有某種力量加持?」

制度漏洞:特權與裙帶的溫床

事件背後,協和「4+4」模式的執行漏洞暴露無遺。與北美嚴格的MCAT考試相比,中國「4+4」試點的招生標準不透明,面試和推薦信制度易受操控。董袭瑩的案例並非孤例。網友挖出更多「神童」案例,如15歲考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19歲進入協和醫學院、23歲獲醫學博士的韓家樹,其順風順水的人生軌跡被指為特權通道的縮影。此外,年僅30餘歲的劉明真身兼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副院長、教授等職,其祖父為中科院院士,父母為企業高管,其科研方向與家族資源高度重合,引發「家族協作」質疑。

這些案例指向一個共同問題:當制度缺乏透明監督,精英捷徑便成為可能。協和「4+4」模式本意是培養複合型醫學人才,但若淪為特權階層的「後門」,不僅損害教育公平,更威脅醫療安全。網友呼籲協和公開歷年「4+4」招生名單,給社會一個交代。畢竟,患者在選擇醫生時,不應懷疑其學歷是否通過關係獲得。

信任危機

公子沈認為,中日友好醫院事件被曝光的深層意義,不僅在於一次醫德醜聞的揭露,更在於醫療與教育體系誠信的危機。肖飛與董袭瑩的私情背後,是制度縱容、教育失衡與管理缺位。最令人細思極恐的是,這樣的事件是否只是冰山一角?是否還有更多被壓下、被遺忘的案例?當制度無法自我糾錯,只能靠輿論倒逼,社會信任必然被消磨殆盡。

據《第一財經》報導,董襲瑩目前已不在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規培,現職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住院醫師(規培階段)。其職業生涯似乎未受太大影響,這讓公眾更加失望。公子沈認為,這起事件應成為改革的契機,而非僅僅是八卦談資。每一位關心醫療與教育公平的人,都應意識到其背後的警示:當我們或親人躺上手術臺時,能否安心相信醫生的專業與德行,而非擔心其靠特權捷徑上位?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