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商銀行。(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5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下滑,衝擊了房地產、金融業等多個領域。近日,許多銀行的存款利率跌破1%,令不少定存快到期的儲戶感到焦慮。儲戶們開始尋找資金新去處,不少年輕人開始流行起攢「新三金」,也有投資者購買銀行股。
第一財經報導,近日,中國六大國有銀行及招商銀行同步下調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0.95%,首次跌破1%至,活期利率降至0.05%。
部分銀行同步調低大額存單利率,並下架2年期以上產品。目前大行大額存單利率多未超過1.4%。部分民營銀行降息後,可購大額存單最高利率也僅為1.65%。
此外,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已跟進,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降至1.15%;兩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1.2%;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別調整至1.3%、1.35%。
一些中小銀行也跟隨大行降息。5月21日,楊凌農商行發布調整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的公告,其中,一年期定存利率下調至1.1%;兩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利率分別為1.2%、1.3%、1.3%,全線進入「1時代」。
此外,肇慶農商行、湖南安鄉農商行、渤海銀行等十餘家銀行也發布利率調整公告,官宣降息。調整後,一年期定存利率基本在1.1%~1.2%之間,最高利率不超過1.7%。
各銀行的本輪降息導致不少定存快到期的儲戶感到焦慮。來自福建的儲戶黃元在6月份有兩筆存款到期,當時的存款利率大約是3.5%。如今銀行大幅度降息,未來這部分的收益將斷崖式下跌,100萬元存款的三年利息將從10.5萬元縮水至3.9萬元。
黃元說:「三年前存100萬,利息能買一輛車;現在存三年,利息只夠加三年油。」她說,等定存到期後再多看幾家銀行,但大概率還是會選擇存款產品。
由於對未來中國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高儲蓄率已成為大陸民眾根深蒂固的習慣。中國人均儲蓄率長期維持在30%以上,甚至曾突破50%的高點。銀行大額存單更是受到民眾的青睞。
如今,在各大銀行利率普降的背景下,大額存單、通知存款等高息產品也變得不那麼吸引人了。掛牌利率調整後,多家大行兩年期以上的大額存單已下架,存單利率也同步調低。
在此背景下,此前盛行的大額存單搶購潮也已偃旗息鼓。一名儲戶說,最近沒有再搶大額存單,因為利差並不算太大了。由於缺乏足夠有吸引力的產品,他所在的大額存單搶購社群已很久沒人討論相關話題。
在存款利率下行、大額存單消失的背景下,儲戶開始積極尋找資金新去處。在社交平台上,風險低、跑贏通脹、收益高於銀行定期已成為年輕人篩選理財產品的核心標准。
基於這一邏輯,近期不少年輕人開始流行起攢「新三金」,即貨幣基金、債券基金、黃金基金。
螞蟻財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有937萬90後、00後同時配置了餘額寶貨幣基金、債券基金、黃金基金,「新三金」浪潮持續發酵。
界面新聞報導,在多家銀行下調了定期存款利率後,也引發了不少投資者關於「存銀行不如買銀行股」的討論,因為銀行股的收益率高企,遠超存款利率。
有網友在微博上表示,這兩年拿著銀行股不僅能賺差價,還能獲得股息收入。但也有人認為,銀行股經過前期的大漲,現在的價格並不低,應該等股價回調後才購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