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多數人 其實都不算是「人」(組圖)

作者:劉仲敬 發表:2025-05-29 01: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韭菜
中國網民票選國花「韭菜」竟力壓牡丹奪冠。(圖片來源: Adobe stock圖)

【看中國2025年5月29日訊】我經常有一種看法就是,中國的大多數人其實都不算是人,就像黑格爾說的那樣,只有皇帝一個人具有責任能力。雖然這樣說有點極端,但是中國能夠負責任、中國具備西方所謂的那種自由人的人格特徵的人確實是非常之少的。即使是這極少數人,也往往有這方面或者那方面的人格缺陷。這個責任都不在個人,而是整個系統本身的問題,但是你既然生在了這個地方,你就得想辦法培養自己的責任能力。

韭菜

◎您認同「中國是禮儀之邦」這種傳統對中國的說法嗎?

中國不是禮儀之邦,所謂「禮儀之邦」只是一種文宣而已。構成中國的真正力量當然就是無產階級的革命,所以正因為如此,它不但不是禮儀之邦,反而是一個出了名的社會野蠻的國家。為什麼?就是因為階級鬥爭的文化、馬基維利的權謀文化才是它真正模仿的對象。為什麼中國人總是三十六計厚黑學?因為這些東西才是相當於英國無產階級模仿紳士的那種為上下層階級共同模仿的東西。

◎為什麼中國人相較於外國人更喜歡買奢侈品和豪車裝逼?

裝逼一方面是自信心不足的現象,所以歐洲的老貴族不大裝逼就是這個原因。老貴族也許是坐著舊式馬車、過了很長時間才勉勉強強接受火車的人。在二十世紀,他們往往是最後一批才放棄黑白電視機的人。急於採用最新、最大、最具有炫耀性質的奢侈品,那是暴發戶的特徵。每個人都是有得到認同的需要,但是追求認同的途徑卻是不一樣的:暴發戶的特點就是,他不大瞭解從怎樣的途徑才能獲得社會上的尊重,他能夠選擇的途徑就是那種最直接、最膚淺、似乎能夠引起最大效應的途徑;而社會上的精英階級總是少數人,而且是不大喜歡張揚的少數人,他們的判斷不會是大張旗鼓的。

然而,裝逼其實是在中國這種互害社會最有效的自保方式,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中國裝逼的人這麼多。弱者在正常的社會,如果你是共同體當中的一員的話,是不用太為自己擔心的;但是在互害社會,只要稍微露出一點示弱的跡象,就會被周圍的同伴活活吃掉的,所以你無論如何都必須裝逼。

◎您如何評價「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各種中國自虐文化?

這就是「內卷化」社會的一個特點。在內卷化社會中怎樣才能發財致富呢?辦法就是,剝削你的妻子兒女,你讓他們穿得更破一些,吃得更差一些,把省下來的錢用來買田買地,然後你就會漸漸發家,從貧農變成地主,或者是從夥計變成大商人。或者是,你怎樣才能做官呢?答案就是,在別人玩兒的時候,你頭懸樑錐刺股,使勁兒虐待自己,培養記問之學,然後你就比其他人有機會背書背得更多,考試考得更好,然後你就自然而然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了。

這就是「內卷化」的意思,它沒有外向開拓的空間。外向開拓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會增加危險。最有冒險精神的人容易變成最可疑的分子而被重點刪除,而且這個刪除還很有生物學實驗的意義,就是說,誅連九族是什麼意思?從動物學意義上就是要徹底消滅你的遺傳基因,其他人沒有犯罪,但他們跟你有共同的遺傳基因,也要一併刪除。

◎在內卷化社會中懦夫是不是更容易生存?而具有武德之人反而會被淘汰?

確實是這樣,人種都會相對退化,男性女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可以說,專制主義時間一長以後,人民的體格和智力都傾向於退化。因為最有勇氣那一部分和最聰明的那部分人,反而更容易遭到系統的淘汰。

◎生活在中國這種秩序窪地,似乎對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或人格會有很大的影響。您如何看待中國人的心理狀態?

中國人普遍是精神病人,有點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或者是越南戰爭中被炮彈震聾的那種戰場恐懼症的患者,那種人經過反覆刺激以後,便完全陷入麻木狀態。人最初碰上槍林彈雨的時候會感到害怕,說不害怕那肯定是騙人的,但是勇敢和強健的人經過幾次驚嚇以後,會漸漸發現怎麼樣應付這種驚嚇是最恰當的,用哪種方法可以減輕傷亡減輕痛苦,最後就會磨練得更強大。沒有通過這一關的人可能就會,照俗語說的那樣,嚇傻了。他們採取了另一種保護自己的手段,就是無論怎樣刺激都完全沒有反應,像痴呆的孩子一樣麻木不仁,蜷縮起來,把外部的刺激排除到外面去。人的價值觀也是這樣的。

傳統的價值觀也許是錯的,但是它一般來說是穩定的,通常是幾代人連續穩定的,是跨代的,你在你的一生之中不大容易改變自己的偏見。例如天主教徒可能認為迫害伽利略是對的,加爾文新教徒可能認為迫害塞爾維特(Michael Servetus)是對的,伊斯蘭教徒可能認為用石頭砸死私奔的情人是對的,但是他們的祖父就是這麼認為的,他們的父親就是這麼認為的,他們的兒子和孫子也是這麼認為的。即使是錯誤的,但是這種錯誤不會擾亂他們的精神平衡。他們自己以為自己是好的,是在做正當的事情,即使是殺人,也不過是在殺壞人而已。

但是在極權主義國家、列寧黨統治下的社會不是這樣的。它們雖然實施專制,但是它們沒有辦法實施穩定的專制。天主教徒會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內一直告訴你伊斯蘭教徒是壞人,伊斯蘭教徒也會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內告訴你那些拜佛的偶像崇拜者是壞的;但是斯大林同志的臣民呢,三年前相信希特勒是世界上最壞的人,我們應該聯合資產階級國家來反對他,三年之後又相信,希特勒和資產階級國家是狗咬狗的關係,我們應該聯合希特勒來反對資產階級民主國家,然後再過三年又會跳回到原來的第一種看法上,又要認為希特勒是最壞的,應該跟資產階級民主國家團結起來對付他們。中國的情況也就是這個樣子。現在誰還記得胡錦濤那個時代的「八榮八恥」是什麼呢?如果你真的像是伊斯蘭教徒相信沙裡亞教法那樣相信胡錦濤的八榮八恥,那麼你現在已經是神經病了。

這種事情當然沒有發生,因為你已經像是我剛才描繪的那種戰場振蕩症的患者一樣,已經用嬰兒自我蜷縮的方法隔絕所有的刺激了。他聽不到炮聲,一聽到炮聲就蜷縮起來,露出一副痴呆的表情,聽到任何聲音都是這個樣子。在別人看來,他已經跟傻瓜沒有任何區別了,智力完全喪失了,但用這種方法,他保護了自己。中國人以及一切列寧黨統治下的人都是這樣的,他們因為不被容許保持一個至少可以維持一生的穩定的價值觀,患上了一種價值觀領域的炮彈振蕩症。因此無論涉及任何道德裁斷的事情,他們都會用類似戰場上下來的炮彈振蕩症患者的方法,讓它從自己耳邊劃過去。

他們不是有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而是非道德的。道德的任何辭令,在他們結了繭的心裏都會劃過去。無論是真正的道德,還是綁架性質的道德,還是純粹顛倒黑白的偽道德,對他們來說都一樣,正如炮彈振蕩症患者即使是進了醫院,飯碗落地的聲音和真正炮彈的聲音對他來說也沒有區別,他什麼都聽不見,什麼都感受不到,不能產生任何反應,沈迷在自己的個人世界內。如果有人砍他,他不能夠像正常人那樣躲避,因為他為了保護自己免遭過度刺激的傷害,已經連對刺激的正常反應都放棄了。中國這種道德癱瘓症的患者也是這樣的,真正的道德和假道德對他來說都無所謂。即使是別人用日常的不道德手段傷害他,他也不知道該怎麼樣躲避。

他會覺得,生活本來就是這樣,他可以受到極大的不公正而毫無反應,也可以受到只是小流氓的欺負,應該可以反抗的卻毫無反應,也可能自己就隨隨便便去做流氓,去為了假裝自己很聰明,就拿出一副高明的馬基維利主義者的態度去教訓那些他認為比較天真的人,說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也可能自己到幼稚園去殺幼兒或者是做諸如此類的事情,一切都是可能的。這就是那種道德上的炮彈振蕩症患者正常的反應。他已經把一切涉及價值觀範圍的反思或者是刺激都給遮罩掉了,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他是沒有辦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

◎生在中國,對許多社會現實很不滿,痛恨思想被控制但又無力改變現實,也沒有異性緣,而想要自殺的人,應該怎麼辦?

一個人能夠讓別人思想控制的話,也就有一半該死了──特別是成年人。按說的話,一個人有資格算人,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他能夠為自己的事情做主而且負責,其中就包括對別人說「不」的能力。人和人的意見總是不一樣的,你得習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如果你生活在一個自由人的社會的話,那麼所有人的意見都是有些不同的,但是意見的不同並不妨礙你結社結黨,因為大家都要選擇哪些是最核心的,哪些是次要的問題。枝節問題的誤差並不會妨礙核心價值觀相同的人結成聯盟,而利益和觀點的分歧也不妨礙他們實行不同層次的協作。掌握協作的層次性,掌握不同層次的協作,懂得什麼事情是原則性的分歧、什麼事情是細節性的分歧,這都是自由人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只有兒童和奴隸才會陷入這種要麼絕對服從、要麼就無所適從的狀態。你如果要在社會上變成一個能負責任的角色,這一關是你非要過的。

我經常有一種看法就是,中國的大多數人其實都不算是人,就像黑格爾說的那樣,中國只有皇帝一個人具有責任能力。雖然這樣說有點極端,但是中國能夠負責任、具備西方所謂的那種自由人的人格特徵的人確實是非常之少的。即使是這極少數人,也往往有這方面或者那方面的人格缺陷。這個責任都不在個人,而是整個系統本身的問題,但是你既然生在了這個地方,你就得想辦法培養自己的責任能力。從物質上講的話,有很多人是你本來沒有理由要怕的,也就是說,從硬指標上講的話,你完全可以不在乎他們的意見。如果你連這一部分人的意見都無法擺脫的話,恐怕以後給你提供再好的環境也沒有用。再好的環境也是儘可能地在硬指標方面使你不必受制於人,但是你如果軟弱到在硬指標方面能夠自己做主的範圍內自己都不敢做主的話,那你就整個完蛋了。這一關過不了的話,你僅僅是從觀念上贊成這個贊成那個,那是沒有意義的。不涉及行動的觀念是非常軟弱的,而且觀念太多了,行動能力太薄弱,對一個人的性格有極大的傷害。這樣的人,還不如觀念少一些、思想少一些、但是自己的觀念和思想至少有五六成能夠付諸實施的那些比較具有「紅脖子」性質的人。

這種情況你就得自己調整自己的性格了。先從小事做起。如果你喜歡買什麼東西,就去買什麼東西。想要選擇什麼路線或者是去什麼地方玩,你要自己做主,自己設置比如說旅遊計畫。跟別人有意見分歧的時候,你要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意見分歧。必要時,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跟別人翻一翻臉,吵一吵架,打一打架,然後你就會漸漸發現,原先以為是不得了的那些事情,其實發生了也不過如此而已。長期沒有辦法兌現自己的意志,在想像中過日子,那是非常危險的。這樣搞下去,最輕也會使你神經衰弱。例如與女人相處這種事情,作為一個男人,你就要學會怎樣對女人老老實實說出自己的話來,不要害怕被拒絕。等你學會了被女人拒絕或者跟女人翻臉,也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以後,你才算是真正成年了。

◎當代華人普遍看不起印度人,經常用「阿三」這種戲謔的名詞;也往往看不起非洲和東南亞的各種族群。這種盲目的偏見是怎樣形成的?

這種偏見一點都不盲目,它是有其固定規律的。華人自古以來瞧不起的對象都是比自己稍微強一點、還具有一定競爭性的對象。然後等到自己的階級地位進一步下降以後,他們就會忘掉自己過去的偏見。例如,在清末李鴻章和蔣介石的時代之間一般是日本人享有那種待遇,因為那時候日本人看上去好像跟他們還差別不算太遠,所以蔣介石才會跟日本人打仗。現在大家已經默認日本人是發達國家的一部分,所以這個對象自然而然就要轉移到印度人頭上。

要理解這種心理機制其實很簡單,所有社區或者單位裡面的下等人,對稍微比他自己強的人總是這樣心懷嫉妒的,他們不會對比自己強得多的人或者統治者有這樣的想法,總會以一種扭曲的心理補償機制證明我自己才是最厲害的。你只要觀察你自己身邊的人,肯定就能找到這樣的現象。其實大事和小事的心理機制全都是一樣的。相對於你自己的家庭和社區,難道沒有鄰居、同事和社區跟你處在蔣介石和日本人、江澤民和印度人那種相對的地位嗎?你注意一下你的父母和長輩是怎樣評價這些人的,研究一下他們的心理扭曲機制。人活在世界上,是經常需要以自我欺騙的方式來維持心理平衡的。

◎歐美電影常常將正面人物塑造成正直、勇敢、強壯的男人;而亞洲電影則喜歡把勇敢強壯的男人塑造成呆頭呆腦的下層體力勞動者,把主角設定成白皙的小鮮肉。請問您東亞人的審美觀為什麼會這麼噁心?

知識份子都是這麼想的,只不過是科舉社會以外的其他知識份子沒有能力主導話語權而已。正常的男人,可以說是從部落社會到封建社會一脈相傳下來的男人,都是希望以自己的勇武去博得女人的歡心,讓女人相信自己是一個勇敢的戰士,能夠保護她;只有知識份子,自身已經女性化了,不但不能保護女人,而且還希望可以獲得女人的保護。像從《俠女十三妹》到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裡面就經常出現很能打的女俠,這樣的女俠不但會愛上文弱的白面書生,而且還願意保護他。其實美國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在他著名科幻作品《基地》當中也是這麼認為的。《基地》開始寫的時候,他還比較正常,謝頓博士只是一位預言家;到最後,謝頓博士就變成帝國的總理大臣了,而且還有一個號稱「虎女」的女俠,像武俠小說的主人翁那樣保護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CND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