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冒出16件怪俑

发表:2003-01-07 07:4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怪俑”一反兵马俑的威武之姿:一件跪坐的陶俑好像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做极不情愿状;另一件伸开两腿坐的陶俑虽身着“休闲装”,但看起来却心事重重。

  ■相传秦穆公时的萧史善吹箫,天鹅闻箫声便飞来起舞。7号陪葬坑内出土了31件青铜鸟,其中天鹅14只,鸿雁16只,1只仙鹤嘴里还衔只“虫子”。

  专家表示这是继秦陵文官俑发现以来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秦陵考古至今已有40多年,共发现各类陶俑数千件,但这十几件新出的陶俑怎么从来没见过!”一位文物专家感叹道。昨天,我省文物部门正式公布秦陵7号陪葬坑重大考古发现,出土的16件陶俑姿态非常怪异。

  据了解,7号陪葬坑是2000年西安临潼区孙马村的村民在挖坟时偶然发现的,位于秦陵外城东北角约900米处,与秦始皇陵的封土边缘相距近2公里。陪葬坑总体面积约925平方米,呈“F”形布局。

  “怪俑”姿势让人捉摸不透

  出土时,陶俑大多数被毁,目前已有7件俑修复。它们共有跽姿(指双膝着地,上身挺直,呈跪姿)和箕踞姿(指古人席地而坐,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傲慢不敬的坐法)两种姿态。这件箕踞姿陶俑,通高87厘米,头戴软帽,身着长褥,下着长裤,服饰较为休闲,表情一反兵马俑的威武之姿,似乎心事重重。另一件跽姿俑好像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做极不情愿状。这两件陶俑的动作非常怪,箕踞姿陶俑左手微握,掌心向上,右手握拳,掌心向下,这一手势是什么意思,让专家费尽了脑汁。跽姿俑的右手似乎也应该有执物,但现在已很难考证。

  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说,这些陶俑不同于过去发现的秦俑,是一种新型的、代表着另外意蕴的载体,以前没有见过,目前还很难判断他们是做什么的。

  据悉,箕踞至少在秦汉时期就是一种很粗俗的坐姿,因为那时穿裤子是没裆的。据说刘邦在起义初,在一次笼络文人的“招待会”上就出现过这种姿势,这些文人就抱怨刘邦对他们不敬。

  31件青铜水禽动作各异

  7号陪葬坑内,还发现了31件原大的青铜水禽,其中天鹅有14只,站立在长方形的青铜踏板上,1只青铜鹤站立在镂空云纹青铜踏板上,另外16件为鸿雁。个别铜禽身体上还能看出清晰的彩绘。

  据介绍,出土水禽的地方原来有一个水池,31只水禽非常规律地分布在水池两边的台地上,有的觅食,有的小憩,动作各异,但头部都面向中间的水池。惟一的青铜仙鹤保存比较完整,嘴里还衔着一个青铜制成的小虫子。考古工作者推测这应是模仿水禽生活的场景。

  7号陪葬坑简直是个谜

  7号陪葬坑到底象征什么?这些“怪俑”又是做什么的?为什么把他们和水禽放在一起?引起了文物界极大的兴趣,大家对此说法不一。

  考古工作者在陶俑的周围还发现了银、铜、骨体小件260余件,有银器、铜棒以及喇叭形、圆筒形、三角形的骨器等,它们的用途目前难以断定。有一件银器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它大小和大拇指盖差不多,周围还有一圈小洞。专家分析,它可能是意甲(弹奏乐器用的假指甲)。另据初步断定,这些小件器物有不少可能和乐器有关。据悉,秦代的音乐很发达。相传在秦穆公时期,萧史善吹箫,天鹅闻箫声便自动飞来,并随着箫声列队起舞。省考古所一专家表示,秦以前就有用音乐去训练动物尤其是禽类。他推测,7号陪葬坑绝对不是简单的表现养鸭子养鹅的场景,它应该是表现一个更高雅的氛围,可能就是用音乐这种形式来模仿宫廷里的一些场所或一个机构。

  段清波说,发掘两年了,我们对这一陪葬坑的性质还是一无所知,但可以预料,它所表现的含义肯定超出我们的想象。

博讯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