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莫做不肖子孙

发表:2003-02-05 17: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经过缜密考证,认为2700年前的珠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达91%。清初康熙广东森林覆盖率还有54%。近年广东的地理学家在珠江三角洲发现大量地下埋藏树木,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仅是四会市城区就发现10平方公里范围地下都有树木。地理学家用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定了这些地下埋藏树木的死亡年代,分别为距今3000多年、二千多年和数百年前。这些纵横交错的地下埋藏树木,被称为"地下森林"。这些"地下森林"在四会、三水、高要、顺德、新会、中山、东莞等市都有发现,表明古代的珠江三角洲确是森林茂密,历史地理学家说2700年前森林覆盖率达91%的考证确实可信。古人说岭南是"瘴疠之地",就是树木稠密郁闭,因而瘴气弥漫。直至唐代,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贬官广东时写的《早入清远峡》还说"两岩天作带,万壑树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围"。可见唐代的广东还是森林茂盛,植被苍翠。可是,现在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6.65%,

有些省不足10%,个别县(市)不足5%。有专家作过调查,抗日战争前夕1935年四川省森林覆盖率尚达34%。后来几经战乱,各处开始砍伐树林。特别是1958年大炼钢铁,在干部的命令下,大量砍树炼钢,把许多山林化为灰烬。近数十年又到处开荒,森林覆盖率已不足10%。

广东林业部门的调查数字也使人触目惊心:1957年的调查有森林蓄积量1.52亿立方米,1960年调查时只剩下1230万立方米,不足大炼钢铁前的十分之一。改革开放后,广东省政府大力提倡绿化荒山,禁止上山砍树,近年山头变绿,森林覆盖率已有26.8%,森林蓄积量已恢复为1.38亿立方米。 s东植树造林有良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老百姓形容说:插下一根扁担也会长成一棵大树。加上领导重视和狠抓不懈,这些年林木的确有很大的恢复,童山濯濯的荒山秃岭已少了很多。但不少省(市)则至今仍远远未能恢复,据中国林业科学院的调查,青海省的森林覆盖率仅有0.35%,宁夏仅有1.54%,甘肃仅有4.33%。过去森林覆盖率超过50%的长江上游,今日只有5%左右了。真是愧对古人!

近数十年,我国的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林业政策:砍得多,种得多。以1994年四川、云南等四省的统计为例,采伐森林面积17878公顷,同期造林仅4277公顷。也是说,砍树比植树多4倍,树木岂能不越来越少!

其实中国古代就有保护森林植被的好传统。四千年前的大禹就规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战国时期的荀子就说"草木荣华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管仲说:"为人君不能谨守其山林,不可以为天下王"。秦始皇虽然残暴,但秦律规定:春二月不得砍伐树木。各个朝代,都设官员管理树木,禁止乱砍乱伐。地方官府也常出告示,严禁上山肆意砍伐林木。各地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这类石碑。就是我们这些不肖子孙,把祖宗遗留下来的千百年古树砍作柴火,劳民伤财的大炼钢铁。近数十年国家光是在林区设立森林工业局,数十万林业工人的利斧电锯把深山老林砍个精光,却无人管护林种树。有些地方连树龄已数百年的风水树也不放过。例如广东鹤山大凹村头有棵约800年树龄的老樟树,八人才能合抱,树冠达数十平方米。大炼钢铁时干部竟下令要砍掉这棵老樟树作炼钢的燃料。幸好村民奋力反抗,一批老人围坐老樟树的四周,要与这棵风水树共存亡,才制止了毁树行为。

近年有些地方卖炭出口到日本。福建武夷山大布乡林业部门竟以7000元的承包费就把3000亩山地出让给一位炭农,这个炭农就肆意把参天大树斧砍刀劈的截成几段送进炭窑闷烧成白炭,经过出口商运往日本。炭农为了私利砍伐树林烧炭挣钱固然不对,更可恨可恶的是林业部门竟然和知法犯法以区区7000元就把3000亩山林出让给炭农。这样的林业部门已不只是不护林爱树,不植树造林,而是毁林、灭林了。这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揭露武夷山滥伐林木的报道,并非某人的杜撰。电视台主持人还说,光是大布乡就有20多座窑。每天要砍伐多少棵大树才能填饱这些炭窑的肚子啊!不要再做不肖子孙了。树木是自然遗产,更是祖宗遗产。我们这一代把树木砍光,我们的子孙怎样过活?我们还有面目见祖先幺?

(自由亚洲电台)(2/5/2003)(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