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的穷途末路

发表:2003-10-27 07:5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南方周末的历史轨迹:

创刊至1980年代末期:从创刊之初的“娱乐型周报”转型为“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的有全国影响的综合型大报;

1990年代中后期:紧扣中国现实和民众焦点扛起舆论监督的大旗,以“反腐”和“弱势关怀”为诉求,从而冠以“南方周末,一纸风行”。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对中国报业未来“叁分走势”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精神缘?为纽带的严肃周报”的目标,努力彰显智慧与思想的深度与温度,现如今之现状的形成由来。

南方周末的现状:

2002年,从《南方周末》的文章中不难看出对产品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调整,确立了新闻(时政+社会)、经济、文化、城市四大版块的产品结构,形成了所谓的多元结构。殊不知,当今中国最欠缺的是新闻(时政+社会),而这恰好是其强项,却不可避免的被弱化,为何?没有个性的报纸只能一纸作古。

这个曾被称为中国最有良心的媒体,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尽管他的报道面多涉及外地而被戏称其为“北方周末”,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局限和问题,但南周所追求的理性、启蒙、公平等价值诉求,使其天然地获得了国人的普遍好感。作为一名曾经忠实的读者,我也不例外。我曾经乐观地估计,南周已经具备了体内再造的功能,即不管是谁当领导,都不可能改变南周的办报方向,因为那么毋令死:对于竞争激烈的中国媒体来说,可能会有更多的新税的文化、娱乐、经济类媒体,但似乎很难出现同样的第二个南方周末。如此转型,一方面弃长取短(尽管在文化、娱乐、经济等方面南周并不短),另一方面,更容易遇到反感的情绪,这,更危险。因此,换领导人只能是换屁股不换脑袋。但是,现在看来,这确实太乐观了。有迹像表明,这是一份即将走向衰败甚至是刻意使其走向平庸的媒体了。

以2003年为例:自朱容基报道之后的南方周末,画出了一条凄美的急速向下抛物线。朱容基报道,叁名记者含冤而去;非典报道,不说也罢;8月份,刊登登出一行启示,为京黟公司(文章中批评对象)恢复名誉,江艺平时代难得一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采访报道,问题部分统统不见踪影(没有问题?),正面的东西散见于每一篇的报道文章,对于那些生活在死亡边缘的矿工、弱势者,几百人几千人眼巴巴地等着南方周末记者的呼吁,就有可能改变他们濒死的命运的报道如此出笼,我只能深含绝望;10.14日的众多报道真是不忍卒读,错别字等就不说啦,光是采用实(见)习记者稿件数量之多也创下一个记录,六人五篇,几乎占全部新闻稿件的一半,无人可用,异或其他,不由得让人枉加揣测;还有从数次的整顿到几度换将,从珠海会议的哗变,到翟明品的辞职信,再到林楚方抗议新总编张东林的公开信,不一而足。

由此我不无遗憾的说南方周末的编辑方向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而这样的南方周末已经失去了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失去了作为新闻理想的家园的地位。创造一个神话需要努力,需要一种意志和精神,而损灭一个神话,则很容易。

堕落的媒体。

南方周末的刊首语:(曾经感动过你我)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