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岳飞19岁时,应真定(今河北正定)宣抚使刘韦合的招募而当了一名“敢死战士”。刘韦合看到岳飞的身材和了解到他的武艺后,就指定他当了一名小队长。岳飞从军后,曾参加了宋、金联合攻打辽国燕京的战斗。这次攻战,宋军越过了卢沟河,攻入了燕京城内。但在巷战时却被辽军打得大败,岳飞也只得随败兵溃退。
金军从宋军攻打燕京的战斗中,看出了宋军的极其虚弱的本质。在当时流传这么一句话:女真人不满万,满万则天下无敌。最后女真人统一了,重挫契丹人,积弱的宋人依然被契丹人羞辱,女真人南下的野心被激发了。
1127年,岳飞辗转归附了宗泽,来到了开封城外。岳飞之遇宗泽,犹“千里马”之遇伯乐。岳飞从此得到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负和军事才能的机会。宗泽十分赞赏岳飞的才能与勇敢,相识之初,宗泽就举岳飞为“踏白使”,率领500骑兵去抵抗汜水关(今河南汜水镇西)的敌人。汜水关地势险要,为东西两面的重要交通咽喉,也是南侵金军必经之地。岳飞率领的仅500名骑兵,随身携带不多的军粮,面对数倍于己的金军,宜速胜而不宜久持。岳飞随即命令300名士卒,每人缚好两束的柴草埋伏在前山脚下,等到半夜,点燃柴草四端,高高举起,照得满山通明,宋军夜战金军,金军大败。岳飞凯旋之后,宗泽举岳飞为统领,继又提为统制。
建炎二年七月初一,抗金老将宗泽死于开封留守任上,接替他的杜充,是一刚愎自用、喜欢残杀的无能之辈,根本无力约束和统率部下,集结在开封周围原为宗泽节制的各路军队和民军,便不战自乱,自相残杀起来,军营中一片鼓噪,建炎四年二月(1130年),开封落入了女真统治者手中。
1129年秋,南下侵宋的女真兵马,在渡过淮水以后,取道滁州、和州,要在渡江之后经江东而趋浙江。这时,担任建康行营留守的杜充,又不战而降。南宋的长江防线,如土崩瓦解。金军很快攻下了杭州、越州、明州。高宗丧魂落魄,流亡于明州(今宁波)附近的海面上,金兵在后面紧紧地穷追不舍,企图追袭赵构于海上。面对着将帅叛逃、土卒溃散、金军席卷而来、百姓们惶惶呼救的局面,岳飞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他集合好自己的部队,刺血激励部下说:“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为虏,溃而为盗,偷生苟活,身死名灭,岂计之得矣?”士卒为其慷慨陈词之爱国情殷感动,表示愿抗战到底。为使士兵不致剽掠、骚扰,岳飞严厉规定部属,不许侵掠百姓,做到“秋毫无犯”。他先后移军驻屯于广德军、宜兴县,致力于维持地方社会秩序的安定,对窜入其境内的散兵游勇,尽量加以收编,用军纪加以约束。对不肯接受收编的,或一向在县境内劫掠居民的,他就出动兵马去攻讨,并随时率领部队出外与金军作战。在很短的时间里,岳飞驻屯的宜兴县,竟成了百姓们躲藏兵燹之灾的场所。岳家军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的军风赢得了人民的热爱,他们建立起“生祠”,挂起了岳飞的画像以此纪念岳飞的恩德。
建炎四年(1130年)春,南侵的金军统帅兀术,在追杀赵构于海上的计划遭到南宋军民的抵抗以后,于是又放弃了追袭的计划,也打算放弃已攻陷的江南州郡,声称“搜山检海”已毕,要率部北移了。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南宋的几位大将的几十万部队,全都拥兵自重,徘徊不前,坐失战机,眼睁睁地目送金军退回江北。只有岳飞,在金军北移之际,从宜兴出兵,打击了金军。
岳飞在探明了金军的北撤计划之后,便率领部众主动出击,直趋静安,对金军予以拦腰猛击,并在埋伏在建康附近的乡兵配合下,收复了建康,就任了通、泰镇抚使。以后,岳飞又接受了南宋王朝的一次次的“诏命”,平灭了李成、张用和曹成等军贼游寇。绍兴三年(1133年),由于岳飞的抗金斗争和国内各战场上所赢得的战功和声望,南宋政府就把东起江州(九江)、西到荆州、北边包括长江北岸的一些州县,划为一个军区,指定由岳飞负责防守,岳飞俨然是一位能独当一面、独负一区之责的大将了。但是,祖国的山河破碎,大江南北的人民在金兵的铁蹄下的痛苦呻吟,以及满朝文武将官的腐化与怯战,使岳飞的心头涌起一阵阵无限的悲痛,时时萦系着北伐中原、收复故土的念头。在一次谈话时,有人感慨地说:“天下纷纷,不知何时方可太平?”岳飞毫不迟疑地答道:“只要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自然会太平。”
岳飞屡次向赵构上书,陈述收复中原的方略,但都不为赵构所用。直到绍兴四年(1134年),伪齐直接威胁到宋的长江上游的安全,并危及下游的时候,岳飞才得以率兵北上进攻伪齐。岳家军从江州移军鄂州,又从鄂州北指,旗帜所到之处,人们夹道欢迎,很快收复了郢(州)、随(州)、邓(州)、唐、襄阳、信阳等州郡。岳飞给朝廷上奏,要把这些攻占的州郡,差官防守、治山筑寨,建设成进兵中原的抗金基地。岳飞因功授“靖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接着,岳飞又派人结纳太行义军首领梁兴、李宝、赵云等人,准备实施“连结河朔”、直捣中原的战略,着眼于收复故土的光辉未来。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再次从鄂州移军襄阳北伐,一路上,顺利地收复了伊(阳)、洛(阳)、商(州)等州,大军围攻陈、蔡地区。黄河两岸人民,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纷纷与岳家军联系,准备一旦有实际军事行动,便配合岳家军作战,岳飞也兴奋地与部将相约:“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但是,这次北伐,虽然“五战五捷”,却因“钱粮不断而抽回干事军马,未能成功”。岳家军驻扎在襄阳,距离南宋王朝所在地的杭州有数千里之遥,而且居于长江上游,粮饷的运送常常不及时,在平时即有“粮食不足之忧”,这次大军深入河南,朝廷措置岳家军粮草不力,以致留在襄阳兵营中的士兵,竟有饥饿而死的。处于前线的部队,亦时时有饥饿的威胁。岳飞不得不撤回鄂州。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在面对金国女真人的犀利铁蹄时,岳王爷发明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那就是:砍马蹄。金国士兵们都身穿重铠甲,前后用绳固定在一起,3匹马并排联结成一个整体,互相牵制,进退一致,名曰拐子马。每次大战时,金兵都用拐子马打头阵,横冲直撞,宋军难以抵敌。偃城战役时,金兀术率1.5万骑兵进犯,其势汹汹。未曾想这次拐子马却遇到了克星--岳家军。岳飞命令士兵,手持大刀闯入敌阵,不要抬头看,只照准马腿猛砍。由于拐子马是互相联结在一起的,一匹马被砍倒,另外两匹也就无法行走了。宋军奋力砍杀,拐子马再也不能施展它的威力,金兵大败。乘胜进占朱先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先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将岳飞害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一生精忠报国,南征北讨,是炎黄子孙十分敬仰的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精神象征。
韩世忠(1089-1151年)。字良臣,绥德(今陕西东北)人,公元1089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韩世忠与岳飞都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两人都出身贫苦,少年从戎,斩将搴旗,屡挫强敌,靠赫赫战功擢升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大将。在当时的众多将领中,岳飞勋业彪炳,但功绩能够与岳飞相媲美的,也只有韩世忠一人。
韩世忠入伍不久便随军征讨西夏。西夏人凭借牢固的城防工事死守银州(今陕西米脂西)。韩世忠奋勇当先攀上城楼,杀死敌将,掷其首级于城下,接着又率一批敢死战士,同一支掩杀过来的西夏人马死战。他跃马挥矛斩杀其监军附马。战后他被提升为武副尉。
1121年,在抗击金军并收复燕山府的战斗中,韩世忠率500骑兵在滹沱河风驰电掣追杀金军2000余骑。宋钦宗即位后,随内侍官梁方平屯驻睿州(今河北睿县),宋军防备不力,军士不善骑,甚至在马下扶鞍而行,金军迫近时,数万人仓卒奔溃,韩世忠拚死突围,得钦宗召见,授选锋统制。此后,他又以不足千人兵马平定淄州、青州叛军数万之众。
1125年,金军首次南侵,攻下真定(河北正定),韩世忠率兵往赵州(今河北赵县)迎敌,金军围城,赵州城粮尽援绝,多数人主张突围,韩世忠却趁雪夜率300勇士直捣敌营,使金军惊慌失措,甚至自相残杀,天明时主将被杀,余众一哄而散。
两年后,金军二次南侵,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宗北归。高宗在南京应天(今河南商丘)即位。韩世忠奏请迁都长安,派军收复河北、河南失地,而一心只想保住皇位的高宗却迁都去了扬州。1128年,东京(即汴京)留守宗泽忧愤成疾而亡,金军因后方无人牵制,再次大举南侵,袭取扬州,高宗仓惶渡江,经常州、无锡、平江(今江苏吴县)南走杭州。韩世忠随同转战江南,曾被金军主力击破于淮阳,出走盐城方得脱身。叛将苗傅、刘正彦逼高宗退位,韩世忠从海路赶到常熟与张俊等相约,又往秀州(今浙江嘉兴)修理战具,斩叛将使者,进军临平(今浙江余杭东北),舍身力战,击退叛军两千,又沿浙江扬州、信州进兵擒获叛将,斩杀其主。被封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
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反叛,逼高宗退位,政局动荡,人心汹汹,韩世忠平叛乱,使社稷转危为安;次年的黄天荡(江苏南京附近)之战,韩世忠统率水师8000人大败金兀术十万之众,金兀术望风而逃,几乎被擒;逃至牛头山又遭岳飞伏击,岳飞乘胜收复了建康。宋军士气高涨,正是:“十万敌兵来假道,八千骁骑截中流”。
1134年秋,金与伪齐联兵70多万进犯淮南,南宋派使臣出使金朝求和,韩世忠率军从镇江赶往江北大仪(今扬州西北)迎敌,命令士兵伐木筑栅,自断退路,激励士气。指挥士兵布设五个营阵、20余处埋伏,约定闻鼓声出击。金国骑兵奔袭扬州,行至距大仪5里的长江口,鼓声砰然大作,伏兵杀声四起,韩世忠的韩家军各持长斧,上劈人胸,下砍马腿,金军纷纷落马陷入泥塘,韩世忠亲率精骑从四面八方袭来,金军别将挞勃也等200余人被活捉,与此同时,在高邮、亚口等地的部将也频传捷报。韩世忠又追杀金军抵淮河岸,金军溃散,夺路而逃,争挤落水淹死无数。从此,韩世忠得“武功第一”称号。
1136年,高宗授韩世忠武宁和安化军节度使、京东和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司府设楚州(今江苏淮安),韩世忠常身披草衣与军士一起劳动,编练军队3万,扼守淮河,又联络山东义军,力图恢复两河地区。次年,韩世忠请求全军北伐,恢复中原,但秦桧却令其退驻镇江。韩世忠上奏10余次,反对议和,要求护卫江淮,愿率先迎敌,以死报国。朝廷不准其行。
1139年,秦桧代高宗跪拜金使,称臣议和。次年,金朝内乱,毁约南侵,韩世忠领兵围攻淮阳。大败金援军于沟口镇,被封英国公。转年,又奉命救援壕州(今安徽钟离),在闻贤驿指挥骑兵暗夜攻金军,赶到濠州城已被攻破,遂与金军于淮河边大战,后因归路被金军放树堵塞,回师。金军渡河北去,不敢再犯。
同年,秦桧收回了韩世忠、岳飞的兵权,拆散韩家军,但韩世忠与岳飞仍坚决反对议和。秦桧又使人诬陷韩世忠图谋重掌兵权,岳飞将此事秉公急报韩世忠。韩世忠也是满朝文武中唯一敢对岳飞冤狱面责秦桧的人,岳飞蒙冤,满朝文武慑于秦桧淫威,一个个钳口结舌,噤若寒蝉,只有韩世忠挺身而出,质问秦桧:有何证据证明岳飞谋反?秦桧以“莫须有”答之,韩世忠愤愤不平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韩世忠更遭秦桧忌恨,再唆使亲信弹劾,韩世忠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他既被解除了兵权,又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韩世忠愤然辞官。“国仇未报壮志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韩世忠在晚年之际,仍念念不忘北伐中原、收复失地,1151年,也就是在岳飞被害后9年,韩世忠在优愤中病逝,葬于江苏吴县灵岩山西南麓。
韩世忠性格耿直,轻财重义,战功赫赫、嫉恶如仇,全身刀痕箭疤累累,双手仅余4指,还不能活动。韩世忠治军严整,韩家军与岳家军齐名。韩、岳两人功业相埒,为何名声却如此悬殊?九百余年来,岳飞之名籍籍人口,震古铄今,而韩世忠之名却湮没不彰,岳飞是家以户晓的民族英雄,韩世忠却未能享有这种荣耀,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岳飞有今日的荣誉,可谓实归名至。而今人是否也应该给韩世忠以一席之地,比如说写本《韩世忠传》。
韩世忠与岳飞都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战功卓著,都遭到奸臣秦桧的陷害,一个含冤被害,一个被逼迫的愤然辞官,他们二人的英雄事迹让我们字孙世代敬仰,而奸臣秦桧将永远钉在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