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看古人的精神世界

发表:2007-01-17 15:5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珍视友谊

说起友谊,现代中国人心里很是惭愧。大约从“文革”时代起,很多人就不记得什么是朋友。追求现世功名的人们,受社会上“不说假话就办不成大事”流行说法的影响,愈发没有了友谊的感念。办公室里,生意场上,处处出没着多疑的目光、无端的打探,以及让人心里很不舒服的暗示。

有时你真的感到,只有在读唐诗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友谊。大量唐诗都是表达相互惜别之情的,仅诗题中带“送”字的,就占《全唐诗》42863首作品中4681首。下边就是最杰出的一个例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最后一句是语出《诗经》“萧萧马鸣”(车攻);“班马”乃离群之马。青山白水夕阳下,征马长鸣独自行,这是李白写得极美的一篇短诗,甚至很多外文的中国诗集也要选上它。在唱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大约也喝了不少的酒,但他却没有像往常酒后那样狂呼高喊,而是满脸滚着泪珠,吟着一首如同草原牧人那样的悠长曲调——好让他的诗歌一直飘着,飘得很高、很远,一直跟得上友人在地平线上渐渐消失的身影。

李白的诗是单纯写情谊。但其他唐人在送别时还有很多的话要讲,或者把准备好了的赠别辞一股脑写到诗里。那些都是心里装着大事的人讨论的话题,比如“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鲍溶·壮士行),“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等等。如果论英雄气势,最感人的送别诗,还有王维的这首: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送张判官赴河西)

在饯别宴会上,诗人站起身举杯高唱,以华夏民族古代英雄(霍去病和张飞)的事迹鼓励即将独自上路、奔赴边关的友人,同时也将自己的满腔报国赤诚宣泄一尽。

王维的诗与李白的诗,正好反映了唐人友谊的两个重要侧面:一面是君子之间的心领神会,另一面是英雄之间的志同道合。

知恩图报

在读唐诗的时候,人们就能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从一本不大流行的选本中,或某人的全集里(现在从互联网上有时也不难做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平时已不大容易看到的东西,一些普通人在普通事里表现出来的并不普通的精神。比如说知恩图报,对于惯于按照官场和漫无规矩的市场潜规则生活的现代人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如同痴人说梦一个概念,但却着实被那时的人们“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了。

比如说一位远不是那么大名鼎鼎的唐朝人,叫戎昱的,留下来的一首远不是那么众人皆知的诗歌: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上湖南崔中丞)

诗中的“卧龙”,本来指的是尚未出山之时的诸葛亮。这里的意思,是说尽管我不过是个落拓书生,受尽世人白眼,却承蒙您如同刘备对诸葛亮那样的礼遇和厚待。然后接下来的两句,是作为他的回应:“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满腔忠义真是掷地有声。

从戎昱留下的作品里,人们还能读到“过因谗后重,恩合死前酬”(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君恩空自感,乡思梦先知”(桂州岁暮);“无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辰州建中四年多怀)等等诗句。这些作品一般唐诗选本不选(大概编者认为是宣扬的旧思想),却能反映出当时人的精神世界:他们都是普通人,但好像要比现在的普通人更有些血性:他们帮助别人,不计报酬;得到恩惠,便永志不忘。

其实在现代社会,即便在生意场上,都绝对不可忽视对精神世界的观察。笔者刚开始做投资项目考察的工作时,一个任务就是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去了解目标公司的真实管理状况。老板曾嘱咐,第一次去考察一家公司,不妨就先让对方领导人坐东请吃一餐饭。因为“如果他铺张浪费,如果他为人虚假,如果他斤斤计较,如果他优柔寡断,如果他品位低下,从餐桌上一举一动中都能看出来。”

那么第二餐饭又该怎么吃呢?老板没交待。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就是去客户企业的餐厅了(只要它有这样的场所的话)。看看一个团队在最松弛时的秩序,听听它的成员在一起闲聊的话题,它的精神境界,以及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致都能“尽收眼底”,甚至还能比财务报表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人生进取

什么是“君子之交”?人们早就说不出来了。现代中国人的社会到底流行什么样的交情,从电影、电视里就看得很清楚,所谓交情无非都是吃吃喝喝,加上在吃吃喝喝中间相互说一些言不由衷的相互吹捧而已。

你还记得什么时候曾得到过哪一位朋友的帮助或鼓励吗——不是为你掩盖过失,不是借给你钱,不是送给你东西,而是与你相互勉励,去争取人生、事业上的大成就?还是看看唐朝时朋友之间是怎样的歌唱吧: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说既然你我都是“国家干部”(其实级别并不高,相当于县里的武装部长),那么去远方去履行公职自是难免。好在你我是真挚朋友,无论相距多么遥远情意都不会疏淡,也就不必在分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了。

高远志向

在诸多名作和非名作(至少不那么有名)中都有淋漓尽致的表露,竟然贯穿唐朝的始终。

这一首一开头就引用名将霍去病的豪言壮语:“匈奴未灭,何以言家”: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云接塞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而这一首追述的榜样,则是投笔从戎,成为国家治理边疆事务功臣的班超:

边事多劳役,儒衣逐鼓鼙。
日寒关树外,峰尽塞云西。
河广蓬难度,天遥雁渐低。
班超封定远,之子去思齐。(钱起·送张管书记)

像这样随口道来的“豪言壮语”,在流创下来的唐代文献中比比皆是。即使你随便翻一翻《全唐诗》,时不时都会看到他们如此这般的相互赠言。这时的你不妨放下书本,想一想在现实世界中,是否曾听到有人向你讲过如此热忱的言语?如果有,那么你又是否把那些话铭在了刻心中?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