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未来注定只能当弱势总理

发表:2008-03-05 07:1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今届全国人大会议即将揭幕,最受注目的议题,就是由候任常务副总理李克强负责的"大部委制"改革。不过,据说今次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分期分批执行,今年完成整合几个部委的试点之后,再逐步推广至其他部门。显然,在设计改革方案时,李克强遇到前所未有阻力,令事前雷声隆隆的改革,最后要虎头蛇尾收场。孰令致之?

所谓"大部委制"改革,说白了就是精简机构,裁撤行政部门及缩减编制,减少冗员,提升效率。过去二十多年,这样的改革至少进行过四次:八二年及八八年,赵紫阳任内裁撤近半机构,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九三年,李鹏撤掉经济管理的职能部门,但地方政府没有配合;九八年,朱鎔基雷厉风行将中央部委减半,但同样遭到地方抵制,相关改革无法完成。可以说,这些改革全部以失败告终,并形成了"精简──膨胀──再精简 ──再膨胀"的怪圈。

今次机构改革的构思始於去年底的中共十七大,胡锦涛等新领导层原计划对国务院各部委进行"大手术",目的就是改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然后逐步伸延至地方政府。因此,今次改革的力度,绝不下於李鹏及朱鎔基主政时,而内定为下届总理的李克强则被委以重任,主持这个这个极棘手改革。不过,权大如李鹏、势强如朱鎔基,他们主持的机构改革都胎死腹中,李克强既缺政绩,又没权威,如何能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呢?

中央部委其实都有更高层作为他们的保护伞,要动他们,阻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而任何机构的精简,必定影响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面对改革大刀,他们必定拼死抵抗,甚至反噬反扑,如果主持改革的人一意孤行,而他又没足够的政治授权,最后肯定"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改革者都没好下场的原因。

正因为改革的争议性和阻力都非常大,才需要推动改革的人有足够权威去完成使命。在中共历史中,唯一不受制约、随心所欲推行"改革"的,就只有文革时期的毛泽东。他任意可废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也可随意对调七大军区的负责人,爱打倒谁就打倒谁。那时的毛泽东已被彻底神化,再非中共领袖那么简单了;到了邓小平,他也只能在改革开放初期进行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踏入九十年代,他已力不从心,到了江泽民时代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由李克强担纲,其成功机会几乎是零。

在目前的体制下,中共领导人的权威和权力必定一代不如一代。西方国家的领袖,在大选时已把政纲写得一清二楚,大家也知道他上台后将推行甚么改革,即使多么激进和争议性,只要他被选上台,即使面对激烈抵抗,例如英国前首相戴卓尔夫人、法国现任总统萨尔科齐等,他们都可以推行其承诺的改革,因为他们获得人民的政治授权,有足够的权威和权力去推动。相反,中共的领袖,哪有这样的权威和政治授权呢?

因此,近年中国的改革有一个特色,就是专挑弱势的部门和群体入手,以致作为最弱势群体的老百姓已被改革吓怕了,因为任何改革措施,到头来他们都是牺牲品。所谓"柿子挑软的捏",今次国务院"大部委制"改革,李克强面对实力强横、后台强硬的部委时,只能绕道而行,改挑一些"好对付"的部门入手。

可以预见,这样的改革方案肯定不是最好的,应改的可能改不了,不该改的反遭"毒手",因为这是李克强的"政绩工程",他不对一些无力反抵的部门下手,如何能够公告天下说改革已大功告成?他又如何积攒本钱,竞逐来届总理大位呢?!因此,在政绩不彰下,即使他勉强当上下届总理,也是弱势之至!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亚洲时报在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