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明专栏】人生感悟: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图)

作者:贯明 发表:2008-11-07 01: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铃兰花

我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放了一株铃兰花的照片作为头像,引来了许多有好奇心的朋友的询问其缘故。其实在人生的修行中,我最仰慕的是清莲,冰肌玉骨,出污泥而不染;在遇到磨难之际,我心中想到的是菊花,傲霜斗雪,在凄风冷雨中保持着一份特有的从容与淡定;在写诗作文之时,我的脑海中则经常浮现一朵朵兰花,那些兰花幽艳吐芳,从不因为无人来欣赏而失去芳香。灵感迸发,朵朵兰花化为诗文,在脑海中已经感到幽香清远,写成文字必定亦为清香远逸的震撼人心之作。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在历史上,孔子经常以兰花之品性来劝导世人。孔子说过:"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至道,不为穷困而改节。" 又说:"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矣。"所以兰花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称。兰花生于幽谷丛林,与野艾莠草同生,不居显位,不与人争,高风亮节,历来为古代的文人墨客所广为称道。在众多的咏兰诗词之中,我最为欣赏的名句是:"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语出南宋词人张炎的《清平乐》,意思是说,兰花的窈窕清影留在山中,幽幽香气也不愿飘到世间。原词是:"三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在南宋的词坛上,张炎是一位著名的词人,同时又是一位词学评论家。宋端宗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军一举攻下临安,南宋小朝廷彻底灭亡,张炎时年31岁,这亡国之痛使他悲痛万分。两年以后,元僧杨连真枷挖掘了南宋皇家的陵墓,这更使张炎义愤填膺。与张炎同时期还有一位叫郑思肖的诗人画家,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苏州,不忘国耻,坐卧一定要朝向南方,并自号所南,表示不忘大宋。郑思肖善于绘画兰花,但做画时却不画土和根。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你画的兰花没有根?"时,郑思肖沉痛地说:"国家和疆土都属于他人,亡国之人无家可回,亡国之兰无土可以生长,即使画了根,叫她生长在什么哪里呢?! 张炎听到此事之后深为感动,很想得到郑思肖的一幅无根墨兰,但他听说郑思肖的墨兰画"不妄与人,邑宰求之不得",因此张炎也不敢再存此想法。 然而,当有人把张炎的这个愿望告诉了郑思肖时,郑肖思立即研墨展纸,为张炎浓笔泼墨,画下了几枝疏兰送给张炎,得到了画,张炎观赏许久,不禁由衷地感叹到:"多好的兰花啊!可惜没有它生长的土地。" 张炎从兰花傲然挺拔的姿态中看到郑肖思不畏强敌的爱国情感,于是产生了敬佩之情,他欣然命笔,写下了一首《清平乐》词,"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就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兰花生长于深山,脱俗于红尘。她会留下许多清影,青艳含娇,幽香四溢,但却不飘到世间。人世间的大德之士,也如兰花一样,其高尚的善行虽然长留世间,但他们崇高的品德多不为世人所察觉。张炎所生活的时代处于亡国之时,很多文人不屈服于元朝的统治,坚守节义。郑思肖画笔下的兰与张炎词中的兰,都是他们自己人品的真实写照。那脱俗的风姿,展示了他们"不以无人而不芳"的高风亮节与坦荡胸襟。而在西来幽灵---中共邪党统治之下的当今中国大陆,又有几个现代文人能像张炎和郑思肖那样在暴力的威胁之下心怀亡国之痛呢? 中共邪党捣毁了炎黄陵墓,毁坏了中华传统文化,其残酷暴虐远远超过元朝统治者。 在遥远的天际,我似乎听到了炎黄始祖、老子与孔子等古代圣贤以及五千年优秀的神传文化都在齐声呼唤正在沉睡的中华儿女的灵魂......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