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千古绝唱的唐代诗篇《琵琶行》,诗人白居易以深刻的笔触把琵琶的音色、技巧及演奏的感染力描绘得维妙维肖。
「琵」和「琶」原来是古代弹弦乐器两种演奏手法的名称,右手向前弹出称「琵」,向后挑进称为「琶」,这也是弹弦乐器最基本的两种弹奏手法。因此,秦汉到唐这段时期,「琵琶」二字曾经是多种弹弦乐器的总称。
历史上流传的「琵琶」主要分为传统的「直项圆形」与外来的「曲项梨形」两种。传统的「琵琶」主要为直项、圆体、四弦、竖抱以手弹挑演奏的弹弦乐器。在唐代杜佑的《通典》,以及后来的《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资料中把它称为「秦琵琶」或「秦汉子」。外来的「琵琶」于公元四世纪,随着与西域的文化交流,这一种曲项,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相),横抱,用拨子弹奏的琵琶和五弦琵琶传入中国内地。因其头部向后弯曲,为了区别当时直柄圆形的汉琵琶,所以把它称为「曲颈琵琶」;因为经由龟兹传来,又叫做「龟兹琵琶」。
唐代是中国琵琶演奏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琵琶除了作为唐代歌舞大曲的领奏、伴奏乐器之外,独奏艺术也获得很大的发展。史册中所记载的琵琶演奏名家不计其数,例如:在唐朝段安节的《乐府杂录•琵琶》中就纪录了这么一段以琵琶演奏竞技的故事:康昆仑是西域康国人,唐德宗贞元时有「长安第一手」的称号。贞元年间因长安地区天旱,东市与西市搭彩楼以音乐比赛的活动来求雨,东市康昆仑以其高超的技艺获得观众的倾倒;此时,一名抱着琵琶的女子出现在西市彩楼上,她将康昆仑所弹的『羽调绿腰』移入更难奏的风香调中弹出,拨声如雷,妙绝入神,康昆仑惊服。原来这位女子是乔装的法师段善本,康昆仑因此拜段善本为师,虚心地学习琵琶艺术。
唐、宋以来,琵琶的形制在传统直项圆形与外来曲项梨形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塑造出曲项梨形的形制特点,将曲项琵琶的四相和直项琵琶的十二柱结合成四相十柱;乐器演奏改为竖抱,由拨子弹奏发展成手指弹奏。
宋代以后,「琵琶」即用来专指这种有梨形音箱的琵琶,而直柄圆形的琶琶,因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阮咸以擅弹此乐器闻名,所以后来就把它称为「阮咸」或「阮」。
琵琶在古代是使用丝弦与牛筋弦,古人气定神闲,做什么事都讲究静心,用丝弦即使音量小,古人依然可以领略乐曲的意境。《转法轮》一书中这样写道:「那个时候上学的人,都要讲究打坐,坐着要讲姿式的,拿起笔要讲运气呼吸的,各行各业都讲净心、调息,整个社会都处在这么一种状态。」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日,现代人由于生活型态改变了;心绪焦躁、心神不宁是现代人的通病,心不静源于欲望太多,什么都想追求。所以即使今日的琵琶为了增大音量,已改用钢丝弦,可是,真正能领会中国古典乐曲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启迪人性向善,并维系人类道德规范标准的这些内涵,又有几人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