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笔写真】朱孝天的祖国与乡愁(图)

发表:2010-08-23 21:3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艺人朱孝天在他自己的微博上发表的以中国为“祖国”那段文字引起余波荡漾。之后中国媒体以〈台艺人朱孝天再谈“祖国论”:我写的是乡愁〉为题,帮忙型塑一个“乡愁”的朱孝天。因为他“小时候在台湾被叫外省人,在新加坡念书时被叫台湾仔,在美国我是Chinese,在内地变成台胞。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知道我究竟属于哪……我写的不是政治,我写的,是我的乡愁……”

朱孝天一再强调他的不政治。本来中国不等于中共,文化的中国和政治的中国是两回事。但是他用“乡愁”解释他的“祖国”认同,笔者实在对不上号。

不管怎么说,中国的乡愁应该还给那些少小离家的老兵,而不是出生并成长于台湾的朱孝天。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不多不少地把这些因为战乱而饱受亲人分散之苦的游子心情说了个透。他们在台湾被称为外省人,在返乡之后被称为台胞,那才真是五味杂陈。

在台湾这块土地上,不同的族群共同生存着,认同的问题很敏感,也很难彼此说服。朱孝天无意间站上火线,引出的是我们对台湾前景的悬念。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除了祈问上苍,或许可以参考奥地利的历史。

德国人?奥地利人?

在历史上奥地利曾先后被古罗马人、匈奴人、伦巴第人、东哥德人、巴伐利亚人和法兰克人占据,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然后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了奥地利。直到1806年在拿破仑的压力下,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奥地利帝国成立。1867年,奥地利帝国又改为奥匈帝国。直到今日,奥地利人大多信仰天主教。

而源于条顿骑士团的普鲁士王国,向来不承认教廷的实际宗主权,甚至曾迫使移民到普鲁士的德意志人、波兰人、立陶宛人皈依基督教。16世纪后,普鲁士人同化于德意志等民族,普鲁士语融入德语里逐渐消失。1862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策划统一运动,高举德意志民族的大旗,诱发普奥战争。当时大部分德意志邦国都支持奥地利,把普鲁士当作侵略者。铁血宰相的统一行动最后宣告失败。

1871年普鲁士建立德意志帝国,自称为第二帝国(奉神圣罗马帝国为第一帝国),继续与奥地利竞争德意志邦国的领导权。

但德意志邦国一直没有统一,四十年后奥匈帝国更彻底分裂。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独立,部分领土被分割给义大利、波兰、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奥地利和盟军的和解协议里规定,奥地利不许并入德意志帝国,也不许称自己为“德意志奥地利”。

直到1933年纳粹党人彻底取得德意志帝国的控制权并将帝国改称为“第三帝国”之后,并吞奥地利的行动随之展开。尽管奥地利人讲德语,但和德意志帝国的德语不尽相同,更遑论在信仰与政治认同上的差异。可是在“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大旗底下,这些差异都被抹去。

奥运会后的“回归祖国”热

奥地利终究在1938年被纳粹德国并吞。在这之前的几年间,奥地利有许多纳粹与非纳粹的“重返帝国”运动支持者。纳粹德国并且提供奥地利“国家社会党”各种资源,以便夺取政权。1936年柏林奥运让纳粹的势力如日中天,“重返帝国”运动的支持者更加认同纳粹。奥地利人对“祖国”的认识是分裂的。

当时奥地利总理柯特.席尼格极力想维持奥地利的独立,并且试图举行全民投票来取得民意基础。但是纳粹所支持的奥地利国家社会党在公民投票前,发动了精心策划的政变,公民投票随即被取消,德国部队进入奥地利,遂行了“回归祖国”行动──Anschluss(德语:“连接”的意思)。

在并吞行动之后,原本阻挠公投的纳粹反而举办了公投,并且得到了高达99.73%的选票支持。没有发生任何战斗,也没有当年那场公投的真相。奥地利就这么被“回归祖国”了。

这段历史看似复杂,但只要重温一次《真善美》这部经典的歌舞片,就能够轻松地理解奥地利人当年的认同挣扎。片中身为军官的男主角为什么在纳粹党人许以高位重利的情况下要冒死带着家人逃亡?为何最后在剧院里,奥地利国歌成为禁忌?为何这位奥国军官女儿的男朋友认同自己是“德国人”而不是“奥地利人”?

台版的《真善美》真实演出中

2008中共办完北京奥运。一样的问题出现在现在的台湾。中共的势力逐步进入台湾的媒体、商界与政界左右着舆论。有人促统,有人促独;有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有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有人把中国当成“祖国”,有人只想维持自己的独立;有人想要举行全民公投,有人力阻全民公投。国旗、国歌与国号在某些场合全都成了禁忌。

台版的《真善美》正在台湾真实演出。选择独立的台湾人最后是否也要和奥地利人一样冒死出逃?目前仍是悬念……太阳底下果然无鲜事?

不过,到目前为止台湾还没有出现当年奥地利曾经出现的那一号人物──已故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1931~1989)。托马斯是奥地利最具争议的作家,一生以批判奥地利为业。他曾被德国国际笔会先后两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拥有卓然的文学成就。

托马斯憎恨虚假、伪善与怯懦的沉默。他一生中致力于写作与演讲,批判奥地利人在纳粹时期的沉默、后纳粹时期的持续沉默,以及纳粹结束后对过去所作所为的沉默。甚至对于奥地人引以为傲的音乐,都被托马斯认定为奥地利人精神思想不自由之下,自娱自乐的产物。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托马斯都是“不爱国”的,他甚至在遗嘱里面声明,即使在他死后,他的作品绝对不许在奥地利出版。但纵然他如此对待他的“祖国”,奥地利人仍然认为他是奥地利二战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986年托马斯获得奥地利国家文学奖。他的致词以“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开始,当他接着说:“国家注定是一个不断走向崩溃的东西,人民注定是卑劣和弱智……”坐不住的奥国文化部长与文化界闻人离席奔逃。

这个被骂“不爱国”的作家在1987年再次获得安东维尔甘斯奖,但有了前车之鉴,主办单位不敢举行仪式颁奖,而是选择直接把奖金和证书寄给托马斯了事。

台版的沉默

笔者相信台湾终究会出现一位托马斯.伯恩哈德。因为对于中共在人权上的斑斑劣迹,台湾的政界是沉默的,台湾的媒体是沉默的。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大旗下,甚至在举办大型国际活动时,台湾甚至可以把国旗与国名遮盖掩去。还有什么不能妥协?

最近台湾一个谈话性节目主持人讥评高雄市长陈菊,指她在举办世运之前登陆中国受到中共的贵宾礼遇,当时她回避台湾独立与中国人权的议题。但世运举办之后她仍然播放热比娅的电影并且迎来达赖喇嘛。

主持人拿陈菊为题,的确指出台版沉默的核心,但问题不在陈菊的两手策略。与当年奥地利的独立派相比,台版的独立派可以“有条件妥协”。为了高雄的世运所以可以有条件妥协,为了高雄的观光业一样可以有条件妥协。(变更热比娅纪录片播映的时间与地点)

托马斯说:“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祖国与乡愁、独立与统一、经济利益与国际活动,一切都是可笑的。“国家注定是一个不断走向崩溃的东西,人民注定是卑劣和弱智……”从第一帝国到第三帝国,从元明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注定要崩溃的东西。在权势与利益面前,人民注定是卑劣和弱智……

托马斯认为∶“只有真正独立的人,才能从根本上做到真正把书写好。”他不依附于“祖国”,不媚俗,不屈服于利益权势──他,不爱国。只有这样的彻底独立,才能拿掉面具,说自己的真心话吧!然而托马斯是凤毛麟角,历经战乱苦难与盟军托管,奥地利也才出现一位托马斯.伯恩哈德。台湾呢?

当妥协被包装为“务实”,沉默被包装为“不政治”,我们也就难以成为托马斯所说的真正独立的人。至于石修这篇文章写的是祖国?是乡愁?还是政治?都不是,石修写的是──历史。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杂志69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