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之死与阿拉伯之春 中西方的不同解读 (图)

发表:2011-05-05 21:4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观看拉登已死的电视新闻时激动拥抱的两名阿富汗男子(看中国配图)

被看作是全球头号恐怖分子的本拉登毙命之际,也正是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变革诉求风起云涌之时。如果说中国外交部表态之迟缓与国际社会反应之热烈形成反差的话,中国官方舆论对本拉登之死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的分析显然也与西方、甚至是阿拉伯世界的反应多有错位。在今天的当今世界节目中,我们就以此为例,来看看中西方舆论面对本拉登之死的不同视角。

法国学者:本拉登首先死于阿拉伯之春

法国舆论从政府领导人讲话到各大传媒的报道和学者分析,均在肯定本拉登之死是美国反恐行动的重大成功、是民主体制的一大胜利的同时,强调阿拉伯世界近期发生的革命打击了以本拉登为首的恐怖主义。

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国际事务研究院(PSIA)教授Stéphane Lacroix 5月3日向法国电视台《法国24》表示,本拉登首先死于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之春中的年轻人证明了推翻政权并不一定要反西方,而“基地”组织的理论是推翻中东国家政权就意味着与西方作对,特别是与那些受到西方保护的阿拉伯政权作对。

法国《世界报》编辑部主任Alain Frachon5月2日评论说:“本拉登在被美军击毙以前就已经在政治上死亡了”。他指出:“最近六个月以来震动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之春宣告了激进伊斯兰主义在这个地区吸引力的终结。这是一场以民主、以自由为名而起的抗争,而不是以政治伊斯兰、圣战主义、以仇视西方、以仇视“东征十字军和犹太人”这些本拉登推崇的理论的名义而起的反叛。无论是在突尼斯,在开罗,还是在大马士革,在班加西,反叛力量的发言人在任何时候都不曾打出本拉登或“基地”组织的旗号。恰恰相反。这并不意味着不会有“基地”组织的分支在北非、或其他地方、在阿拉伯世界、或者在非洲继续存在并肆虐。但是,那些本拉登推崇的主题的号召力和带动力在这次阿拉伯之春中已经明显减弱。”

法共《人道报》5月3日写道:“阿拉伯世界的革命给予了恐怖主义最沉重的打击,表明重大变革来自民主要求,不是来自毛拉或者放置炸弹者的专制。”

法国财经报刊《回声报》特别指出:“‘基地’组织头领毙命之时正值阿拉伯世界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驱动人民行动的不是反西方的叫嚣,而只是对自由的渴望。”

萨科齐:民主是对狂热分子的最好回答

也正因为如此,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法国《快报周刊》5月4日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必须尽一切努力支持这些阿拉伯国家的民主萌芽。民主将是对这些以没有言论自由为养分的狂热分子的最好回答。萨科齐还预言:民主扎根将带动经济发展和进步,这些阿拉伯社会常年积累的怨气和失望将会随之消失。

中国媒体:应当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不过,中国官方舆论对形势的解读则仿佛将读者带回到十年前国际社会面对纽约世贸大楼倒塌而愕然的年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俞在姗姗来迟的讲话中,虽然表示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公敌,但也同时强调“反恐应标本兼治,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外交部发言人的这番表态为中国官方舆论的报道定下了基调。官方媒体评论中不仅看不到茉莉花革命对本拉登所代表的恐怖主义的削弱,也不特别强调本拉登的恐怖活动,而是反复重申要从打击恐怖主义根源,并重复着本拉登宣扬的反西方立场。

《人民网》5月2日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篇注明是知名媒体评论员写作的文章,题目是“拉登被埋葬在春天里,但美国反恐战争仍在严冬”。文章对近年来恐怖主义形式不断式微视而不见,认为“从实际情况看,美国的中东反恐策略从未成功,反而是越反越恐……”。文章将可以杀害无辜的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归纳为民族、种族、宗教矛盾。

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网》5月2日的社评文opinion.huanqiu.com/roll/2011-05/1666267.html章—“‘重大胜利’本应容易得多”对本拉登终于毙命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3000多个日夜好不容易博来”的“小胜利”。文章同时写道:“西方是现代民主精神的起源地,“公平”、“正义”这些概念在西方社会里被谈论到极致。但看看这个西方主导的世界有多少不公平!在反恐战争的最近10年里,世界看不出美国打算为消除国家和民族的不公平认真做点什么。”

不过,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倒是说耐人寻味:“一个国家内部消除仇恨,要从社会公平认真做起。”

中国学者:北约军事干预利比亚可能制造新的恐怖主义

面对阿拉伯之春,中国官方舆论特别注意的不是这些国家暴力镇压都无法遏制的民主诉求,而是西方联军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中国各大媒体都转发了半官方网站《中国新闻网》(中新网)5月2日对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研究员沈骥如的采访,分析本拉登之死对国际反恐斗争及国际形势的影响。沈骥如在访谈中谈到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时以利比亚为例,认为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是在“拉偏架”,“支一派,打一派”。结果是“制造对立面,”还“有可能制造新的恐怖主义。”他认为,本拉登被击毙当然是反恐战争的胜利,但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应当反思他们的反恐战略,认为西方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实际上他就是对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的一种干涉,”“这种政策如果不改变,它还会出现很多新的矛盾,还会制造很多新的敌人……”。沈骥如在访谈中还指出,奥巴马不与伊斯兰世界为敌的说法与美国要在全球推广其价值观的意愿相互矛盾,这样就容易产生磨擦,并走向文明的冲突,而“恐怖主义就有了存在的土壤”。

阿拉伯国家媒体:阿拉伯之春敲响了本拉登的丧钟

中国为穆斯林世界的文明可能遭遇美国文明侵蚀、并可能制造新的敌人的时候,阿拉伯国家如何看待本拉登之死呢?在本拉登的出生地沙特阿拉伯,报纸Asharq Al-Awsat 5月3日在头版赫然写着:“杀人犯死了”。黎巴嫩一家报纸Al-Moustaqbal认为:“消灭本拉登为穆斯林世界卸下了与宗教联系在一起的恐怖主义包袱”。卡塔尔一名学者5月2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大部分穆斯林和阿拉伯国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们要走向现代公民社会。人们相信循序渐进的、公民参与的变化,拒绝暴力,也包括拒绝向压迫他们的领导人实施暴力。”

突尼斯与埃及革命和平结束,但也门、叙利亚和利比亚的求变努力演变成内战。不过,路透社5月2日的报道注意到,也门民众已持续数月反抗萨莱赫政权,而在阿拉伯半岛十分活跃的“基地”组织分支从未声称有任何作为。

与此同时,在北非远观周边国家民主浪潮的摩洛哥,当地《解放报》5月3日发表文章,题目是“阿拉伯之春敲响了本拉登的丧钟”。

来源:法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