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 不要丢失女性特有的温柔(图)

发表:2011-07-26 16: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网络图片)

很喜欢看有关人生的故事,从中,不仅能看到许多离奇故事,更多的是能得到许多人生的启迪。下面是看到的二个故事。

案例一:上海某外企女士,与相恋已久的大学男友结婚。只要两人能在一起,男人做什么都可以。为了事业及家庭能拥有更多的财富,女人,选择隐婚。仍以独身者出现在亲朋好友同事面前。因为,独身有气质的女性,在职场上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鲜花、追逐者、升职,事业做得红红火火。为了攻下一个客户,夜以继日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补习英文教法三个月,给客户儿子补习。六个月后,终于将这个客户拿下,事业取得飞速发展。为了出国,补贴家用,竟提出与丈夫兼同事的他假离婚。只顾事业不管他,丈夫心甘情愿付出三年,终于熬不住,丈夫起疑。虽然彼此深爱对方,但婚姻经历风雨飘摇。

案例二:山区残疾女医生,婚前丈夫写下血书,应下背他一辈子,作她外出的拐杖。十六年,男人被她呼来唤去,背120斤左右的她出诊每天好几趟山路,曾无怨无悔。而病人眼中的恩人,却成了丈夫眼中的脾气暴躁的泼妇,终于,丈夫忍无可忍,离家出走。声言:从此再也不背她了。

古代,男尊女卑,“妇”字的写法就赋予了女人的基本权利。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便成了女人的专利。“内人、贱内、屋里的”等成了婚后女人的代名词。其实,女主内男主外的分工,也成就了不少女中豪杰。如孟母、岳母等。这种家庭模式,对于下一代文明礼仪的传承、家庭的悉心照料等方面,有着它积极的一面。正是岳母、孟母的无私付出,才成就了一代杰出人物的非凡伟业。事实上,科学家也已证明“三岁看老”这句话的科学性。三岁前,母亲对孩子的行为影响更多些。因此,现在有些家庭,婚后的女人也有不少在家做专职太太的。

而如今,妇女翻身得解放,鼎力撑起了半边天,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从整体上来讲,同男人处于平等地位,有了独立的经济与人格,红颜不让须眉。但自古以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家庭中,无论是哪种模式,总体的内外分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男人能力强一些,女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就要主动地多为家庭牺牲一点,多分担点家务;反之,则需要男人多做点牺牲。但夫妻双方无论谁在外有了非凡的成就,不要忘记是另一方在默默的牺牲自己,才换得了你事业的成功,换言之,才有了你经济上可观的回报,切不可将这一切归之一己之功,更不可因此而蔑视另一方的存在。要知道,双方走在一起的霎那,是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素养。如故事一中的女主人,雨天看到包中丈夫为她备好的雨伞----温暖划过心间,作为妻子、同学兼同事的你,做过一次吗?白天上班、晚上进班学习,家,丈夫在默默地打理,饭,丈夫在默默地为你奉上,作为妻子,你做过多少?反之,却隐婚、假离婚、埋怨丈夫不求上进等,终于将自己的爱、幸福推到崩溃的边缘。故事二中的女人,丈夫每天操持家务、带孩子、背着她走山路行医,视而不见,反而丈夫将饭端至眼前,却当众人面大声训斥,埋怨耽误自己的工作,将家完全交与丈夫打理却从不心存感激,反而将丈夫看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认为丈夫没出息、是靠自己养的“废物”!丈夫消失的刹那,才领悟到丈夫在自己身边的重要。

其实,这两对夫妻,开始都有着相同的素养、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后来在共同的生活中出现分歧,是因为丈夫在牺牲自我,成全妻子的事业。而妻子,潜意识里把家看成“旅馆”,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场所,一心扑在事业上,一意孤行,无视对方的存在与感受。认为对方的付出理所应当,完全忘记了自己在家中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忘记了女性的温柔体贴是家庭和谐的催化剂,是爱得以延续的法宝,忘记了上苍赋予女性的专利。

现在职场中的一部分女人,同前两位比较,虽然并非如此独断专行,但大多数也是白天在工作中累得精疲力尽,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把家当成疗养的场所,使家庭缺少应有的浪漫与温馨。因此,作为女人,尤其是职业女人,一定要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摆正它们的位置,不要顾此失彼。

家,是夫妻双方共同铺建的“爱巢”,靠夫妻双方感情的相互滋养。只有双方在共同的经营中,家才有意义。只有双方在分工合作、互相关心爱护中,爱才能得到延续。不要等到爱遍体鳞伤时,方才醒悟。亡羊补牢,虽为时不晚,但毕竟,受到伤害的心灵,会遗留伤疤。破镜虽能重圆,但裂痕,毕竟让它缺失了以前的完美。所以,强势女人,你应懂得拿起“温柔”的法宝,留住爱情的温馨,家的甜蜜。懂得珍惜,上苍赐给你的------这个视你如金的男人。

来源:百度贴吧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