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齐文化密不可分的俗语

发表:2011-10-21 15: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牙祭

“牙祭”一般指旧时工商业主每半个月各给店员、匠师、徒工等一次肉食,后泛指百姓隔段时间吃肉,改善生活。此风俗来自于厨师祭祀其祖师爷——春秋时期齐国厨艺大师易牙。每逢初一、十五,厨师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

2.挂羊头,卖狗肉

春秋时期,齐灵公喜欢宫女穿男装。此风一开,齐国妇女群起效法,闹出了许多男女不分的笑话。灵公怕有伤风化而影响齐国的声誉,急令各地禁止女扮男装,但竟遇到“令不行、禁不止”的尴尬局面。晏子进言:“大王在宫内提倡女扮男装,而在全国却加以严禁,这好比有的肉店外面挂的是牛头,可里面却大卖马肉,这样怎么能禁得住呢?如果您在宫内禁止,外面妇女岂敢不遵!”灵公一听有理,照此执行,不到一月,全国风气焕然一新。后来有人把晏子的“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引申为“挂羊头,卖狗肉”。

3.孺子牛

《左传•哀公六年》记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齐景公特别宠爱他的孺子荼,有一次,齐景公趴到地上,嘴衔绳子,装作牛,让荼当牛骑。荼玩得兴起,从“牛”背上一跃而下,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折断了。

4.替罪羊

“替罪羊”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有一次,齐宣王坐在朝堂上,看见有人牵着牛路过,要杀牛来取血涂钟,进行祭祀。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就命令以羊替换牛来祭钟。从此以后,“替罪羊”作为一个悲剧色彩的词汇就流传开来。

5.二百五

战国著名纵横家苏秦在齐国被杀害,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为抓凶手,他想了一条计策,将苏秦的头悬挂在城门上,旁贴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立即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都一口咬定是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由此流传开来。

6.不管三七二十一

战国时,苏秦到齐国都城临淄游说齐宣王抗秦。苏秦说,临淄有7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3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其实,临淄全城不可能达到每户都出3个男子当兵。即使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所以有齐国人说苏秦只知道瞎吹,“不管三七二十一”。后来,这句话成了贬斥那些缺乏实际经验的愣头青的代名词。

7.借光

齐国有贫女叫徐吾。每天夜里,她与邻女们一起纺线绩麻,蜡烛则由各人带来。家贫的徐吾带来的蜡烛最少。有一李姓女子不高兴,对他人说,不让徐吾再来。最为勤奋的徐吾颇感不平,分辨道:“同一个屋子里,多我一个人,烛光不会暗淡下来;少我一个人,烛光也不会明亮一些,而我只是借东墙上的余光,每天来干自己的活。请大家不要吝惜那一点儿余光,让我接受一点儿大家的同情和恩惠吧。”大家见徐吾说得很有道理,他人都不再有异议,李女也无话可说了。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了“借光”一词。

8.吃醋

临淄人房玄龄为唐朝一代名相,其妻卢氏,也是临淄人,性情刚烈,对丈夫十分忠心。房玄龄做宰相后,唐太宗打算赐给房玄龄几位绝色美人做妾,房玄龄不接受。太宗叫长孙皇后出面做房夫人的工作,房夫人坚决不同意。于是唐太宗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接受这几名美妾,即赐饮毒酒。夫人面无惧色,接过“毒酒”一饮而尽。结果并未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皇帝以此来考验她,开了一个玩笑。于是“吃醋”的故事传为千古趣谈。

来源:万圣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