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古镇 寻找中国的“诺亚方舟”(组图)

发表:2013-02-22 14: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网络图片)

相比全国的许多古镇和水乡,位处四川宜宾的罗城古镇虽然不大,却因其独特的布局形制和建筑艺术,显得卓尔不凡。

中国的“诺亚方舟”

由于地处偏远,镇内的新街除了几家三五层高的宾馆饭店,建筑大多低矮破旧。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穿过一条冷清的商业街,转角处眼前一亮,出现一排青砖黛瓦的老房子,这里便是有几百年历史的“船形街”了。

正对老街矗立着一座青砖乌瓴的宗庙,乌黑的拱券大门,两侧是廊壁漏窗,有质朴古雅之风,二层正中高悬“灵官庙”牌匾,其下可以俯瞰小城全貌。

右边是狭长的凉亭街,中央的青石板路一直通向百米外的古戏台。两旁的老屋门前搭有出檐的凉篷,柱础是坚固的雕花圆石,既美观又防潮。一排排整齐的圆木和屋椽支撑起宽阔的廻廊,晴天用以遮阳,雨季能够躲雨,冬日更有防寒功能——如此设计显然与当地的气候相关,和广州上下九的骑楼风格建筑可谓异曲同工。

正是午后时分,廊棚内外人声鼎沸,沿街开设的小店几乎全是茶铺、饭馆和杂货店,门外杂乱地摆满木竹桌凳,坐着不少打牌搓麻的老汉,穿着汉衫背心甚至赤膊上阵,在竹椅背上一靠,跷起二郎腿,优哉游哉,喝杯盖碗茶,抽袋土旱烟,发发呆,摆摆龙门阵——这也许是他们安享晚年的最好方式。

始建于明清时代的主街长达200余米,两头窄中间宽,形如梭子,又似一艘巨船。狭长的廊棚像船篷,高耸的戏台如船舱,雄伟的寺庙为船头。这种精妙奇特的布局来源于流传的一段故事。

传说古时罗城缺水,清崇祯年间一位秀才至此,吟下“罗城旱码头,衣食不长久。要得水成河,罗城修成舟”的诗句。当地人便依此建议大兴土木,修建了这条船形街,后人称之为中国的“诺亚方舟”。至于罗城是否真因此雨水充足,却是不得而知。有道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墨尔本在二十多年前便依罗城的船形布局修建了一座中国城,老祖先留下的遗产可不真是发扬光大了么?道路中央那座过街的悬空戏台保存完好,外形为歇山式飞檐结构,屋脊和房檐各处分布着精美的砖雕和木雕。正梁中间的“平和听神”正楷匾额苍劲有力,左右前柱刻有金字对联,台面前方的金漆木雕刻画了许多有关西游记的故事。听说每逢节庆假日,这里总会安排有庙会和戏曲表演,听戏的人群时常把老街围个水泄不通。

戏楼背面是一座宏伟的石牌坊,左右有一对联:罗众志以成城倚铁峰枕峨秀跨八百里巫云长驱五海,重古今而作宜纳优益集高腔通四千年韶乐胞兴万方。横批:濯濯永流。细细品读之下,字里行间不正是说的有关求水与祈福的故事与心情么?前人把小城的故事通过对联铭记下来,告诉来此的每位游客,实在值得后人体会和回味。

岁月如梭,如今的老街给人以迟暮之美。木结构的房屋和戏台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洗礼,已显出垂暮老态,那些年久失修的牌匾字迹也已变得依稀难辨。眼前这些闲坐的老人家每日在这里打牌聊天,喝茶听曲,在某一刻终老天年。老街陪他们走过了四季,目睹了他们的成长和老去,送走了一代又一代人,见证着许多平凡的人和事。而身边那些嬉笑跑过的上下学的孩子,在几十年后可会也如他们的长辈般安坐于此?百年如一日,世事亦轮回。若不然,为什么我们总会感觉有些事或陌生人似曾相识?这便是若然有来生的见证么?


(网络图片)

老字号的家常菜

除了为数众多的茶馆,小街上聚集着几家老字号的饭店。门面都已残旧不堪,店前的桌子上堆满了锅碗瓢盆,盛放着生熟小食。馄饨饺子,凉粉凉面,青菜汤圆……室内的陈设也极为简陋,四周都是簸箕竹篮,装着各式肉菜、粉面主食和川味调料。

灶台设在屋子中央,燃料是蜂窝煤。虽然原始,胜在烹饪时更有“镬气”,明火烧制的菜肴总比微波炉或电磁炉加热来得鲜美,情况确实如此。

这时候,老板和伙计都忙得不可开交,调料的,炒菜的,写单的,倒茶的……不时有滋啦滋啦的肉菜下锅声和诱人的美食香味传来,让饥肠辘辘的我们再也迈不开脚步。

在这家叫“天泰祥”的老字号坐下,餐桌就摆在廊棚之下,可以在品尝美食的同时看行人来来往往,听旁坐的老妪聊天,感受小镇人的恬淡生活,也很有趣。

这些老店连份像样的菜谱也没有,客人只需根据店前摆放的原料便可即点即做。罗城产牛,牛肉制品远近闻名。街头有牛肉干货的专卖店,饭店则有拿手的牛肉烧菜。热情的老板推荐招牌菜粉蒸牛肉,我们又点了青椒炒肉外加一份青菜汤,足够两个人的分量。

牛肉爽滑可口,确实名不虚传,青椒炒肉和菜汤的分量也不少,价格都是十余元,经济实惠。其实,豪华的排场不一定能带来好的口感,反而家常菜的味道是最令人回味的。

吃完午饭,我们沿老街向“船尾”的方向走去,沿途的凉篷下有不少卖杂货的小贩,只一桌一凳便可经营起小本生意,其中有些五颜六色的花布服饰煞是好看。只是顾客稀少,生意清淡的午后便是他们在凳子上神游的时光。后街还有整片的民居和一座大门紧闭的清真寺,又有几处正在搭屋建瓴。年迈的罗城面临着年久失修,需要改造的问题。将来它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既令人期待,又有些担忧。

古老的罗城像是一个鲜活的标本,展示着一段已经久远的历史和生活。虽然小镇已失去了往昔的华彩,但是它却是真正值得珍惜的永恒记忆。

罗城镇名的来历有不少传说和趣闻,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明末时,当地一棵大榕树下有两间茅屋,房主姓欧,为附近农民出售或交换耕牛提供场所,称为“调市”。后来,牛市交易不断发展,交换的货物品种扩大到盐、铁、布、米、油等。于是欧姓人又修了几间房子开办客栈、饮店、形成了一个“么店子”。此后不久,离此地不远的杨家湾的杨姓人认为该地是杨家的地盘,想加入这个市场,但欧姓人不答应,双方争执不下。此后,欧姓人觉得应给这个市场取名,有别于杨家湾。他们根据这些生意人来自东南西北方向,而东南西北古称“四维”,“四维”合而为“罗”。以招揽四方来客,达到兴旺集市的目的和愿望。而“城”字呢?因明代称农民为“土人”(土著人),集市又是靠他们的辛勤劳动修建而成。综合上述两层意思,故取名“罗城”。

第二种说法是:为纪念唐代名将罗成而得名。据考证,距罗城镇东南两里处确有一座“罗成庙”,至今尚有遗迹。传说罗成死后,他的后裔逃来四川并定居于此,修建此庙以祭祀祖先。但此种说法有许多疑点:一是罗成生前并未来过四川;二是建庙的罗姓人拿不出自己是罗成后代的凭据;三是罗城镇有记载以来从未出现过纪念罗成的任何活动。



来源:网络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