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才厚腐败案越传越凶 他才是真正的大老虎?

发表:2013-11-01 06:4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11月01日讯】被称为“徐军头”的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因缺席3月份召开的全国人大开、闭幕会,再次成为海内外媒体的关注焦点,有关他的腐败和目前处境也传闻四起,甚至他已被“双规”的消息更轰动一时。

《内幕》从北京和军中多个消息来源所获得的内部消息表明,徐才厚腐败案的确非常严重,他的生活作风,他的为人处事,他在军中的“横行霸道”,甚至他出访美国时的丑态百出,都已凸显出中国军队的深度腐败,特别是军中高层的全面腐败,早就到了前所未有积重难返的地步。

那么,谁应该为中国军队的如此腐败负责?徐才厚为什么权势如此之大?他在美国到底干了些什么?刘源为什么高调在军中反腐?又因何没有进入中共十八届中央军委?谁是谷俊山的真正后台?郭伯雄与军中严重腐败有何关系?习近平真能拿徐才厚开刀么?军队比地方更腐败,郭伯雄徐才厚是祸根?

只有解开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看清徐才厚案与军中腐败案的真相。

两次大动荡:从杨白冰到徐才厚

在徐才厚腐败案越传越凶的2013年3月下旬,我们采访了数位了解此案和掌握军队腐败案的军方人事和北京消息来源。其中,一位北京军事观察家对《内幕》强调说,要想解开徐才厚腐败案真相,首先必须从一个大背景说起,那就是习近平上台后敢不敢,或者说会不会拿徐才厚开刀。

“如果敢,那就意味著要触及一大批军中高官,就会遭到一大批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弹;如果只会拿徐才厚一人开刀,只能暂时起到杀鸡警猴的效用,却触及不到军中严重腐败的根源。”上述北京军事观察家分析说,“这也是习近平上台后首先强调稳定军心,要牢牢紧握枪杆子的主要原因。这样,求稳已成新一届中央军委的既定方针。”

尽管习近平对军中的严重腐败早就心知肚明,为什么他一上任不祭出“三板斧”来惩治腐败,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同时也重振军心呢?北京军方人士和军事观察家都对《内幕》谈到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徐才厚腐败案以及此案所牵连出的军队高层腐败,涉及人员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都是地方腐败案件所不能相比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应该是最好的形容。“现在这一发(指徐才厚)还没有真的牵出来,其连锁效应就已全面浮现出来,”上述北京军事观察家说。

可以说,这是自1989年以来,中国军队出现的第二次大动荡。第一次是六四过后江泽民曾庆红收拾“杨家将”,变“杨家军”为“江家军”;第二次则是习近平必须面对老军头们的严重腐败案,还有从中央军委一直蔓延到各大军区的全面腐败现象。

“显然,第二次动荡要比第一次动荡来得更厉害。”上述北京军事观察家对《内幕》分析说,在过去几年徐才厚等老军头们所积攒下来的权力,要大大超过当年的杨白冰。当时,杨白冰的权力还受制于很多元老,他的上面还有其它的有权有势的军方大佬。

然而最近几年,由于胡锦涛没有能力介入军中事务,直到他下台的时候都没有掌握住军权。此外,由于军中的老将们都不存在了,这样军中大权就落入两个人手中,一个是郭伯雄,另一个就是徐才厚,两个人都是江泽民的死党。

“无论是郭伯雄,还是徐才厚,这两个人在个人品德上都有一些问题,都有很多瑕疵,因此郭伯雄和徐才厚在军中都没有威信。但是由于有江泽民这个大后台,以及江派在军中势力的支持,郭徐在军中无所顾及,安插了很多亲信。”这位北京军事观察家对《内幕》强调指出。

徐才厚比当年的杨白冰更权高位重

在军中消息人士看来,如果拿现在的徐才厚与当年的杨白冰对比,徐才厚比杨白冰在军中的权力和影响力更大,而杨白冰在政治上的名气则比徐才厚更大,毕竟杨还有一个当过国家副主席的兄长杨尚昆。

徐才厚2002年11月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在胡锦涛上台但还未从江泽民手中接过军权时,江泽民便于2004年9月提拨徐才厚当上中央军委副主席,并在胡锦涛掌军权后跻身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继续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从2002年到2013年的11年中,徐才厚都掌控著军队的人事布局大权,尤其是2005年至2012年胡锦涛掌军权期间,军队的人事调动和高级将领的提?N,几乎都由徐才厚作主。

相比之下,当年的杨白冰并没有徐才厚这样大的权力。杨白冰1982年10月才担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三年后才?N任政治委员。1987年11月调任总政治部主任,1988年任中央军委委员。六四事件期间,因支持镇压学生运动,才于当年11月兼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这也是杨白冰在军中的最高职务。

况且,杨白冰当年当上总政治部主任,还多亏其兄长杨尚昆的一手提拨。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决定的中央军委组成人选是:主席邓小平;第一副主席赵紫阳;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杨尚昆……

十三届一中全会闭幕后,即立刻宣布杨尚昆的胞弟杨白冰出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当时,党内曾为此专门传达,解释杨尚昆对安排自己胞弟出任总政主任一事“有顾虑”,邓小平用“举贤不避亲”一锤定音。自此,“杨家将”的说法开始在党内、军内广泛流传。以至在八九学潮和“动乱”期间,杨尚昆自己都向党内元老们感慨“我们‘杨家将’名声不好听啊。”

来源:《内幕》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