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盛唐诗坛最具代表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了9000多首诗作,但流传下来的仅仅有900多首,这些诗作在中国乃至于世界广为流传,传唱不绝。
一:李白的身世
游国恩等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未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 前苏联已解体,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的托克马克。李白自己在一首诗中写到“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诗中的陇西人指的是李白的祖籍,也就是今天甘肃省秦安东,其祖先在汉代时是防守边疆的将领,有些学者以此句认为李白是“飞将军”李广的第25代孙,属于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系的后代,李白生前也确实承认其远祖是李广。
宋•梁楷《李白行吟圖》
李白在作品中提到过自己的妻子、女儿、兄弟、朋友,有的是多次提到,而却从来没有提到他的父亲李客,那么李白的父亲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许多学者推测李客最大可能是位侠客,经常扶危济贫或替人伸冤,这样也就触犯了当权者,最终只得避隐于穷乡僻境,隐姓埋名,我们也可以从李白身上看到其父的侠气风范,还有可能就是李白的父亲由逃避仇杀而“潜还”的。
李白大约5岁时,随其父迁居于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市)的青莲乡,李白就是在那里长大成人的,他对青莲乡有着依依的故乡情节,还自号青莲居士,难怪历史上把李白的籍贯误认为是蜀中。李白在江油度过了长达16年的宝贵时光。李白一生在外游历时也常常思念故乡,最有名的诗作《静夜思》中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床前明月光”并不是明亮的月光照在李白睡的床上,在唐代“床”指的是座具,唐人睡觉的用具叫“榻”。唐代以前汉民族都是席地而坐,后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民族受到北方游牧民族骑马的马鞍的启发,在生活中,发明了凳子之类的坐具,而唐王朝的开创者李渊、李世民父子就是在草原上放马的胡人,后来,汉化后就改姓汉民族的“李姓”。读《静夜思》时,多数人认为是月光照在李白的床上,这是错误的,李白并非那么懒惰。
二:李白的志向是做“姜太公式”的宰相
青少年时期的李白以“狂人”著称乡里,当然他看不起别人,别人也看不起他。在现实中,他处处与别人不一样,他多年呆在山中养一种奇特的鸟,这也养成了他后来对于任何东西不屈服的品性。中国的科举制最早原自于隋朝,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到清代末期走向衰败、灭亡。科举制在封建时代算是最好的选材方式,但李白对于科举制却没有任何兴趣,他自认为他与平凡的俗人不一样,更不会像他们一样去参加考试,然后步入仕途,由地方上芝麻大的小官做起。经过许许多多年的岁月后,当头发、眉毛白了的时候在官场上才有了点起色,但这时也离走进坟墓的日子不远了。
清•苏六朋《太白醉酒图》
个性张扬的千古奇才李白认为自己应该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凭其才华,他应该是让皇帝亲自登门拜他为相,就似商末周文王拜姜尚为宰相一样,而且像姜尚一样还不愿意轻易出山,常常逃避,一直到80多岁才不得不出来辅助周文王建立周朝。李白为自己设计的仕途之旅是“跨越式”的,他应该一部到位,直接做皇帝的老师、姜太公式的宰相。为此,他在今天的四川江油等当时的皇帝亲自登门请他,焦虑中苦苦等到25岁,皇帝也没有发现他这位自封的奇才。
25岁时,李白离开四川,他要主动出击,他不能再等待了。为实现自己做皇帝的老师、做姜太公式的宰相的“政治神话”,他手执自荐信,信中他自称他是西凉国国王李暠的后代,他四处奔波把自荐信投递给各方高人,让人把他推荐给皇帝。他要以作家、诗人的身份实现他的远大政治理想。
三:李白的第一次婚姻
27岁时,李白结婚了,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见乡人(司马)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梦有七泽,逐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文中的“许相公”指的就是许圉师,他曾经在唐高宗龙朔年间担任左相,还连任四任,退休后,回到他的老家今天湖北省安陆。在李白求官两年无望时,竟然在湖北与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了,而且是让当时社会歧视的“入赘”的方式,看来心急要做宰相的李白真的是拼命了,他要先接近退休的宰相,培养做宰相的技能了,并以许家的势力来为自己猎取功名。
“入赘”即是丈夫嫁到妻子家里,就是俗话说的“倒插门”。人类社会首先经历了母系社会,中国自夏、商、周三代起就建立了父系社会,以父系为中心的伦理观念深入人心,男尊女卑,妇女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权。妇女出嫁到丈夫家,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相反,如果男人入赘到妻子家就是反常之事,会遭到全社会的歧视。从典籍来看,在秦汉时期,入赘的女婿的社会地位犹如犯罪的人,会遭到社会的鄙弃和政府的迫害。虽然,唐代比较开放,但是入赘依然倍受社会各阶层的鄙视,而且,当时许家的鼎盛期已过,李白的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
在李白所处的那个时期,结婚时非常讲究门第观念,以娶“五姓女”为荣,“五姓”指的是河北清河、山东博陵的崔姓;北京范阳的卢姓;河北赵郡、甘肃陇西的李姓;河南荥阳的郑姓;山西太原的王姓,这五大世族自南北朝以来就是著名的郡望,被海内外称为第一流的高门。凭李白当时的影响力是完全可以与“五姓女”通婚的,李白的地位就相当于今天最吃香的流行歌坛巨星一样,他走到那里都会有许许多多的“追星族”相伴着。
结婚后三年,李白通过许家的旧交,结识了一大批权贵,有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李白第一次赴长安求官,但他一无所获。李白与许氏共同生活了10年,许氏为李白先后生下了一女一男两个孩子,李白给儿子取名“伯禽”,小名“明月奴”,女儿取名“平阳”,这两个名字也影射出李白的政治抱负,“伯禽”是西周时杰出政治家,被尊为文圣的周公的长子的名字,“平阳”是汉武帝姐姐的名字。而儿子的小名“明月奴”,其中的“奴”在当时是一种爱称,因为儿子比女儿小的缘故,“明月”是因为李白喜爱明月的缘故。在妻子许氏去世后,李白与当时安州(指今天的安陆)的官员相处得十分糟糕,他一家人在安陆难以生存,于是,他不得不离开安陆。
四:与李白同居的两个女人
关于李白的婚姻,李白的崇拜者魏颢作的《李翰林集序》记述到:“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宗。”这段文字的大意是:李白开始娶了许氏,生下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名叫明月奴。在女儿还没有出嫁的时候许氏就去世了,李白就又与一位姓刘的女子同居了,后来二人分手。接着李白又与一位无名氏的鲁妇人同居,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颇黎。最后李白娶了宗氏。文章中的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李白与许氏、宗氏的关系被称为是“娶”,他们之间是明媒正娶的,举行过婚礼的,而李白与刘氏、鲁一妇人的关系被称为是“合”,他们没有举行婚礼,只是同居关系。
在许氏去世后不久,为了“一女一男”两个孩子,李白很快就与一位姓刘的女子同居了,但二人的同居生活是不幸的、短暂的,其原因有二:一是刘氏常常讥笑李白没有钱财,没有才能,这让狂放的李白痛苦不堪,李白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大骂刘氏是“会稽愚妇轻买臣”,“买臣”指的是西汉的朱买臣,朱买臣(?─前115),字翁子,吴(今属江苏省)人。家里十分贫穷,但买臣喜好读书,常斫柴卖钱为食,挑着柴担,仍诵书不绝于口,其妻羞之,要求离婚,买臣不能留。过了几年,有人将买臣推荐给汉武帝,被汉武帝拜为中大夫。当时东越屡叛,买臣以为发兵可以平定,武帝遂任命他为会稽太守。这一切让当年轻视买臣的妻子感到难过。李白自比朱买臣,认为刘氏就是那个有眼无珠的会稽愚妇。二是刘氏经常在李白的朋友面前散布李白的是是非非,这让李白大为光火,李白为此写诗“雪谗”自辩,在《雪谗诗赠友人》中骂刘氏“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彊彊;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坦荡君子,无悦簧言!”诗中的“彊彊”指的是犟嘴,从诗中足见李白对刘氏有多么的讨厌与不满。好再他们很快就分手了。
李白除了写诗外,还是一位武林高手,武艺十分惊人,他在幽州打猎时,曾经“一射两虎穿”(《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待御》),一箭就射死了两只老虎。平时李白常常佩戴一把宝剑,因为求官屡屡失败,李白为发泄内心的不满,常常在写诗时说自己杀了许许多多的人,研究李白的不少人误认为李白是杀人犯。李白的时代有“三绝”,就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裴旻的舞剑。李白在与刘氏分手后,决定移家鲁郡兖州任城东门内,他要向裴旻学习舞剑,李白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诗中曰:“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就是还没有当上任何官职,就先到山东学习舞剑。
把家迁到山东后不久,李白又与一个女子同居了,这位无名的东鲁女子还为李白生下了个儿子,李白给儿子取名“颇黎”,也就是“玻璃”,在唐代“玻璃”指的是“水晶石”,产于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可能李白比较怀念那里,也又可能是李白那时非常想要这些贵重的东西,所以才给儿子取这样一个名字。
五:李白的第二次婚姻
公元742年冬天,唐玄宗要召见已经41岁的李白,李白就把前妻许氏生的两个孩子伯禽、平阳托付给同居的东鲁女子,然后单身第二次进京,唐玄宗特例步行去接见李白,让李白坐在他的七宝床上,并赐酒宴,然后封李白为诗文待诏,就是皇帝需要好的诗文时,李白要随叫随到,负责为皇帝写诗,陪皇帝玩的,没有任何的政治责任。李白的政治抱负是作宰相,这个结果让李白十分失落。
到了公元744年春,仅在京城呆了一年多的李白被迫离开,唐玄宗时期即是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也是唐代由强转衰的时期,唐玄宗前期任用一大批有才能的朝臣为宰相来治国,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后来他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开始任用奸臣李林甫为宰相,并长达16年之久,后又重用不学无术的奸相杨国忠,在军事上,重用只会跳一种奇特舞的、目不识丁的、体重达300公斤重的安禄山,像李白、杜甫、高适、王昌龄、王之涣、王维等饱读诗书人才被闲置一边,不受重用,他们把远大的抱负寄托在诗歌创作中,他们吃酒以自我麻醉,他们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代,而唐王朝也因此步入衰颓。
唐玄宗以“诏许还山”为名,还送给李白一大笔钱财,同年3月,李白由商州东下,漫游梁宋、齐鲁,还与杜甫、高适同游,还是在这一年,李白在梁苑(今天河南的开封市)游历时,又一次结婚了,对方依然是宰相的孙女,李白仍然是“入赘”的方式结的婚。自己作不了宰相,就娶宰相的家的女子为妻,这也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情,可以满足虚荣心极强的李白。
但这一次李白娶的是一代奸相宗楚客的孙女,但李白不在乎这些,宗楚客先后依靠武则天、武三思(武则天的娘家侄子)、韦后(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的黄后)的势力曾经三次作宰相,后来,韦后谋害了中宗,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起兵把韦后杀死,宗楚客也因故被处死,但是,不久朝廷又为宗家恢复名誉。当时,李白是“空名动京师”,而宗家则是“失势去西秦”。
但是,有一点我必须在这里强调一下,李白的两次结婚都是不受当时的法律保护的,《诗经》中曰:“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就是结婚这事,必须先有媒人说合。《礼记》中曰:“婚礼者,礼之本也。”在中国从先秦开始就制订了各种有关婚礼的仪制,后代一直沿用,李白的两次婚姻都是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完成的,他不可能先征求父母的意见,后又找媒人说合,因为他举目无亲。李白的婚礼更不可能按程序进行,他客居它乡,孑然一身,谁去帮他完成这些繁杂的程序哪!在《唐律》中对此有明文规定,可以说李白的两次婚姻并不受唐代法律的保护,他仅仅是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李白与宗氏结婚后共同生活了8年,宗氏没有给李白留下子嗣,而且结婚后,李白前妻许氏生的一男一女也只能与先前同居的东鲁女子一起生活。“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宗氏逃难到了庐山,后来,永王李璘造反请李白出山,李白见又有了政治的机遇,就同意了李璘的请求,不久,永王的叛乱被朝廷平息,李白遭到流放夜郎,宗氏与弟弟宗璟亲自到今天江西九江的江边为李白送行,可见李白与宗氏感情颇深。从此,李白再也没有见到过宗氏。在流亡途中,李白被特赦。
李白比起杜甫来要幸运的多,杜甫比李白小11岁,李白活着的时候他的诗歌已经名满华夏,而杜甫的诗歌不符合当时的主旋律,在唐代人编的所有的诗集中竟然找不到杜甫的一首诗歌,杜甫的诗歌直到宋代才被欧阳修大加赞赏,杜甫穷困一生,他只找了一位比他小十多岁的女子为妻,这种行为被后人赞赏,明代人封杜甫为“诗圣”,而李白活着的时候就是公认的“诗仙”。
六:李白的死因之谜
公元762年,特赦后的李白贫困交加,他拖着重病的身驱,投靠在安微南部当涂县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也就在这年的11月李白死了,享年62岁。随后关于李白的死因展开的争论长达千余年,归纳起来有三种说法:其一是狂饮而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水而死。
李白作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正史《旧唐书》、《新唐书》中均有记载,在谈及其死时,《旧唐书》上说他是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这代表官方的最正式的一种说法,应该是一种严肃、认真的说法。李白一生嗜酒如命,以狂饮而著称,他的诗作中字字句句都渗透着酒的气息,甚至于他的儿女都因其饮酒而发育不良,导致先天畸形、智力缺陷,狂饮而终比较符合李白的实际。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伦的儿子范传正写的《墓铭》中说:“至今尚疑其醉在千日,宁审乎寿终百年,”也认为是狂饮而亡。
病死说最早见于李白的族叔、李阳冰为李白编的《草堂集》的序言中,曰:“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李阳冰这段文字中只提到李白身患疾病,但从没有说李白是因病而死的话。唐代诗人皮日休作《李翰林诗》说:“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是说李白因狂饮而诱发疾病,最后他的灵魂带着醉意升了天。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从皮日休的诗句中,以一个现代专门医生的口吻,提出“腐胁疾”就是今天的脓胸症,说61岁的李白在金陵、宣城、历阳间往来,其间李白曾决定从军,但因患有慢性的脓胸症而放弃计划,62岁时在当涂养病,最终脓胸症把胸壁穿孔,成腐胁疾,十一月卒于当涂。这种提法因与皮日休的诗有关联,多少带有文学的色彩。
溺水说主要来源于民间,即所谓的“世俗言”者,是源于民间的一种美好的想象,最后也只能定格在民间的传说上,其实这种传说早在李白去世不久便在民间广为流传,传说使故事变得生动而又离奇,十分有吸引力,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宋代洪迈《容斋五笔》也有相同的记述,元代王伯成以此编杂剧《李太白流夜郎》,对上述的故事又进行了续写,说李白入水中,被水中的龙王迎去了。李白的死被艺术化了,现代的诗人,艺术家仍在叙述着李白这个完美的结局,李白没有死,而是由人变成了神仙,这里面寄托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对李白的敬仰之情。
李白死后他的儿子伯禽就去请一个最擅长于撰写墓志的,而且又擅长于碑版文字的,名叫李华的人为其父撰刻墓志,李华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写了一万多字,关于李白的死,他只写了几个:“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七:李白的后人在哪里
李白一生总共生了三个孩子,第一位妇人许氏为他生下一女一子,女儿平阳成人后,结婚嫁人,但婚后不久就病死了。儿子伯禽性格随和,很孝敬老人,结婚后,生下了三个孩子,长子在12岁时,外出不知去向,长女嫁给了一个叫陈云的农民为妻,次女也嫁给了一个叫刘劝的农民。伯禽在李白去世后30年,因江淮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而不禄,因为伯禽是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没有做官的“士”,按《礼•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终年56岁。李白与东鲁女子同居时生下的颇黎,也不知何故,而下落不明。
从文献来看,在李白去世50年后,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伦的儿子范传正做了掌管宣歙池等州的地方大官,范传正利用职务的便利开始在其管辖地区寻找李白的后人,“凡三四年,乃获孙女二人,一为陈云之室,一为刘劝之妻,皆编户氓也。”就是找了三四年,才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她们一个嫁给了一个叫陈云的,一个嫁给了一个叫刘劝的,他们都是失去土地流亡的农民,后被编入当地的户籍。
范传正把李白仅存的两个孙女召至郡府,询问她们,她们说:“父伯禽以贞观八年不禄而卒。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父存无官,父殁为民;有兄不相保,为天下之穷人。无桑以自蚕,非不知机杼;无田以自力,非不知稼穑;况妇人不任,布裙糎食,何所仰给?俪于农夫,救死而已。久不敢闻于县官,惧辱祖考。乡间逼迫,忍耻来告。”范传正见她们二人生活可怜,就劝她们改嫁,她们婉言拒绝,范又问她们有什么要求,她们说,祖父李白去世时葬在了当涂的龙山,但李白生前十分仰慕谢眺,愿死后葬在谢眺所葬的当涂青山,范传正答应了她们的要求,把李白的尸骨改葬青山。
在李白去世70多年后,唐代的一个叫裴静的文人去李白的墓地拜谒李白,他记述说李白的墓已经有5、6年没有人扫了。
李白按中国人的说法是:绝嗣。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