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开始系统地观测天文现象,从汉代起就设置了专门观测天文现象的部门--司天监,以后历代都将这一机构保留下来。虽然名称有变更,但职能不变,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金、元、清也不例外,司天监每天都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在观测星象,并将观测的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定期交国史馆封存,而历朝历代的《天文志》,就是根据这些原始的观测记录写成的,可信度极高。
历代的《天文志》中对月亮的记载数不胜数,我这里介绍一条用现有科学无法解释的记载。
《金史·天文志》记载:“太宗天会十一年,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农历五月乙丑日,月球的运行忽然偏离了正常轨道,转向南方,不一会儿,月球又回到它正常的轨道上。
这条记载不同于其它的野史传说,因为它是堂堂正正出现在国家正史当中的,很难否定它的真实性。可是用现代科学又无法解释。除非认为月球是一颗人造星球,可以自动调节运行中出现的偏差。
(资料来源:《金史·天文志》)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