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文人雅士的芭蕉之美(图)

发表:2014-08-13 09:2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长相思,长相思,无边细雨密如织。犹记当初别离时,泪满衣襟绢帕湿。人生聚散如浮萍,音讯飘渺两无情。独坐窗前听风雨,雨打芭蕉声声泣。遥请惊鸿问故人,他乡独闯可安否,忘远方思友人。

芭蕉又名绿天、甘蕉、巴苴。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带点桀骜。它不与群芳争艳,不以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花朵来显示它的风流和多情,却以一身潇洒的绿衣显示出它那特有的风韵情致,引人注目,撩人情思。

蕉能韵人而免于俗,竹可镌诗,蕉可作字,芭蕉叶是古代文人十四件宝之一。芭蕉直立高大,体态粗犷潇洒,但蕉叶却碧翠似绢,玲珑入画,《红楼梦》中贾探春自称“我最喜芭蕉”,并自称“蕉下客”,芭蕉成为她的性格符号。

芭蕉在古诗中是常与樱桃为伍的,且大多是配角。最有名的是蒋捷的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一红一绿,相得益彰,将春光渐进于初夏的来临中这个过程充分表现出来。春愁如海,从看似清丽的声韵中听到夹杂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绿肥红瘦对人来说就意味着青春不再,盛世难逢。岁月无情,眼见得时光已催红了樱桃,染绿了芭蕉,更是把韶华人生抛在后头,使人怅惘不已,心头泛起更浓的忧愁,以此有个性的感伤语气结尾,余韵缭绕,让人回味无穷。三月樱桃乍熟时,芭蕉分绿上窗纱。樱桃的颜色就由青变红,渐渐成熟,这时的芭蕉叶子也由浅绿变成深绿。韩偓也曾说“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映碧芭蕉”。《红楼梦》中以海棠芭蕉装点怡红院,并有《怡红快绿》诗:“深庭长日静,两两生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清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以红妆衬托快绿,让人更觉芭蕉娴静可爱。

人们欣赏芭蕉,对早春的未展芭蕉,情有独衷。唐代的钱珝作《未展芭蕉》诗:“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在这里未展的芭蕉叶,如同冷烛绿蜡,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又如少女的芳心,受着寒气袭人的环境束缚,只好把它深藏在紧紧封缄的书札中。苏轼《题净因壁》“蕉心不展待时雨,葵叶为谁倾夕阳”,李清照的“窗前谁种芭蕉树?……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倾诉出来,对芭蕉颇有怨悱。从芭蕉的风姿,依稀能感受到词人的心灵。唐代的张说诗中有“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唐代的张子厚有一首《咏芭蕉》诗:“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芭蕉经雨心犹卷,以芭蕉喻自己心情闷郁不舒畅。最被人称道的是李商隐的名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丁香结是指丁香的花蕾。“芭蕉不展”与“丁香结”的外在形态有个相似之处,那就是不舒展。李诗正是借这相同而又相异的物象来写有情人相思相忆而又不能相亲相会的愁苦不堪。写过“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间雨”的贺铸曾眷恋一女子,久别后,这女子寄给贺铸一首诗,“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于是,贺铸便写了首《石州引》,正是“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

由于芭蕉叶大,尽可蕉窗听雨,聆听天籁。雨打芭蕉便成为诗词中一常见的意象,用于营造特定的意境。诗人对雨打芭蕉的声音,有很多细致的描绘。有的诗词写得婉曲细腻,清俊芳润,读来令人舌底翻澜,口角噙香。白居易说:“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吕本中说:“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杨万里写的《芭蕉雨》中“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林逋“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悬想枕上情景,听雨打芭蕉,真是韵味十足,还有谁能像自己这样领略这幽的情韵。

古诗词中芭蕉常常同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一问一答,写尽羁旅愁思。纵然不下雨,芭蕉也会因秋风飕飕,发出令人凄然的声音。雨打芭蕉岂不是滴滴在心头,声声见苦情。满耳雨打芭蕉声,正见出一种寂寞感。五代时的顾藑《杨柳枝》“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从听觉来体现孤独的思念苦,来现心境。李煜的“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杜牧《雨》“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点明诗人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写尽愁思。刘光祖的“疏雨听芭蕉,梦魂遥”,张可久的“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点染了一幅萧瑟的秋景,烘托出作者自己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王沂孙的《扫花游·秋声》“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雁鸣蛩吟与雨打芭蕉之声交杂在一起,透露出凄惶孤寂、哀惋低回,令人肠断心碎。吕渭老《薄幸》“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鉴湖女侠秋瑾写过“芭蕉经雨心犹卷,杜鹃声急沉香断”,在这首感伤春光易逝,好景难留的词里,作者用绚烂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柳絮飞飘,草长花瘦,莺歌蝶舞的晚春景色。但诗人又说,这一切只不过引起自己伤春而已。因为在诗人的眼中竟然是芭蕉叶卷、杜鹃悲鸣、沉香熄灭的情景。

芭蕉的仙气较浓,蕴涵出尘的意味。关于蕉叶作字,当属一代书法家怀素和尚的专利,也不知是蕉叶成就了怀素还是怀素成就了蕉叶,后来,这蕉叶便成了“天授名笺”,被文人雅士们青睐着。唐代的怀素和尚于寺旁植芭蕉百亩,常于大醉之时,在蕉叶上翻墨倒海,与芭蕉的韵味相合,真是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傲啸于尘世之上。唐白居易有“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指的是怀素“蕉书”之韵事,宋黄庭坚有“更展芭蕉看学书”诗句谈及此事。清李渔说,蕉叶可以随书随换,日变数题,尚有时不烦自洗,雨师代拭者,此天授名笺,不当供怀素一人受用。因此写下著名的诗句:“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宋代的张镃在《菩萨蛮·芭蕉》写到“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风和雨。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无限凉”的芭蕉,观照出一个风流多情潇洒而又清雅高洁的文人形象。题诗芭蕉则是风雅之事,既富情调,又绮丽诱人。清代的秋芙就曾在芭蕉上题诗,“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她幽怨填膺,难以排遣,借芭蕉倾诉心事。

芭蕉叶片阔大华碧,有孕风贮凉之功。庾信称之“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韩愈赞曰“芭蕉叶大栀子肥。”古代诗人对芭蕉的掩蔽作用极力称赞,唐代姚合写《芭蕉屏》诗:“芭蕉丛丛生,日照参差影。数叶大如墙,作我门之屏。稍稍闻见稀,耳目得安静。”此外,朱熹《芭蕉》的“与君障夏日,羽扇宁复持”,杨万里《咏芭蕉》的“绕身无数青罗扇,风不来时也自凉”,都赞美了芭蕉制扇具解热之功。

芭蕉最是知情解语,不需诗人花费,自展情叶,任随诗人泼墨抒怀,尽享天成美趣。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芭蕉属于雅士文人。

来源:中国古曲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