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玄烨,是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图片来源:公用领域)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往往透过他的处世行径与作品。后人都说康熙大帝是文武兼备的一代明君,那是因为他施行的政绩造福民间,令时人赞叹,后世敬仰,所以他的在位期间,才能与雍正及乾隆的时期被共同赞誉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康熙帝留下不少诗作,我们都知道,诗文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思绪与心路历程,那么,如此受到百姓推崇的康熙,他的诗作又充满了什么样的讯息呢?此文主要分成五大面向来介绍康熙的诗作。阅读了这些诗作,相信会更加了解立居于万万人之上,伟大的康熙帝的想法,以及他为何会被世人敬称为一代明君。
一、康熙皇帝拜谒古代圣贤的诗
谒大禹庙
古庙青山下,登临晓霭中。
梅梁存旧迹,金简纪神功。
九载随刊力,千年统绪崇。
兹来荐蘩藻,瞻对率群工。
这首诗大意说:我来到青山下,在拂晓的晨雾中,登临古庙,拜谒大禹。会稽(今浙江绍兴)的大禹庙的木梁斑驳陆离,留着岁月的痕迹。金质的简册里,记载着大禹的神奇功绩。大禹用了十三年来疏通洪水,数千年的帝王统治就是从他开始的。这次来拜谒大禹庙,回来后率领群臣,做一名贤德的帝王。
这首诗的“梅梁”一词,指会稽(今浙江绍兴)禹庙的大梁。
康熙皇帝作为一名满族皇帝,积极接受、推行华夏文化。康熙皇帝曾多次拜谒古代圣贤名人祠,并题写匾额。
大禹是中华第一位帝王,中华第一个朝代——夏朝就是从大禹开始的。世界各民族都有大洪水的传说。传说,大洪水把人类的上一次的文明毁掉了,之后,人类又开始了新的一期的文明。大禹就生活在大洪水过后的时期。大禹采用疏通洪水、顺应自然,而不是堵截洪水、改造自然的办法,使水患平息。反映了古人敬天顺天的品质。
二、康熙皇帝登临寺庙的诗
(1)灵隐
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
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
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
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
这是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描写灵隐寺的诗。
这首诗大意说:钟灵神秀的山峰含着秀色,灵隐寺借着高峻山势建起。庙宇盘空而出,佛案上燃的香菸气缭绕。敞开衣襟,对着的是层叠的青山。下马抚摸著藤萝,来到清幽的修行之地。
这首诗运用了典故和借代。“鹫岭”本为印度灵鹫山的简称,据说灵隐寺所在的山峰,就像是灵鹫山从印度飞来的,于是,常用“鹫岭”借指灵隐寺。这既是一个典故,又是一处“借代”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的“烟萝”也是一处“借代”。草树茂密,烟聚萝缠,谓之“烟萝”。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山上。康熙皇帝一生六次南巡,五次驻跸在灵隐山。康熙二十八年(l689年),康熙皇帝来到杭州,在灵隐寺写下此诗。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面朝飞来峰。在飞来峰上,有一尊石刻弥勒像是宋乾德四年(956年)所造,是中华最早的大肚弥勒造像,该造像腹部胖胖的,袒胸鼓腹,开怀大笑。
飞来峰还有一个有关济公和尚的传说。相传,灵隐寺的济公和尚,预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将要压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人们赶快离开。
村里人不相信,不肯听济公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著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救人,感到济公救人急切的善心。
(2)天宁寺
小艇沿流画桨轻,鹿园钟磐有余清。
门前一带邗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
这首诗大意说:小船沿着水流飘荡,木桨轻轻划动。天宁寺园子里的钟磬之声,余音袅袅,清冽悠远。天宁寺门前的扬州古运河,水波脉脉,含着万古的文化气韵和历史沧桑感。
(3)登景忠山
景忠远上日方阑,岩壑层层生早寒。
岭腹冻云凝玉仗,山中瑞气接仙鸾。
鸣钟涧里经声近,击鼓楼前树影残。
缭绕旌旗萦石道,六龙行处万民观。
这首诗大意说:景忠山上太阳刚刚落下,层层的岩石沟壑早早生了寒气。山岭里云雾冷冻、凝结在玉石手杖上,山中的祥瑞之气仿佛在迎接仙鸾神鸟。山涧里寺庙的钟声鸣响,修炼人的诵经声听起来很近。楼前击鼓声阵阵,树影斑驳。皇家的旌旗在石头道路上萦绕飘荡。皇帝出行之处,万民来迎接、瞻仰。
这是康熙皇帝登上河北省迁西县的景忠山时,作的诗。
景忠山位于迁西县境内,此山佛道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康熙皇帝曾登临此山,御题“天下名山”。景忠山上,现存的碧霞元君大殿,建于清代。山上古岩峥嵘,苍松蔽日,峡谷清幽,云雾飘渺,风景鬼斧神工,风格独具。
四、康熙皇帝关心民生、渴求人才的诗
(1)己卯南巡视河工回跸
行遍江南水与山,柳舒花放鸟绵蛮。
明朝又入邳徐路,凤阙龙楼计日还。
这首诗大意说:在南巡黄河途中,行遍了江南的山水,满眼都是柳枝舒展,鲜花绽放,鸟鸣声绵延婉转。明天又踏上通往徐州的道路,过不了多少日子就能回到皇宫了。整首诗记录了康熙皇帝为治理黄河、在出巡江南、回到行宫时的情景,表现了康熙皇帝重视民生、关心百姓疾苦的美德。
康熙皇帝视察黄河水务,沿途遍览江南美景,又马不停蹄的赶路,回到紫禁城,处理朝中大小奏章,十分勤政。
“绵蛮”一词,出自《诗.小雅.绵蛮》,指小鸟的鸣叫声。
(2)登都城
城高千仞卫山川,虎踞龙盘王气全。
车马往来云雾里,民生休戚在当前。
这首诗大意说:京城的城墙极高,保卫著山川。京城里,虎踞龙盘,帝王之气很全。京城里,车水马龙,往来穿梭,如同在云雾里。与民生休戚相关的事正在当前。体现了康熙皇帝关心民生、关心百姓生活幸福与祸患、关心百姓喜乐与忧虑的爱民如子的情怀。
康熙皇帝还在《松花江网鱼最多颁赐从臣》这首诗中写道“松花江水深千尺,捩柁移舟网亲掷。”“遍令颁赐扈从臣,幕下然薪递烹炙。天下才俊散四方,网罗咸使登岩廊。尔等触物思比托,捕鱼勿谓情之常。”在这首诗里,康熙从亲自撒网捕鱼、把鱼赐给大臣吃,联想到网罗天下人才。从中可见,康熙皇帝时时不忘为国家寻求人才、礼贤下士、爱惜人才的情操。
此外,康熙皇帝还写过《时巡近效悯农事有作》、《御制耕织图》等诗,体现了康熙皇帝关心农事、怜悯务农的百姓、关心民生生活,是一位爱民的好皇帝。
康熙皇帝敬农重农的一个表现就是亲自耕种,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礼制规定:“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一推就是耕作一个来回。每年春耕季节,康熙皇帝在先农坛举行祭农仪式,在御用农田里,亲自“三推”以示重视农桑。康熙皇帝在西苑开辟的御用农田,先后种植了十几种稻米。
五、康熙皇帝教导子女的诗
勤俭守家法,为仁勉四箴。
读书须立体,学问便从心。
佻达愆非浅,浮华罪渐深。
人皆知此道,何必论古今。
康熙皇帝培养子女,尽心尽力、倾注心血,曾亲自教授儿子诗书骑射。这位慈父曾多次写诗赠给各位皇子,他把孩子们叫到膝前循循教诲,把做人处事的道理传授给孩子们。虽然太子(二皇子)有错被废,但是康熙皇帝却特别宽容,一再给太子机会,再次立二皇子为太子,直到太子再次犯错,不能承担大任,康熙皇帝才第二次废太子。然而,在废太子后,康熙皇帝却去探望太子,给太子送去衣物、吃食,尽到慈父的责任。
另外,康熙皇帝在皇后病逝后,再未立皇后,他悼念皇后发妻的诗,十分真挚感人,体现了皇家父慈子孝、帝后和睦的家庭气氛。
康熙皇帝通晓历史,又受到过良好的文学薰陶,同时又学识渊博、涉猎广泛、眼界宽广。以上这些要素,使他的诗文内容丰富、熟用典故、平实易懂,具有独特的气质内涵,在历代帝王的诗文创作中独树一帜。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