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明珠(组图)

发表:2016-11-15 13: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唐诗中的意境。(网络图片)

繁花似锦的唐诗海洋,各路诗派扑面而来,各成一家,共同堆砌出唐朝繁荣的文化主流。在我国,诗歌这一体裁出现很早,而唐朝则是诗歌发展的全盛时代。这个时期的诗歌特点呈现出体裁完整、风格多样、技巧娴熟等特点,可谓诗歌发展的最高峰。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过一段话,即:“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唐代兴盛诗歌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在诗作的形势方面,无论是古体律绝,还是五言七言,都由完备达到全盛,万花纷繁,让后人目不暇接。

而关于唐诗数量的研究,据宋代计有功撰《唐诗纪事》,所录唐诗1150家;到清代编撰的全唐诗,所录竟达2000余家,48900余首。而诗人的身份,自帝王、贵族、文士、官僚,以至和尚、道士、尼姑、歌妓都有作品。此外,各行各业也都有自己的行业诗(多数为乐府诗——民歌)。即使人们在辩论某一问题时,双方都采用乐府诗即民歌在辩论。在那样一个时代,诗已经成为一个上自宫廷,下到黎民百姓都可参与的一种通俗活动,可见当时写诗这一本要求较高文化水平的活动的普及性。

据一些史料记载,唐代经济发展,烟叶也逐步成为人们日程消费品之一,于是民间就有了关于吸烟与否的争论。一日有三个人聚会,一人为爱吸烟者,一人为反对吸烟者,一人处于两者之间。于是三人就吸烟问题展开辩论,爱吸烟者首先说:“烟真可爱,烟真可爱,入腹时消食化冷,进咽喉满身通泰,人到思想中,绝对丢不开。”反对吸烟者则说:“有何可爱,有何可爱,它是无名臭草,胡儿们贩运货卖,既吸烟味好,何必放出来。”第三个对道:“有何可爱,亦无妨害,爱吸者味比珍送,不爱者视若臭败,熟油苦芭菜,各取心头爱。”

这三首接近于打油诗,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诗歌在日常生活已经成为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组织形式,而不再只是文士的专利品。另外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则是白居易每做成一篇诗作之后,必定要拿着给街头老妪去读,并听取他们的意见。这一方面反映了诗人不耻下问的认真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歌在当时社会已经成为人人可以参与的一项活动。

诗歌具备多种传播途径

关于诗歌的传播途径,更是让人觉得新奇又匪夷所思。除了一般大家的诗作可以正常地在圈中迅速走红外,还有各色其他方式。如用诗筒传播,即是其中一条。

相传,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墅,与时任地方太守的裴迪写诗唱和。因为该地竹子多,王维常用竹筒盛诗和裴迪互赠诗作。白居易任杭州太守,公余节假时与当地文人和诗品酒。白居易常派歌伎高玲珑、谢好好,诗写好就用瓷筒传递双方诗作。白居易为此还写诗为记:“为向两州邮诗作,高谢来去递诗筒。”还有用瓢作为工具的。唐代和尚唐球为解寺院寂寞,常写诗,但又苦于流传不出去,于是用葫芦盛诗作,从深山小涧漂流而下,任其西东。此外,诸如上山乞诗、闹事诗板…………更是随处可见。

在史料记载中,还有更为有趣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一名罪犯因犯案,经地方官审讯后即将要惩处,当命手下人将这名罪犯身上衣物扒光,只见此人身上竟然写满了当代诗人的佳作。更惊奇的是,地方官还在做多诗作中发现了自己的一篇,十分感动和骄傲,当下命人为此罪犯松绑,下令免刑。当时民丰物盛,街市很多混混,所谓五陵年少,多以文诗为时髦,谁身上文有诗人新作,身价就高,很受勾栏歌女优伶的青睐。

各朝诗作水平皆不及唐诗

在唐代繁盛的诗歌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众多杰出的诗人代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佛王维;又如韩愈、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开宗立派的大家。此外大小名家也有数十,至于像张若虚、王之涣、张继、崔护等以一二首诗得名的,更难以数计了。无论从诗人,还是诗作的水平、质量来说,唐诗的确是其他时代难以企及的。


诗仙李白诗中的意境。(网络图片)

唐代诗歌的繁荣,虽有诗歌本身发展的规律在内,也跟当时的社会发展条件相关联。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社会文化生活的活跃,这是文艺兴盛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南北各地域的联系、交流及对外的开放、贸易,打破了长时期的割据与封闭状态。这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当时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舞台与信息。

时代造就文化瑰宝“唐诗”

科举制、开明的文化政策及多元的哲学意识,造成士人思想、行动空前的白由与活泼。交友、漫游、干渴、任侠尚武、信奉佛道、崇尚隐逸、游宦名都等等社会风气,促使士人养成多种情趣与经验。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使唐朝的君主个人文化修养很高,他们一般都雅好文艺舞乐,特别是初唐的宫廷诗会,带动了全国吟诗这种风气的形成,也使整个社会对诗抱着欣赏与偏爱的态度。于是,也就出现了恃才傲物的李白在朝廷中借酒让贵妃提鞋那幕,在当时社会中显得过于荒诞的场景的出现。

当然,诗人本身的功劳也自不可没。在当时诗歌风起云涌、日新月异的环境下,诗歌的推陈换新不再只是诗人率性和灵性所主导,诗人的勤劳也是其中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

当然,在那样一个诗歌蜂拥的时代,社会的良好氛围可以增加诗人的交流机会,而整个社会的鼓励又成了他们多产的催化剂,于是,在上下齐心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杰出辉煌的诗歌时代,造就了一批伟大的诗人,也在中华文化史留下了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无疑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责任编辑:云天月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