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储蓄率十连降:钱都去哪儿了?(组图)

作者:黄志龙 发表:2019-04-13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9年4月13日讯】爱存钱,曾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文化因素之一。

然而,这种优良传统正在悄然消解——数据显示,最近十年,国民储蓄率年年下降。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钱都去哪了?我们未来的养老怎么办?房价还会涨下去吗?

1 国民储蓄率下滑趋势凸显

首先来看储蓄率的下滑趋势。2018年我国国民储蓄率为44.91%,与2008年的历史高点(51.84%)相比,出现明显下滑。

这种下滑趋势还将持续下去。IMF预测,2023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将降至41.61%,较历史峰值下滑10个百分点(参见下图)。

IMF预测,2023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将降至41.61%
IMF预测,2023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将降至41.61%(来源:Wind资讯,苏宁金融研究院)

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情况,从侧面验证了居民储蓄率持续回落的趋势。

2012年以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速虽然存在波动,但整体不改持续下行趋势,特别是在2015年之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速,持续低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整体增速(参见下图)。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较(来源:Wind资讯,苏宁金融研究院)

2 储蓄率快速下滑的四大原因  

探究国民储蓄率持续下滑的驱动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口老龄化是储蓄率下滑的长期推动力。一般而言,老年人在国民经济中属于“消费型”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会提升居民的消费率,降低储蓄率。事实上,正是在2009年我国15-64岁人口比重达到峰值逐步下降之后,国民储蓄率出现了几近同步的下行趋势。

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率下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率下滑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源:Wind资讯,苏宁金融研究院)

不仅仅是中国,同样因为高储蓄率闻名于世的日本,其国民储蓄率在1991年到达高点34.2%之后,开始震荡下行,并于2016年达到历史最低点(27.3%)。在此期间,日本家庭净储蓄率甚至在2014年出现了历史罕见的负值,这说明日本家庭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而这一时期,正是日本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阶段(参见下图)。

1984年以来日本家庭净储蓄率的变化情况
1984年以来日本家庭净储蓄率的变化情况(来源:Wind资讯,苏宁金融研究院)

第二,超前消费和借债消费的文化日渐盛行。消费和财富观念的转变,使得超前消费被普通家庭广为接受,借钱渠道增多,又使得超前消费变得唾手可得。然而,超前消费是在透支未来的钱,必然会使当期负债增加,杠杆率上升。央行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银行信用卡待偿余额为6.85万亿元,同比增长23.2%,而2008年末仅为1582亿元,十年内增长了42.3倍。

从金融机构住户部门的短期贷款数据看,如果说住户部门短期经营贷款还会跟随经济周期变化而变化,那么住户部门的消费贷款则是一直单边向上,十年内贷款余额由4153亿元增长到88080亿元,是十年前的20多倍(参见下图)。

住户部门的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之比较
住户部门的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之比较(来源:Wind资讯,苏宁金融研究院)

这些债务还只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出去的钱,大量不在官方统计范围内的网贷平台、民间借贷、现金贷公司的借贷,导致许多年轻人已经告别了“月光族”,变成了“月欠族”。

从居民部门整体负债水平变化趋势看,2009年居民杠杆率加速上升时期,也正是国民储蓄率迈过拐点、进入下行周期的阶段(参见下图)。

居民部门整体负债水平与国民总储蓄率的相互关系一览
居民部门整体负债水平与国民总储蓄率的相互关系一览(来源:Wind资讯,苏宁金融研究院)

第三,居民主动理财意识增强,不再青睐无风险银行存款。还记得几年前,阿里支付宝推出余额宝、苏宁易付宝推出零钱宝,宣告了全民理财的兴起。自此之后,普通家庭主动理财的意识不断增强。与之相伴随的是,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了十分丰富的非存款类理财产品。

截至2018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到22.17万亿元;证券公司、公募和私募基金等非银机构的资管业务总规模保持在50.36万亿元的高位;2019年以来股市持续走牛,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存款搬家入市的现象重现。

第四,加杠杆投资房地产,成为居民储蓄率下降的关键因素。过去十年内,全国房价持续上涨,使得购房成为普通老百姓抵抗工资收入实际购买力下滑的不二选择。许多家庭通过高负债购房“拥抱泡沫”,同时实现了居住和财富保卫战的双重需求,也成为房地产泡沫化发展的大赢家。

从数据上看,截至2018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了25.75万亿元,占到了居民总贷款的54%左右,同比增长了17.8%。很显然,这一增速不仅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也远在存款增速之上。个人住房贷款大幅增加,使得普通家庭的收入用于还房贷的比例提升,这必然会导致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居民储蓄率的下滑。

3 储蓄率下滑对经济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率下行趋势不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会很深刻。

首先,居民储蓄率的回落,说明高储蓄、高投资带来的经济高增长趋势已不可持续。然而,硬币另一面是,储蓄率的下滑,也意味着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触底回升,中国经济的消费率已从2010年的48.45%稳步回升到53.6%,消费也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其次,储蓄率下滑,意味着房价持续上涨趋势不可持续。国民储蓄率下滑,说明“六个钱包”购房模式已不可持续,加上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趋势凸显,过度负债、高杠杆购房的风险剧增。总之,储蓄率下行、高负债导致的住房购买力削弱,将是房价升温的主要制约因素。

4 普通人如何做好养老规划

综合来看,居民储蓄保持长期高位的时代已经结束。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应在储蓄、投资、消费三方面做到平衡:

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做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因为高收益、高风险依然是恒久不变的规律。

在举债和透支消费时,要保持收入与支出平衡,特别是年轻人,有必要约束自身的消费冲动,进行科学合理的个人财富规划。

房地产黄金十年已经终结,此时此刻,普通家庭在高负债购房时,需根据自身财力和未来预期收入,量力而行。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之时,国家提供的养老金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年轻时期适当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或许能避免退休生活的窘境。

(作者黄志龙: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责任编辑:宇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