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创新湮灭 开始全面取缔P2P网贷业务(图)

作者:李正鑫 发表:2019-10-17 09:5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6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金融 P2P 网贷
P2P网贷机构野蛮成长的背后是监管的缺失。(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10月17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官方提出金融创新,随后各类金融创新业务出现,P2P网贷机构野蛮成长的背后是监管的缺失,造成百万计的金融难民。10月16日,湖南省发布公告,全面取缔省内全部网贷机构P2P业务。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并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加快金融创新,是当前阶段全面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有力杠杆……”

随后,各类金融创新业务出现,带来新的金融风险。过度的金融创新及金融监管的缺失,是酿成危机的重要原因。纵观中国现代金融历史,总是沿着“危机—管制—金融抑制—放松管制—过度创新—新的危机”的路径发展。

从近两年北京当局及各金融监管部门频频发声,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来看,局部性、区域性的金额危机已然发生。

10月16日,湖南省金融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的公告显示,纳入行政核查的24家网贷机构P2P业务被取缔,以及湖南省其他开展P2P业务的机构及外省在湘从事P2P业务的分支机构均未纳入行政核查,对其开展的P2P业务一并予以取缔。这24家网贷机构包括:久融金融、创世介贷/介贷网、发发金融/国金所、升隆财富等。

据官媒《中国证券报》10月16日报道,业内人士表示,网贷机构监管收紧态势非常明确,市场已有一定预期,但此次湖南省将24家纳入行政核查以及未纳入核查的网贷机构的P2P业务全部取缔,有些超过市场预期。

中国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今年以来,网贷的借贷余额、借贷人数、在营机构数量均大幅下降。下一步,将在2020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网贷领域存量风险化解。

9月4日,中国央行表示,P2P网贷机构均将全面接入征信系统,借款人未按时还款将面临惩戒措施,民众指官方在保护高利贷。这个消息引发民众热议,人们纷纷在网络中留言。有的人质疑官方的做法,“高利贷的不管,管借钱的?”

也有的人直言,“国家以为会支持消费或者经济,但其实更多的导致了金融乱象,使很多人背负了这辈子都很难还清的债务。”

近年来借贷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透支消费已逐渐成为主流,中国居民的负债率也呈上升之势。中国内地媒体认为,透支消费、个人负债越来越高,将要出现很大的金融风险。

2018年8月,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警惕家庭债务危机及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认为,家庭债务逼近家庭能承受的极限。截至2017年,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为48%,而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甚至高达107.2%,已超过美国水平,并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

在2018年,中国突然出现了上百万的金融难民,他们是各类金融案件的受害者,尤其众多P2P网贷机构的危机爆发,更令人们损失惨重。《看中国》记者经过仔细查询中国发布的法律和国务院令,发现P2P网贷受害者权益无保障,基本上可以确定将血本无归。

官方规定:在警方侦办、法院受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件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只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而不能采取财政拨款的方式弥补非法集资造成的损失。参与者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经法院执行、集资者(注:这里指P2P网贷机构)仍不能清退集资款的,应由参与人自行承担损失,而不能要求有关部门代偿。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对媒体表示,目前比较直观的债务数据就来自银行、信用卡等等,应当警惕居民部门杠杆率急剧上升的现象。“居民部门杠杆率急剧上升,家庭债务占GDP比重并不高,但如果将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相比较,比例就比较吓人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