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古代灾年德政的故事(图)

作者:春秋 发表:2020-08-15 10:2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逢天灾之年,中国古代的官员都把德政放在重要位置
天灾之年,中国古代的官员都把德政放在重要位置。(手绘插画 志清/看中国)

《国语・周语》中说,“古者天降灾戾”。《春秋左传》宣公十五年说:“天反时为灾。”宣公十六年记载:“人火曰火,天火曰灾。”《春秋繁露》中的天人感应说,是因为人间君臣王道不合天道而导致的天垂异象,天降灾异于人间,如不悔过,将会降下更大灾祸。因此,凡逢天灾之年,古代的官员都把德政放在施政的重要位置。

一、刘涣收购耕牛

宋英宗治平年间,河北闹灾荒,灾荒之后是大地震,整个年头就是一个凶年。百姓家里粮食早就空了,饥荒流行。人们没有办法,只好把自己家的耕牛拉出来卖了,换点粮食苟延度日。

当时刘涣任澶州知府,他就拿出知府银库的全部家当,把灾民的耕牛全买回来了。第二年,地震彻底消失后,四处流散的灾民都又回来了,但家家都没有耕牛了,那时市场上的耕牛价格上涨了十倍。刘涣就把买回知州府的那批牛一律原价出卖。那一年,河北的各州,只有澶州百姓没有被迫流离失所。

二、赵清献灾年平米价

宋神宗熙宁年间,两浙区域闹旱灾和蝗虫害,粮食歉收了,各地都在闹粮荒。米价很贵,百姓吃不起就饿死了。各州俗吏都在要道上贴上官府榜文,赏赐告发哄抬米价的人。官府抓到严办。

赵清献时任越州知州,他贴出的榜文却是告知天下储米的人,官府高价收购这些米,于是各地米商都聚集到越州来供米,市场上米一下子丰富起来,价格也很快降下来了。

三、朱熹创社仓法

宋孝宗干道四年,各地闹粮荒,朱熹求救于州府,借到常平米六百石来应急救济,缺粮的百姓夏天可以从社仓里借走米粮,冬天加息偿还,歉收的季节可以免除一半的利息,大饥荒时利息全免。十四年后,六百石的粮食全部还清给州府了,另外还储米三千一百石,这些储粮就不再收利息了。如果农业歉收或遇饥荒,百姓也不用担心没有饭吃了。

宋孝宗于是下诏在全国各地推行社仓法。

四、陈霁岩抚灾民

明神宗万历己巳年发生大水灾,陈霁岩正好担任开州知府。府中官吏共商救灾的办法。陈霁岩建议给最穷的人发一石谷物,次贫者五斗,要让百姓能得到真正的救济。

陈霁岩命手下将灾民编号,人们拿着编号依次排队领取谷物,陈霁岩亲自坐在仓库门口的小棚子下,拿笔点名,看着他们的衣服容貌,特意将最穷的人记下来。虽然是上万灾民排队,但无人争吵。

庚午年春,上面有公文通知再次救济最贫困的人,文书说要贴告示寻找这些人,陈霁岩说不用了,于是拿出上次标记的那些人名,直接通知他们来领。乡民们非常惊讶陈霁岩怎么对民间的实际情况掌握的那么清楚。因为前次领救济物品时,是临时通知,人们来不及装饰,衣物和面相就能看出贫困户是哪些。

万历己巳年末,开州仓库里的粮食发放完了,抚台命令各州县动用官库存银两千两买谷物。然而此时谷价已经大涨,每石六钱银子,官府指令富户人家供应谷物,官府给价是五钱,加上一些运输和存储的费用,富户每石要损失两钱。本来就是灾年,富户本身也受损很多,陈霁岩考虑到富户承受能力也是有限,就收购少量谷物入仓,总共收购了四千石。

庚午年秋天,开州庄稼大熟,谷物每石三钱多,陈霁岩上报抚台动用官银两千两收购粮食,报价是三钱,现款现结。收购期间,谷物又降到二钱五,大户人家感念陈霁岩当初没有强行收购,纷纷提出要陈霁岩把这半钱银两扣回去。陈霁岩笑笑,依然是三钱一石支付给大户。结果开州不仅完成了定额,还多出七百多石粮食,陈霁岩就将多出的部份分给了回乡复产的贫民。

因连年的洪涝,开州土城坍塌了十几处,官府商议施工填补,有人说征集乡民服役,陈霁岩不同意,认为太劳民伤财。他命手下城门四处贴出告示,告诉流亡在外的乡民回乡务农,免田赋,官府还会给予谷物救济。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回来了。

回乡的贫民纷纷拿着口袋来领粮食,陈霁岩让人挂出多个小告示牌:领谷的人须用自己的袋子先装上泥土到城墙坍塌处去填土,总管会在袋子上盖上章,再凭借带章印的袋子来领谷。这样,救济工作完成时,城墙也修复好了,开州的财政支出却没有增加。

五、苏轼建“苏公堤”

苏轼担任杭州太守时,适逢旱灾,收成很不好,当时又有传染病流行。苏轼请奏朝廷免除上供的米粮三分之一,米价一下子就降下来了。苏轼又请奏朝廷赐给可出家为僧的执照数百份,用来换取米粮救济饥饿的百姓。因为僧侣无须向国家缴纳赋税。第二年的春天,苏轼将平常仓的存米低价卖给了民众,民众免于饥荒。

唐朝白居易时,曾将杭州西湖水引入运河,再引运河水灌溉千顷农田,但西湖水中水草太多,每年都需要疏通,宋代以后就废弃不管了。运河水失去西湖水后就只能依赖长江涨潮,但江潮水多淤泥,船舶在市区航行的时候,就需要每三年人工疏通一次,因此成为杭州市民的大患。

苏轼上任后,派人疏通了茅山运河与盐桥河。又建造水闸,控制西湖水的储蓄与泄导,这样海潮才不至于流入市区。

可是西湖里的水草与淤泥怎么办?苏轼办公之余就经常在西湖边观察琢磨,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将水草和淤泥堆积在湖中间,形成贯穿湖面的长堤,使南北直接相通,方便行人行走。湖边的田地可以开辟出来种麦,所得利润作为建长堤的基金和西湖善治款。

于是,他将救济荒年后所剩余的钱和粮食,加上一百份的僧人执照,招募人种麦。长堤完成后,在堤上种植了芙蓉、杨柳,景色如画,杭州人把它叫做“苏公堤”。

对比一下古人荒年的德政,再看看中共官员们的所作所为,人民永远不知道官员到底贪污了多少钱,更不知道那些被法办的贪官,他们的赃款是如何处置的。今年的疫情、洪灾、地震如此严重,中共一方面仍然鼓吹经济同比增长多少多少,一方面却不停地让百姓捐款,堪称史上最大的腐败恶政。



责任编辑:陈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