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认为,北京既要经济增长又要低碳达标,或产生平衡矛盾。(图片来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10月26日讯】中国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要求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限制钢铁、水泥、石化等相关产业。但有分析认为,当局既要追求经济成长又要低碳达标,此举或将产生平衡矛盾。
根据中共官媒新华社报道,中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目标是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要较2020年下降18%,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 2060年则是80%以上。
为降低碳排放,将调整产业结构,中国将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将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出台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
此外,中国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包括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引导银行资金放贷用途,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将绿色信贷纳入评估框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
丁学文:中国电价松绑 未来“使用者付费” 低产值高耗能恐被淘汰
台湾的“金库资本管理”合伙人兼总经理丁学文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访问时表示,中国在去年到今年能源都乱了套,气候变化压力很大。中国一方面要对国际有所交代,但是国内各地方政府又有GDP成长的压力,继续执行“碳中和”将来会有“社会稳定”的问题,现在确实很矛盾。丁学文举例,中国现在就像从山坡上骑脚踏车往下走,又想冲很快、又怕跌倒。丁学文预期,中国未来的作法是一方面冲,一方面踩煞车,要看这中间的变化。
丁学文:“不过,有一个东西是不会变的,2018年中国被美国掐着‘硬科技’,从半导体到电动车。从法规跟资本看来,它现在比较支持跟‘硬科技’有关的高端科技,所以对于低耗能的产业,这四五年都慢慢往东南亚跟印度去,这是不会变的。所以我觉得,它是‘两手策略’。”
为缓解“电荒”问题,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本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拍板,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原本分别不超过10%、15%,放宽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但高耗能行业电价不受20%涨幅限制。
丁学文分析,过去中国追求经济成长鼓励“招商引资”,只要能达到目的,就算用电用得凶,“国电”还是固定价格。他说,过去中国电价是“控价”,但是现在松绑“市场化”,这代表不会完全不要燃煤,也不会完全拒绝“高耗能”,但是你要付得起钱。
丁学文:“这代表‘使用者付费’,价格提高后你出得起就用。例如,半导体、重力电池都是它的发展重点,它容易拿得到钱、政府补贴多,这种公司出得起继续烧;毛利低、赚得得很辛苦的,电费已经买不起。”
学者:中国缺电、缺煤又追求减碳 政策承担者是广大的民众
在澳大利亚的金融学者司令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访问时分析,中国这一波能源危机,特别是电荒,主要还是来自中国煤炭的短缺,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北京政府内外政策的失调导致。北京政府在能源配给方面失误,单单现在一方面缺煤、缺电,另一方面为了“碳达峰”、“碳中和”,努力限制各个行业用煤。
司令:“中国政府的用意是把碳排量降到非常低的水平,给国际社会所谓‘负责任大国’形象,其实这只是面子工程。先不说中国能不能做到这个,现在发电都发不出去时,还在谈空中楼阁,这政策出台非常不合实际,最终这个政策痛苦的承担者是广大的民众,祸患的根源来自于中国政府拍脑袋决策。”
司令形容,中国追求“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现在在各个地方遍地开花,好像当年大炼钢一样。北京政府一发出呼吁后,各个地方政府就要跟风而上,根本上已经走样。事实上,要让各地像当年追逐GDP增长率那样刻意减少用煤、用电,只能减少应有的合理活动,老百姓的痛苦也因此被掩盖。
版权所有 © 2006, RFA。 经自由亚洲电台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许可进行再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责任编辑:静馨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