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秏尽迫使防疫政策急转弯(图)

作者:颜宝刚 发表:2023-01-10 08: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经济
清零政策影响下,市场经济惨淡。(图片来源:CNS)

【看中国2023年1月10日讯】12月初,习近平放弃了坚持近三年的动态清零政策。

《华尔街日报》揭露,这个史无前例的公共卫生政策急转弯,触发点除了是中国几个最大城市爆发了罕见的抗议浪潮,更关键是来自多个政府部门发出紧急请求,显示他的动态清零政策正成为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动荡的一个根源,最终促使习近平改变了立场。

过去两年因为实施封控让中国付出了高昂代价,国内出口和零售销售大大减少,地方财政捉襟见肘,部分民众被逼到几乎崩溃的地步。

但真正令习近平作出让步,是中国经历三年防疫后,地方财政巳消耗殆尽,地方官员已发出「绝望要求」,包括地方政府的「城投债」已出现「第一滴血」,贵州省遵义市的地方融资平台「遵义道桥」,这间全国城投四强因无法还款及支付利息,宣布把债务延期20年,首10年更是还息不还本,还款利息也从原来的7.5%大降至3.5%,变相「赖帐」,意味债权人及持债银行要「Hair Cut」(削债大出血),单计账面利息损失已超过100亿人民币。(自由亚洲电台的新闻部做了很深入的专题报道,这是香港主流媒体包括财经报章都没有做到的,很值得推荐。)

城投债指的是「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债务」,自2008年起流行,属地方债之一种,其特色是并非由政府直接借款,而是由政府设立的「城投公司」作为融资平台,通常用于发展基建项目。城投债表面上不属政府债务,实际上往往由地方政府提供100%担保,无非是玩弄「金融财技」,将地方政府债务隐藏。

特别是2019年抗疫以来,各地政府严重赤字,「表内债务」早已借爆灯,部分地方政府遂依赖城投债支撑营运。据华安证券统计,全国城投债在2018年馀额约6.8万亿人民币,去年中增加至14.7万亿人民币,即过去三四年暴增逾倍,当中不少款项据估计用于核酸检测、聘请大白等抗疫支出。

据国家财政部去年底公布,全国地方政府表内债务已达35.2万亿人民币,连同城投债总额接近50万亿人民币,中央政府恐怕「爱莫能助」。

三年防疫掏空国库,地方债「爆煲」恐陆续有来

最近不断传出各地方基层公务员拿不到工资,反映地方政府早已债台高筑,加上防疫和核酸检测的费用,连一线城市的财政状况也到了危险水平,中国三年防疫将地方债务泡沫推向爆破边缘。中央政府财赤同样严峻,甚至最近要破天荒由人行「印钱」购入中央财政国债,料会造成滥印货币,继而推高通胀,将危机转移到百姓身上。

综合多家外国传媒与经济学家估计,中国全年的财政支出达24万亿人民币,单是防疫开支就占了总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即近八万亿人民币。

这个防疫使费,与彭博统计去年首11个月,中国的财政赤字达到7.75万亿人民币相近,即是库房掏空都是使在核酸及大白身上,反而提升医疗设备的开支却减少了。有经济学家甚至估算,去年政府财政赤字或超过10万亿人民币,早已超越警戒线。

虽然中国官方一再强调政府债务可控,财赤占GDP比重可以控制在3%左右目标水平,但明眼人都知这个数据严重不可信,事实上计及地方政府债务,彭博统计出过去三年财赤占GDP比重,已达到6-9%,其中去年财赤率重新迫近9%的新高水平,远高于政府目标的3%,估计今年亦将高达7%的警戒水平。

【财赤占中国经济GDP比重】

2023年-7.17%(估计)

2022年-8.9%

2021年-6.1%

2020年-9.72%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

「三条红线」传宽限半年救地方政府财政

地方政府开支大增,但财政收入却捉襟见肘,过去卖地收益占地方收入四成。2022年前10个月,这方面收入比去年同期大降了26%。高盛就估计,2022年土地销售收入几乎每个月都以双位数的速度下滑,并且估计卖地收入在未来几个月内保持低迷,势将令地方政府财政持续恶化。

由此可见,内地楼市已经到了不能不救的局面。尽管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然坚持习近平提出的「房住不炒」政策,但严峻的地方财政危机已令习近平不得不再次让步。彭博上周五(6日)引述知情人士称,金融监管部门计划阶段性放宽「三条红线」考核,把原定今年6月底到期的试点过渡期,延长最少6个月,让房企有更多时间化解债务风险。

2020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人行在对12家房企的约谈中提出的三个监管要求,即房企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一倍。市场俗称三个要求为「三条红线」。

我之前已一直提出,尽管人行及银保监不断放宽内房的融资限制,但除非「三条红线」能够解除,否则都难以拯救内房危机,因此相信今次调整属政策讯号,政策放宽可解读为阶段性纾缓房地产削减负债进程的关键变化。

值得留意是官方同时对「房住不炒」提出了新的定义: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则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让置业者吃下「定心丸」。

至于对购买三套以上住房,即是官方过去大力打压的「投机炒房者」,倪虹仅表示「原则上不支持」,显然见到官方对「房住不炒」的口气有软化迹象。

上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把促内需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内需要维持较强增长的前提是百姓收入或财富要稳步增加。推动楼市及股市的上升,有望带来财富效应,令更多人敢于花钱。

一个人的声誉与一代人的痛苦回忆

过去三年抗疫,中央及地方政府均花了不少钱,若卖地收入持续下降,政府恐怕难有资金再推动经济复苏,这正说明了防疫政策急转弯,甚至令习近平愿意放弃与自己声誉挂钩的「动态清零」政策。

尽管共产党善于改写历史,习近平对苦难的漠不关心令人不寒而栗,党政机关正大肆宣扬正在迅速恢复的经济增长,并以最残忍的方式隐瞒真正的疫情,同时审查和妖魔化所有揭露其错误的人,以维持政权对合法性的核心主张。官员们已经空洞地吹嘘「以人民为本,生命至上」的新政策,同时忙于掩盖不必要的死亡。

但经历了「白纸运动」的觉醒,加上目睹身边的社会惨况,公众对政权统治的信任度已提出质疑,习近平将面临难以想像的代价,特别是难以摆脱对其声誉造成的损害。「动态清零」的笨拙执行以及随后的仓促放弃,将作为一个历史错误,与「文革十年」及「六四事件」一样,被世代铭记。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