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怒吼:从“竞争”快速转变成“冲突”的美中关系(图)
2023年2月5日,美军打捞中共间谍气球(图片来源:Petty Officer 1st Class Tyler Thompson/U.S. Navy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2月15日讯】“间谍气球”事件,让美国社会普遍认为,中共确对美国本土有实质明显的威胁。过去发表的跨洋而来无法拦截的超音速飞弹,可攻击美国任何都市,都没有引起美国社会的戒心。一颗在美国本土飘浮了一星期的中共“间谍气球”所引发的愤怒与恐慌,已经彻底的改变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过去几年,美国人只是“印象不好”,现在对习近平则感“厌恶”。包括拜登总统自己。
拜登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如果中国威胁我们的主权,我们将采取行动以保护我们的国家。”对习近平也呛声:“有没有任何一位世界领导人想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换位置?”2月8日,拜登又再重问了一次:“你能想到有哪一个世界领导人会想跟习近平换位置吗?不是开玩笑。你能想到有哪个会吗?我想不出一个。这个人有巨大的问题”。
拜登表示美国寻求对华“竞争,而不是冲突”。但面对目前的局势,他表示“美国将采取行动应对中国的威胁。”
美国对中国关系正徬徨在“竞争”与“威胁”之间。“竞争”代表的是相对和平但“斗而不破”;“威胁”代表的是战争边缘,必须建立战略吓阻(strategical deterrence)的“防止冲突”护栏。
美国一向都是用准备战争(preparing for war)来避免战争(preventing from war)。自第二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即使有战事发生,都可将战争局限在一个范围内,不致于导向全球大战的“冲突”。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突破了这个“战略护栏”,虽然战事缓解,危险未除。俄罗斯与中国有可能联合,挑动足以扩大为世界大战的事端。主要原因是两个强权都处于经济破败甚至破产的边缘,冒险求战成了独裁者的自救选项。历史上有很多案例都是如此,强人皇帝解决不了日益匮乏的国家财政,而国内外逃资金已经追不回来,创造冲突威胁其他国家成了一种宿命,明知后果严重,可能亡党亡国,但手中已经没牌可打,信用破产。拜登总统现在正这么看习近平。
拜登总统问:“你能想到有哪一个世界领导人会想跟习近平换位置吗?”说的就是习近平已经穷途末路了。没有人愿意去当“亡国之君”,所以拜登总统再补上一枪说:“这个人有巨大的问题”。厌恶之情緖溢于言表。
这样的批判,当然是基于美国是强大的国家,谁不想与美国当盟友?怎会去搞“间谍气球”来得罪美国?而G20拜登与习近平碰面时,为什么会约好后续会谈,都是因为习近平清楚表达中国经济危机要靠美国解套。但“间谍气球”把中共敌意全都露了,而且损及民主党的执政判断能力。
不久之前,美国空军机动司令部,上将司令迈克・米尼汉,在一份发给下属军官的备忘录中,预测美国可能会在2025年,与中共发生冲突,并敦促下属“在今年,做好开战的实际准备”。他的判断应该包括“间谍气球”这种灰色地带冲突(grey zone conflicts),而且发生在美国本土。事实上,中国间谍气球已经“成军”,飞过40多个国家,美国最近向印度、日本、越南和台湾通报情况,并认为这些国家都受到中国间谍气球的监视,到处是危机。
如果是这个版本的所谓“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就是新兴强权与“帝国”之间终需一战(Destined For War)那么做为“和平维持”(peace keeping)的长臂管辖者美国应该如何控管这个诅咒(curse)。
美国首先要认清,习近平是否已视美国为“敌人”,而且正积极准备对美国发动战争。这个战场有可能直接攻击美国本土。这样的情境发生过,1941年偷袭珍珠港是典型。前苏联于1957年发射的人造卫星SPUTNIK造成的危机。都属于突发性的“敌对攻击”,美国社会的反应就是“应战”(at war)。1941年美国被迫参战;1957年开始太空、飞弹、核子武器所构成的“冷战”,一直到前苏联垮台。
这次“间谍气球”事件,仍然在发展中,这个案例,中共满口谎言,美国冷眼以对。不要忘记,美国国会正在组成特别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调查四年来Covid-19造成超过百万美国人死亡的追责。中国是疫情发源地,有可能是中共军方实验室制造出来的“病毒”。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在背后扮演什么角色?每项提问,都对习近平不利。
美国未来在真相全公开时,到底还有多少余地视中国为“邦交国”?美国还要继续维持自欺欺人的“一个中国政策”吗?
为了维持和平,战略吓阻,美国要如何缩短应变时间,将印太地区的布防重新强化,甚至加重驻军在日、韩、菲,与台湾?而这个区域面对着中、俄、北朝鲜的核武威胁,美国是否已经考虑了“核分享”的可能性?北约已经跨越区域布防印太,经过“间谍气球”威胁之后,美国必然要重新检讨新的“反制机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8日在华府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秘书长史托腾伯格(Jens Stoltenberg)会面,讨论中国威胁。史托腾伯格针对中国间谍气球入侵美国领空一事,表示这证实了中国这几年来对北约盟国构成的威胁作业模式。
特别重要的转折点是,过去这个“终需一战”的场所指向台湾海峡,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直接说台海是世界最危险的地方,纽约时报也说面对中共武力犯台,“台湾人准备好了没有?”。“间谍气球”事件发生之后,连美国都成“最危险的地方”而且,中共的确有直接打击美国本土的邪恶算计,“美国人准备好了没有?”形成了一个立即而明显的待解议题。2月9日美国众议院以419:0通过谴责中共施放有军事企图的间谍气球入侵美国。看来,国会准备好了!
一颗“间谍气球”叫醒了沉睡已久的狮王,吼声响亮。
(文章由《民报》授权《看中国》转载。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民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 像渐冻症般走向死亡 根由不在习近平个人(图)
- 凤眼果(组图)
- 如何面对孤独?夏目漱石给出心灵良药(图)
- 穿越时空 焦孟不离 杨六郎智收猛将(组图)
- 【贯明专栏】金针花飘香在花莲六十石山(组图)
- 从星星初心到爱的回归 永远的《小王子》(组图)

- 僵尸病毒?传北京出现“人际僵尸病毒蔓延”(图)
- 武汉再爆游行抗议 唱“国歌”喊“打倒共产党”(图)
- 色无戒 她是中共高官“公共情妇 ”(组图)
- 北京阵脚已乱 军委下令听习近平指挥(图)
- 90后四川主持人在监狱被活活打死 网络沸腾(视频/图)
- “女看前 男看后”找对象一定要明白这6个字(图)
- 情人是什么人?高僧如是说(图)
- 气球事件成为习近平的滑铁卢?(图)
- 中共肺炎(又称武汉肺炎)
- 拜登
- 病毒
- COVID-19
- 疫苗
- 川普
- 特朗普
- 国安法
- 贸易战
- 习近平
- 华为
- 台铁
- 三峡大坝
- 新疆棉
- 长江
- 洪水
- 袁弓夷
- 港版国安法
- 汉光演习
- 国民党
- 退党
- 弗洛伊德
- BLM
- 中共
- 阎丽梦
- 金正恩
- 王岐山
- 赖清德
- 孟晚舟
- 关税
- 边境墙
- 彭斯
- 美国
- 贸易谈判
- 刘鹤
- 王沪宁
- 江泽民
- 崔永元
- 中南海
- 内幕
- 中共
- 反送中
- 贪官
- 情妇
- 腐败
- 反腐
- 打虎
- 官场
- 看中国
- 一国两制
- 法广
- 社交媒体
- 往事微痕
- 出卖国土
- FB
- 六四
- 朝鲜
- 加拿大
- 脱欧
- 央行
- 债务
- 杠杆
- 美元
- 货币
- 人民币
- 欧元
- 日元
- 港币
- 房地产
- 楼市
- 财政
- 财富
- 中产
- 海参崴
- 台湾
- 蔡英文
- 北京
- 刘强东
- 大妈
- 房价
- 疫苗
- 非洲猪瘟
- 大陆
- P2P
- 雾霾
- 基因编辑
- 防火墙
- 维权
- 709律师
- 上访
- 法轮功
- 网络审查
- 活摘器官
- 江东六十四屯
- 唐努乌梁海
- 长白山
- 白龙尾岛
- 江心坡
- SARS
- 新疆劳改营
- 言论自由
- 女主播
- 央视
- 华人
- 移民
- 华人
- 留学
- 海关
- 遣返
- 签证
- 回国
- 入籍
- 绿卡
- 民生
- 海外
- 加拿大
- 澳洲
- 民国
- 桂军
- 抗战
- 孙中山
- 蒋介石
- 宋美龄
- 邓小平
- 林彪
- 刘少奇
- 中共
- 皇帝
- 诸葛亮
- 易经
- 幽默人生
- 智慧
- 感悟
- 手机
- 预言
- 奇闻
- UFO
- 外星人
- 寿命
- 文革
- 养生
- 紫凤
- 贯明
- 李道真
- 轶飞
- 李云飞
- 云中君
- 辛思
- 夏闻
- 时代漫谈
- 沧海
- 东方纵横
- 唐柏桥
- 王尚一
- 江枫
- 黄清
- 李唐风
- 园丁
- 今涛拍暗
- 李青城
- 秦就石
- 中经研
- 秦天靖
- 江浩
- 李子壬
- 马新宇
- 马来启
- 紫君
- 秦山
- 陈破空
- 戴东尼
- 曹长青
- 邢仁涛
- 瑜正
- 简易
- 肖川
- 伍凡
- 顾言
- 归瑜
- 乙欣
- 陈泱潮
- 徐沛
- 邓正梁
- 两头猪的故事:谁拥有真正的自由?(图)
- “卖国立委”阻潜舰国造 “某党”狂挡国防预算曝光(图)
- 不比了!扎克伯格终回应与马斯克的“铁笼斗”(图)
- 国殇日前 中南海出现众多异象(图)
- 桐花纪录片“花若盛开” 发扬里山精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