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三行书 苏东坡〈寒食帖〉(组图)

发表:2023-07-08 16: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苏轼寒食帖 局部1 清乾隆题签及题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东坡寒食帖〉行书卷,局部:清乾隆题签“苏轼黄州诗帖 长春书屋鉴赏珍藏 神品”及题首“雪堂余韵”,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寒食帖 局部2 本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东坡〈寒食帖〉行书卷,本幅。

题解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洵长子、苏辙之兄。北宋嘉佑二年(1057)进士。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諡文忠。诗文书画俱成大家。在书法方面,与蔡襄、黄庭坚、米芾齐名,并称“宋四家”。

寒食帖〉全称〈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西元1082年,元丰五年)寒食节所书的自作〈寒食诗二首〉。本幅左侧有黄庭坚跋文,被誉为“苏书第一”,二十世纪末更被评为“天下第三行书”,现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顺带一提,近年有好事者将“天下第三行书”的评价由来依讬于元朝书法家鲜于枢。但事实是鲜于氏当年收藏颜真卿〈祭侄文稿〉并作题跋:“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稾(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至元壬午春得于东郓曹大本彦礼,甲申钱塘重装。丙戌六月鲜于枢记。”鲜于枢生前并没有对〈寒食帖〉作任何题跋与评第。

苏轼寒食帖 局部 前黄绫隔水处 押有许多鉴藏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寒食帖 局部:前黄绫隔水处押有许多鉴藏印。 

说明

本幅纸本,行书,纵34.8公分,横78公分。共17行,行字不一,计129字。前黄绫隔水押有“天历之宝”大玺。另钤有“容斋清玩”、“琅琴阁珍藏”、“北燕张氏宝藏”等鉴藏印。

苏轼寒食帖 局部7 王世杰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寒食帖 局部:王世杰跋。王世杰是〈寒食帖〉藏入故宫以前的最后一位收藏家。 

收藏史

〈寒食帖〉后来流入清宫内府收藏。但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险遭焚毁,旋于清穆宗同治年间,为广东人冯誉骥收藏。后又不幸遭遇火灾,冯氏紧急扑救,因此在手卷下端留下了火灼的黑色痕迹。冯死后,由盛伯羲密藏。盛死后,被完颜朴孙购得。1917年,在北京书画展览会上展出。1918年,此帖来到了颜韵伯手中。

1922年,颜韵伯将〈寒食帖〉带到了日本,而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收藏,其中有内藤虎次郎(内藤湖南)的跋。大正12年(1923)9月,关东大地震使得东京都一夕之间毁于火灾。菊池惺堂冒死抢救〈寒食帖〉,一时传为佳话。

大概在1950年底,〈寒食帖〉由王世杰从日本阿部次郎家购得。1951年1月5日,罗家伦在日记中记录说王世杰约其同赏〈寒食帖〉。1981年4月21日,王世杰病逝于台北。据蒋复璁说,王世杰生前曾有意将〈寒食帖〉捐给故宫博物院,但到逝世以前,其他的收藏捐了不少,〈寒食帖〉却尚藏家中。后来又有日本人来高价收买,但王氏后人顾及王老先生的生前理念,不忍国宝再次流出。1987年2月,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以专案专款收购〈寒食帖〉。因此真迹现藏于台北故宫,为中华民国国宝之一,中华邮政曾发行其书法邮票。

苏轼寒食帖 局部3 清乾隆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东坡〈寒食帖〉局部:清乾隆跋。注意卷轴下部有火烧灼过的焦痕。

赏析

〈寒食帖〉的内容是苏东坡〈寒食诗〉两首遣兴诗作,是他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中意象阴霾,连月的苦雨,渲染出一种沉郁悲凉的气氛。笔画与诗意交相激起涌现出作者的惆怅心境,富有深沉的感染力。

通篇行笔起伏跌宕,恣肆飞扬,一气呵成,痛快淋漓。通篇字体前小后大,前严谨后奔放,可见东坡将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之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连,浑然天成。而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变化万千。

苏轼寒食帖 局部 本幅1寒食诗第一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东坡〈寒食帖〉本幅局部1。

苏轼寒食帖 局部 本幅2寒食诗第二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东坡〈寒食帖〉本幅局部2,可以看到字形由小渐大。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带着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拜访黄庭坚。这位东坡的老友一见诗稿,便十分倾倒。当时苏轼已被贬谪而远在琼州,黄庭坚想到这位老朋友,情难自抑,于是欣然运笔,题跋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黄庭坚论语精当,而又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与东坡本幅诗书可谓珠联壁合。

苏轼寒食帖 局部4 宋黄庭坚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东坡〈寒食帖〉行书卷,局部:黄庭坚跋。与苏轼本幅堪称双璧。(以上图片皆来源:维基百科)

历代品评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

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谷(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亦题跋赞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乾隆为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随着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苏东坡〈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高人之书,〈祭侄稿〉是圣哲贤达之书,〈寒食帖〉是学士才子之书。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丰碑。



责任编辑:章振华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