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国央行再次干预人民币汇率。(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7月20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7月20日,中国央行再次干预人民币汇率,宣布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次动用该工具是人民币处于快速大幅度贬值状态下。中国经济下滑,人民币贬值趋势已形成,中国央行还会动用逆周期因子进行干预。
中国央行动用外汇政策工具干预人民币汇率
7月20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央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于2023年7月20日实施。
消息公布之后,在岸和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大幅走高。在岸人民币一度逼近7.16关口,较前日收盘价一度回升逾600点;离岸人民币的升幅一度也接近500点,盘中逼近7.18关口。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调节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的重要工具。自2017年1月13日央行发布《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以来,共经历过五次调整,其中三次为调升、两次为调降。
所谓“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中的一个计算因子,上调该参数可以提高对应的风险余额上限,便于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加跨境融资额度,有利于跨境资金流入。同时,境内外汇资金增加后,相应结汇需求增加,也能起到干预人民币汇率的效果。
中国央行上一次动用此工具是在去年的10月25日,当时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跌破7.30关口,最大波动幅度超过1000个基点,处于一个紧急状态。于是,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
有分析认为,与前两次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时的情况相似,本次参数上调的背景也是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加大。监管层通过动用稳汇市政策工具,是为了引导市场预期,避免人民币汇率出现大起大落。调整上限会直接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
实际上,虽然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过两波较为明显的贬值阶段,但在此次调整前,一直未动用该外汇政策工具,显示出此时北京当局汇率市场状态更为担忧。
逆周期因子的影响也很强劲
此前中国央行也数次干预人民币汇率,其中一个强劲的因素是“逆周期因子”(countercyclical factor,CCF),这是对设定交易区间公式的调整,以给予中国央行更多干预汇率的自由空间。
中国央行不断采取行动阻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滑,设定了强于预期的每日人民币中间价,同时外汇市场交易员也发现国有银行有时在离岸和在岸市场出售美元。
此前在5月份,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召开会议表示,央行、外汇局将在必要时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遏制投机炒作。
上述报告称,稳汇率政策工具箱丰富,例如“逆周期因子”调节、外汇风险准备金、外汇存款准备金等,“为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提供了纠偏保障。”
2017年5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报价模型由“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由此诞生。
当外汇市场出现明显波动、人民币持续贬值,中国央行就会重启“逆周期因子”。中国央行从未透露其如何计算逆周期因子,但分析师表示,其目标是抑制在下午4:30计算的官方收盘价对第二天定盘价的影响。它允许做市商对收盘价进行折扣计算,因为收盘价被认为与他们的预期不一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