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更大的问题是这里 剑桥学者:“北京共识”已消亡(图)

发表:2023-09-10 06: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北京天安门广场
北京天安门广场 (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clarkelz/Pixabay)

【看中国2023年9月10日讯】中国在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呈现快速成长,并于2010年取代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当时有许多机构还预测中国将会在2030年超越美国,使得“北京共识”对抗“华盛顿共识”之声音,在本世纪不断地被提起。近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每下愈况,似乎难以挽救,而剑桥大学的教授哈尔达 (Antara Haldar)称,“北京共识”已经消亡了,所以新兴国家必须从中学到教训。

哈尔达教授稍早于《欧洲社会论坛》(Social Europe)上发表文章表示,中国于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内,让人均收入增长达25倍,而使8亿人摆脱了贫困,还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其中包括了高速公路、机场及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而改变了中国之面貌。

由于中(共)国的发展似乎成为“华盛顿共识”(指民主治理加上自由市场为通往繁荣唯一可能途径)之反例,而被人冠上了“北京共识”的封号,其定位是替代乃至挑战新自由主义之方案。 有些国家比如卢旺达、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和玻利维亚等也效仿了北京。

但“北京共识”晚近于习近平的主政之下,却失去了光泽。由表面上看来,是因北京政府长期推行严厉之清零政策所带来的后遗症,已经严重扰乱全球供应链,且也导致中国出口大幅下降;从深度观察,中国更大的问题是出在沉重的债务、破纪录之青年失业率、消费者的信心暴跌(特别是家庭支出下降与储蓄过剩),以及房地产行业动荡,这些都阻碍了经济的增长,甚至将该国推向了通货紧缩边缘。同时更广泛的对全球化抵制,其中包括了主要经济体把供应链自中国转移出去的努力,已经进一步让该国的前景黯淡。

哈尔达表示,先前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并不是因为其独特之的“北京共识”,而是遵照了“华尔街共识”多条诫命。中国在那些年扮演的角色是“世界工厂”,而非充当全球实验室或者董事会。当时中国凭借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储备,可以供外国企业寻求低成本的生产基地,因此能够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但这种情况已经正在开始改变。不过事实仍是,中国通过制造与组装发达国家发明及设计的产品,把自己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或者供应链。所以已开发国家保留了一个作为全球资本主义引擎之角色,而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仅是其轮子。

哈尔达认为,其实所谓的“北京共识”,也只是一个对内国家干预更多,而对外不太说教之“华盛顿共识”。而且众所周知的是,北京对待贷款与投资的接受者,比西方对待其发展援助之受益者更加不道德,同时中国之增长奇迹亦带来了不平等的加剧、不完整福利体系、诱发自杀之工作条件(比如富士康的iPhone工厂)及环境破坏等。

有许多人皆说“21世纪为中国人的世纪”。不过,哈尔达提醒,现今这个所谓的“中国人的世纪”已过去快1/4了,但真相确是中国的经济正深陷泥沼之中,“北京共识”已消亡了。她呼吁发展中国家应该从中记取教训,更加彻底的反思发展路径,并补充与推进可持续、平等经济范式之想法,而不仅只是来制造符合发达国家规格的低成本商品。由于“中国制造”标签的逐渐消失,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寻求利用自身之条件,而不仅只是在产品的标签贴上了自己国家的名字。

责任编辑:王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