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4年2月9日讯】自1978年中国的国门打开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在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居民人均收入也稳步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巨大的飞跃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种进步的背后,既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也与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
回首上个世纪,人们认为富有的标志是成为“万元户”。然而如今,如果家庭储蓄仅有1万元,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就是贫困的象征。由此引发了一个问题:30年前的1万元人民币,在今天大概相当于多少钱?
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使得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得人们能够轻松乘坐火车高铁,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则带来了智能手机和5G通信的普及,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服装款式和颜色的丰富,人们的穿衣风格也变得更加时尚。在食物方面,人们享受到了更加丰富和有营养的食品。那么,相较于30年前,人们在衣食住行上的花费究竟有哪些重大差异呢?
据相关专家统计,30年前,中国的GDP约为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到了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飙升至100万亿元,相较30年前翻了50倍。这是否间接地表明,30年前的1万元现在相当于50万元呢?
直接进行换算的方法并不科学,因为GDP翻了50倍,并不代表货币价值也相应翻了50倍。因此,我们需要相对更为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计算。考虑到猪肉价格的波动较大,某些专家提出用货币发行量作为计量标准。然而,这种算法也并不科学,因为货币发行量的增加,并不等同于货币价值的增加,恰恰相反,货币发行量的增加只会让货币的贬值度更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位北师大金融教授提出将居民的平均存款额作为参考标准,看起来这是相对较为合理的一种衡量方式。根据统计,30年前,中国居民的人均储蓄约为600元,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66,000元左右(注意,是平均储蓄)。这意味着30年前的1万元,相当于如今的108万元左右。这种计算方法从侧面说明了,30年前有1万元储蓄存款的家庭可以被认为是富裕的,而到了30年后,有100万元储蓄的家庭才能够算得上是富有的,这形成了人们对富裕的一个大致评判标准。
其实,30年前的1万元和如今的多少钱大致相符,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不同的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经过多方比较来看,大致的标准应该是100倍左右。这样的情况表明,中国经济是取得了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单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却也明显下降,即货币贬值了。
因此,考虑到中国央行过去几年大规模放水的操作,这倒是与传统的货币理论相契合。只是实际贬值幅度如此之大,更让人怀疑当今的中国政府是不是在复制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国当年因滥发本国货币而造成超级大通胀的覆辙……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责任编辑:宇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