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5年与“改革话语”的中国困境(上)(图)

作者:梁京 发表:2024-06-06 02: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六
梁京评论(图片来源:自由亚洲电台/粤语组)

【看中国2024年6月6日讯】35年前的今天,北京发生了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暴行,也就是中国人称之为“六四”的惨案。从历史比较看,“六四”惨案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直接影响,我认为超过了百年前的“五四”。我这样说有两大理由,第一,没有“六四”,苏联很可能没那么快就崩溃,甚至今天还可能存在,第二,没有“六四”,中国很可能没这么快崛起。这个判断与前一个直接关联:正因为苏联解体了,美国和西方对中国全面开放市场,完全失去了戒备之心。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如果当年邓小平没有做出那个罪恶决定,世界会大不一样。不过,我们仍难以想像,赵紫阳当总书记的中共国,究竟会怎样?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他有本事、有机会让中国从政治大一统治乱循环的文化宿命中走出来吗?

无论如何,这个问题正是定于一尊的习近平今天不得不直接面对的挑战,也是中国的改革无法回避的难题。我相信很多人都认同这个判断,那就是当下中共的所谓“改革话语”,不可能应对这个挑战。但是,我发现要解释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话语为什么那么有效,如今的改革话语却陷入困境,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经历过上世纪改革“激情岁月”的人都知道,当年与当下“语境”最大的差别,就是大家都敢讲真话,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恐怕是当权者最鼓励人讲真话的时期。没有这样的语境,不可能产生有效的改革话语。有人提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当年中国文化和知识精英的信息和知识非常有限,完全不能和现在相比,但当年的改革话语能非常有效地推动改革、现在却不能?如何来解释?首要的因素当然是毛泽东不在了,但如果没有华国锋粉碎四人帮,没有陈云、邓小平联手带领中共高层逼退华国锋,也不会有那样宽松的语境。这两次“政变”顺应了民心,因而推动了语境的巨变,而语境的巨变,令中国精英阶层迅速地克服了认知和知识不足的障碍,推动了改革。

按照这个逻辑,今天如果上层有某种力量推翻习近平,或习近平主动退位,中国改革的语境就可能发生当年粉粹四人帮那样的巨变,改革话语也就可能让中国走出今天的困境。但我的观察是,无论是支持习近平的人还是反对习近平的人,多数都不这样想。如果有机会让看似对立的双方讲大实话,你会发现双方对局势的看法高度一致,第一是不存在能推翻习近平的上层力量,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局面已经无法收拾,唯有经历一场类似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因此,支持习近平的人认为自己有理由更坚定地支持习,至少可以推迟灾难到来,而反对习近平的人则认为,一切变革都只能等到大难发生之后。大洪水不仅不可避免,甚至是一种历史的必要。

我认为这个政治现实,才是今日中国的“改革话语”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其本质就是,中国的内部权力构造和政治文化,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无法超越改朝换代的思维和策略选择。我们现在可以理解,这是几千年中国文明生存策略的延申。但毕竟世界变了,中国文明与世界的关系也变了,继续这种传统的生存策略不仅意味着文明自杀,也意味着对整个人类的威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