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当局将把明年的政府债券发行额度进行提前分配。(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8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编译/综合报导)中国官方最新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步履蹒跚,内需不振、消费低迷的问题突出。政府顾问表示,经济若再无触底迹象,当局将把明年的政府债券发行额度进行提前分配。
又一轮糟糕的经济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又一轮糟糕的经济数据,这给北京当局带来了压力,迫使其进一步放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甚至发放消费券,以使经济增长回到今年约5%的目标。
在经历了惨淡的第二季度之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7月份进一步失去了动力:新房价格以9年来最快的速度下跌,工业产出放缓,出口和投资增长下滑,失业率上升。
其它数据好于预期,但并非出于积极原因。通胀上升是由于恶劣天气而不是国内需求强劲造成的,进口激增反映了中国企业在美国新的技术限制措施公布之前提前购买芯片的情况,而零售额的回升则因2023年同期的基数低而显得超预期。
总而言之,这些数据为北京当局政策制定者描绘了一幅令人担忧的景象,他们似乎越来越有可能加大刺激经济的力度,除非他们接受增长放缓以及消费者和企业信心螺旋式下降的前景。
据路透社报道,UBP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卡洛斯・卡萨诺瓦(Carlos Casanova)表示:“目前的经济表现仍落后于目标,需要立即采取重大政策干预。”
他表示,这可能需要政府将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计划的3%扩大到4%。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策顾问表示,如果夏季经济增长没有出现触底迹象,北京当局可能会在10月份决定提前完成明年的政府债券发行配额。
这位顾问表示:“否则,经济将看起来很糟糕,增长5%是不可能的。”但他没有详细说明刺激措施的方向。
去年10月,北京当局也采取了类似举措,将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从3.0%提高到3.8%,并单独提前分配了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配额,部分资金用于投入防洪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
报道指出,与去年相比,今年10月份可能发生的变化是额外资金的用途。
经过数十年对桥梁、公路和铁路的投资后,基础设施投资的通常做法正在带来越来越少的回报。与此同时,北京当局首选的增长动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先进制造业正在加剧与贸易伙伴国的紧张局势,以及各界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和经济通货紧缩的担忧。
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师在有关最新数据的报告中写道:“鉴于其规模,中国经济无法仅依靠制造业和出口来增长。”
报告中写道:“为了实现5%的增长目标....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大对内需的支持。”
随着消费者收紧钱包,中国电子商务巨头不得不采取大幅折扣和促销活动来吸引购物者,从而挤压了整个零售行业的利润。阿里巴巴集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该公司国内电子商务销售面临消费者谨慎支出的压力,其营收未达到市场预期。
中共政治局7月份的会议承诺政策逐步向消费者倾斜,分析师认为这是官方承认之前的工具包没有按预期发挥作用。
中国官方媒体发表的一篇文章重申了疫情期间美国和其他国家实施的一个政策,《中国日报》援引来自政府支持的智库的三名经济学家的话说,政府“应该考虑向消费者提供价值至少1万亿元人民币的额外直接支持——无论是现金还是消费券。”
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去年GDP的0.8%,但此前遭到北京当局抵制。
文章称,这一举措“将需要扩大今年的赤字率或批准额外的特别国债”。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消费券在10月份假期期间发放是“明智的”。
鉴于过去的阻力,大多数经济学家对北京当局是否会实施这一举措持怀疑态度。在大流行期间,官员们更愿意支持企业,而让消费者自己照顾自己。
澳新银行高级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表示,此类消费券的影响将是一次性的,只有当受危机打击的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开始复苏时,消费才会持续回升。
他估计,中国家庭财产财富已从600万亿元人民币的峰值下降了20%-30%,下降幅度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年经济产出。
“人们会在收到消费券的当月进行消费,”邢兆鹏说,“只有房地产和股票价格(上涨)才能让消费永不停歇。”
经济步履蹒跚 内需不振、消费低迷
自北京当局从2023年的年初结束了“清零”防疫政策之后,官方一直期待经济复苏会导致出现“报复性”消费。但是,在三年“清零”中遭受毁灭性打击的中国经济出现了罕见的并发症,长期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大引擎”—-房地产业、出口和投资一一熄火,中国经济陷入了全面低迷。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当局仍将2024年经济目标制定为GDP增长5%。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中国总理李强8月16日在主持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时重申,要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大力提振经济,并将重点刺激消费。
北京当局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为推动经济增长推出了许多刺激消费的措施,从取消各种购房限制到提供低利率房屋贷款,从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到提供电动汽车优惠,可以说是动了不少脑筋。在7月份,中国财政部宣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以及支持地方政府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刺激消费支出。
但是,以上措施迄今为止并未出现预期的效果。
美国之音8月17日的报道指出,习惯了“供应端”思维的官僚体系始终不肯直面消费疲软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费者不肯花钱,而是他们顾虑太多,生活太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不是如何“刺激”,而应当改变消费在宏观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黄益平最近在一次公开演说中呼吁改变“重投资、轻消费”的政策理念,敦促北京加强刺激消费力度,甚至要求政府直接向民众发钱。
黄益平指出,政府过去几十年的宏观政策都是以雷厉风行、立竿见影著称,但是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力度偏小,“这看起来多少有点奇怪”。
黄益平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已经面临较为严峻的过剩产能挑战,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很可能会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
他建议政府,短期的政策方向应把追求温和通胀的重要性提高到与追求中速经济增长同样的地位,设定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长区间(2%至3%),明确政策目标。他还呼吁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尽快落实已经安排好的财政开支,其中包括“让农民工在城市落户”和“直接给老百姓发钱”。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