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成了现代军事混合战(hybrid war)的致命弱点,因为海缆对输送数据和能源极为关键,负责传输全球99%数据,关系到每日约10兆美元的金融交易。图为2024 年11 月20 日,中国船舶“伊鹏3号”受到一艘丹麦海军巡逻艇的监视,“伊鹏3号”涉嫌割断两条海底电缆。(图片来源:MIKKEL BERG PEDERSEN/Ritzau Scanpix/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2月9日讯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编译/综合报导)掌控全球经济命脉的海底电缆近期频遭攻击,在当今现代科技掌控的国际社会,海底电缆成了现代军事混合战(hybrid war)的致命弱点,因为海缆对输送数据和能源极为关键,负责传输全球99%数据,关系到每日约10兆美元的金融交易。
全球经济命脉的海底电缆频遭攻击 混合战开打
俄罗斯国营电讯营运商Rostelecom在2月8日表示,公司在波罗的海的海底电缆因“外部影响”而受损。法新社报导,近几个月来,波罗的海多条传输讯息和电力的缆线遭到破坏。
Rostelecom的营运商向俄罗斯新闻社(RIA)表示:“不久前,Rostelecom在波罗的海的一条海底电缆因外部影响而受损。”
俄国发言人说,指控俄国破坏波罗的海海底电缆,意在限制俄国原油出口,并替限缩俄国航运制造借口。
2月8日稍早,芬兰海岸防卫队表示,他们正在监控俄罗斯船只在芬兰湾(Gulf of Finland)抢修俄国电缆的情况。这起事件事发日期不详,但根据当地政府说法,地点在芬兰专属经济区内。
波罗的海电缆一再遭到破坏,促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多国于1月展开巡逻任务,保护至关重要的海底基础设施。这项名为“波罗的海岗哨”(Baltic Sentry)的最新行动,其中一环包括部署飞机、护卫舰、潜舰和无人机。
另据外媒报导,俄国间谍船“琥珀号”(Yantar)这十年来航遍全球,并在海缆周围打转。西方官员质疑,克里姆林宫打算绘制攸关全球经济命脉的海缆地图。
英国国防大臣希利表示,“琥珀号”1月底行经英国水域,两艘英国皇家海军船舰出动追踪,英国蓄意近距离追踪这艘间谍船,要让俄国总统普京知道:“我们看到你了”。
北大西洋有数百条海缆,若要造成重大破坏,可能须同时切断多条海缆,这在平均深度超过2英里(约3.2公里)的北大西洋并不容易,需要掌握海缆位置与走向的详尽资讯。
俄罗斯影子油轮“Eagel S号”的船锚2024年12月切断连接芬兰与爱沙尼亚的电缆后,遭到芬兰拘留。8名船员被视为嫌犯,但芬兰没办法对切断电缆一事提告。这艘船的船籍为库克群岛,芬兰当局说,可能会以违反海关规定为由,扣留船上的俄国原油。
去年底,中国船只“伊鹏3号”(Yi Peng 3)的船锚,割断两条数据电缆后,遭到德国调查。经过冗长谈判,中方同意欧洲人员登船,条件是由北京官员带头调查。德方在船上待了5个多小时,讯问船员并检查船锚,结果未发现足以发布逮捕令的证据。“伊鹏3号”随后离开,恢复正常作业。
美媒:北京拥有快速切断海底电缆的技术
波罗的海、挪威沿岸以及台湾周边的海底通讯电缆均遭到损坏。在这些海底通讯电缆事故发生之前,西方媒体报道称中国和俄罗斯船只曾在这些地点来回航行,这导致北京和莫斯科成为海底电缆事故的主要嫌疑人,引发了外界质疑海底通讯电缆是蓄意破坏的行为。美国媒体对相关中文专利申请文件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工程师发明了快速且廉价地切断此类电缆的装置。
美国媒体《新闻周刊》(Newsweek)今年1月报导,在日益互联的世界中,海底通讯电缆对于提供资料连接和网络服务至关重要。
海洋专家表示,虽然为切割海底电缆而申请锚式装置的专利并不意味着北京当局在这些海底电缆事件中使用,但它确实显示出了中共对切割这些海底电缆的兴趣。
2020年,来自中国浙江丽水学院(Lishui University)的工程师团队研发出一种“拖曳式海底电缆切割装置”(dragging type submarine cable cutting device)。浙江丽水学院专利申请作者Zhang Shusen、Dai Ying、Fu Changrong、Gao Zikun、Li Xuping和Ji Guangyao写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地海底铺设的海底电缆和通讯电缆越来越多,在某些紧急情况下需要切断海底电缆。”
他们还写道:“传统的切割方式需要先探测电缆位置,然后挖掘打捞后切割,工序复杂,需要很多昂贵的设备,成本太高,需要一种快速的低成本的海底电缆切割设备来完成这项任务。”
中国海底电缆切割专利申请称,切割锚上的铜残留物可以显示结果成功与否。铜则是海底电缆的首选导体材料。
浙江丽水学院的专利是建立在2009年一个项目基础上,该项目由中国国家海洋局(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of China)南海分局海洋工程师提出的,旨在发明一种锚形的“远洋拖曳式切割装置”(ocean towing type cutting device)。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生的海底电缆切断事件发生的时间,包括Xing Shun 39、Newnew Polar Bear和Yi Peng 3等在内的中国船舶出现在海底电缆切断现场。
台湾海岸警卫队称,1月3日,一条电信电缆在台湾北部海岸被切断,怀疑是Xing Shun 39所为。分析人士称,这可能是灰色区域(grey-zone)攻击,或是混合攻击(hybrid attack)。
宾州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克莱曼能源研究中心(Kleinman Center for Energy Policy)高级研究员本杰明·施密特(Benjamin L. Schmitt)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中国当然有技术能力和动机来采取这种混合攻击行动,即突然使用一艘名义上的商用船只对台湾周边的海底基础设施进行破坏,毕竟这是我们在欧洲海域继续看到的趋势。这也与海峡两岸地区最近发生的其他事件,如2023 年一艘据称是中国渔船切断通往马祖群岛的海底电信电缆。”
康乃尔大学西布利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和系统工程项目助理教授格雷戈里·法尔科(Gregory Falco)说:“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这是中国多年来不断完善的军民两用技术的完美例证。”
施密特表示,中共已经研发出“远洋拖曳式切割装置”和“拖曳式海底电缆切割装置及其切割方法”等机械系统,这表明北京当局在其武器库中拥有多种技术选项,可用于对全球海底能源和电信基础设施发动战争的威胁。
中共电缆布局引发西方安全担忧
1月6日,一艘中国货船被指控切断了台湾基隆港附近的一条海底电缆。台北表示,此举可能是中共对台“灰色地带”战术的一部分。该事件与近期波罗的海多起电缆和管道破坏事件形成呼应,再度引发世界对全球海底电缆基础设施脆弱性的广泛关注。
大陆权宜轮“顺兴39号”今年1月涉拖断基隆港外的国际海底电缆后逃逸失踪,台湾国安局透过书面报告指出,经统计台湾近3年来周边海缆发生断缆事故,平均每年约7至8次。
据美国之音报导,全球约有600条海底电缆,每年约有100至150条电缆受损,绝大多数由捕鱼作业或船锚意外拖拽或地震等自然事件引发,但故意切断电缆进行破坏活动的“灰色地带”攻击也正成为一种新的地缘威胁方式。
海底电缆是数字时代最关键的“信息高速公路”。它们支持高带宽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云计算、5G网络。视频流媒体、金融交易以及外交和情报通讯等重要数据的传输都需要这些电缆。随着人工智能竞争的白热化,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不断增加,海底电缆愈加重要。
目前中国的华海通信现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电缆供应商,市场份额约为11%。通过低成本的建设与维修服务,中国企业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中共正在推动多条连接东南亚、非洲和中东的电缆项目,试图降低对美国主导网络的依赖,并将其“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扩展到更多地区。例如,由华海通信运营的一条名为“和平”的海底电缆连通中国和巴基斯坦,并经过“非洲之角”连入法国马赛,总长15000公里,耗资4.25亿美元。
美国和欧洲官员对中国公司建设和运营的海底电缆表示担忧,认为其存在网络安全和间谍风险,北京可能把光缆用于监听和发动网络攻击。
美国国务院警告,中国的海底电缆维修船可能进行数据窃取、安装后门设备甚至绘制美军通信线路的海底地图,或者利用电缆系统内部文档中的高度具体定位数据,使破坏者能快速精准地切断电缆。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