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朱德的扁担”文革中变“林彪的扁担”?(组图)

作者:禾子编辑整理 发表:2025-05-09 1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朱德的扁担”文革中一度变成“林彪的扁担”。(图片来源: 网络图片)

朱德在官方宣传中长期被塑造成“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典范。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一篇颂扬朱德艰苦朴素精神的文章——《朱德的扁担》被编入了小学教材,成为几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目的是打造一个“伟大光辉形象”。

“朱德的扁担”讲了什么呢?大意是,1928年,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实际是暴动失败后逃窜)后,因物资匮乏,需要从往返有五、六十里的茅坪去挑粮。当时走的都是崎岖山路,身为军长的朱德也与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心疼并无比爱戴朱德,便偷偷藏起了他的扁担。不料朱德又找来一根新扁担,并在上面写字标记“朱德的扁担”(据不同版本记载,有写“朱德的扁担”、“朱德记”或“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等说法),使得战士们不好意思再藏起他的扁担。写得多么“生动感人”啊。

这篇课文吹嘘出朱德“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形象,也成为“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的经典范例,被无数次讲述、演绎,成为红色洗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对朱德的扁担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首先,关于扁担上的文字,各种版本说法不一:有的说写着“朱德的扁担”,有的说是“朱德记”,还有的说是“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到底刻没刻字?刻的什么字?

而且可笑的是,有网友指出,井冈山博物馆收藏的所谓“朱德的扁担”上使用的是简体字,而在1928年,简体字尚未推广,这明显是一个大乌龙。要知道民国时期“担”的正体字是“担”,“乱”的正体字是“乱”。

此外,朱德本人是否真的在井冈山时期亲自挑粮?有没有人证、物证?这些都成了谜团。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编写教材的编辑们似乎并未向朱德本人或知情者求证过这些细节。

红军年代,朱德最爱的其实不是扁担,而是“大烟”(鸦片)——这在一些历史资料中都有提及。早在红军时期,中共部分苏区就开始收取鸦片税,中共在“假抗战”期间,主导鸦片种植和贸易,以缓解财政困难。朱德作为当时的军事领导人,有吸食大烟的习惯,这与他在官方宣传中“艰苦朴素、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形象形成鲜明反差。不过,这个事实有损朱德“伟大光辉”形象,当然不能进小学生课本了。

朱德的扁担最荒诞的变化发生在文革期间。1966年文革爆发后,朱德被打倒,被称为“大军阀、大野心家、黑司令”,大字报和标语不仅贴满了北京街头,还贴到了中南海,朱德女儿朱敏要进中南海看父亲,被传达室拦住,说证件失效的事情都曾发生过。

与此同时,林彪因紧随毛泽东,被捧为接班人,地位日益突出。于是,在1967年2月,小学课本中的《朱德的扁担》悄然变成了《林彪的扁担》。故事内容几乎照搬原文,只是把主角的名字换成了林彪。更改后的文章甚至声称,是林彪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带队上井冈山与毛会师,并亲自挑粮。连井冈山革命纪念馆中的扁担说明,也一度被改成“林彪的扁担”,那个生动的刻字细节原封照搬。

据相关回忆和资料,朱德在得知“扁担”故事被用作政治宣传,甚至被换成林彪的名字时,半自嘲半玩笑地说:“一根扁担嘛,借他用用,总会还回来的。”

陈毅与林彪、朱德、邓小平(16:9)
朱德一语成谶,历史发生了大逆转。(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朱德一语成谶,历史果然再次出现了转折。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爆发,林彪在逃亡苏联途中坠机身亡,成为叛国者。林彪的形象一夜间从“伟大的接班人”变成“千古罪人”。

中共政治宣传是随意和荒唐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完全取决于政治需要,一夜之间可以“换脸”。教材中的《林彪的扁担》也被悄然撤下,主角又换回了朱德。扁担的所有权,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又回来了。

由于“朱德的扁担”被政治操弄,民间也流传出不少相关的笑话和讽刺。有人戏称:“扁担都能换主角,历史还能信几分?”如今,这篇造假的文章已经从课本中被剔除。其实,在中共宣传中,类似的故事屡见不鲜。无论是“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还是“雷锋日记”,都曾因政治需要被不断加工、虚构。

朱德于1976年7月6日在北京去世,终年90岁。朱德父子和么孙三代人均下场凄惨。朱德蹊跷死于毛泽东前,广泛流传被谋杀和“投毒灭口”等不同死因版本。朱德独子在文革中遭迫害致病,于1974年死,终年50多岁。朱德么孙朱国华在1983年邓小平发动的“严打”运动中,以“流氓罪”被枪决,终年25岁。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