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极则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组图)

作者:静容 发表:2025-07-19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宋拓本
欧阳询代表作以〈九成宫醴泉铭〉最著名,有“楷书极则”美誉。(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曾为太子率更令,故又称“欧阳率更”。“初唐四大家”之一,书法学习“二王”,融合北碑、汉隶之特点,自成一家。代表作尤以〈九成宫醴泉铭〉最著名,有“楷书极则”美誉。

唐太宗避暑九成宫 地出醴泉

唐代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下令修筑整治隋文帝时期的离宫——仁寿宫,扩建后改名为九成宫。第二年,唐太宗君臣前往位于群山之间,风景秀丽,下临千仞的九成宫避暑。然宫中水源本就不丰,加以多日不雨,人马众多,宫廷饮水发生困难。

某日,唐太宗和长孙皇后于西城高阁之阴散步。太宗俯察到地上微湿,“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自古以来,宫阙出醴泉是圣人德化天下之瑞应。南朝梁孙柔之《瑞应图》曰:“圣人能顺天地,则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唐太宗无意间发现的清泉,水味甘醇,汩汩不绝,解决了宫中饮水问题。他非常高兴,命名为“醴泉”。遂立〈九成宫醴泉铭〉以志事。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宋拓本
〈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三绝古碑”。(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三绝古碑”〈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体现“一代明君”唐太宗勤政爱民、德化天下之祥瑞;“一代名相”魏征撰文,典雅意深;大书法家欧阳询书丹,挺拔稳健。集唐代圣君、贤臣、书家之大成,被誉为“三绝古碑”。另一说法为集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和技艺精湛之刻工刻碑,造就此一千古名碑。

贞观六年(632年),〈九成宫醴泉铭〉立于长安西北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九成宫。碑高2.7公尺,宽度近1公尺,全碑以楷书写成,共24行,每行50字。碑首刻有6条缠绕的螭龙,栩栩如生。碑额以两行小篆题写“九成宫醴泉铭”,匀圆齐整。

欧阳询书写此碑已是76岁老叟,虽迈入晚年仍精神饱满,书艺更冠绝一时。全碑严整有度,稳健挺拔;骨力洞达,劲中有险,字形结构无懈可击;于刚锐险劲中散发清和之气,又在严整匀停的法度中透出典雅的意态,可谓其登峰造极的代表作。

〈九成宫醴泉铭〉历来备受赞赏。《宣和书谱》评为“翰墨之冠”,有“楷书极则”美誉。宋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称赞“化度醴泉为楷法第一”。明代赵涵《石墨镌华》亦云:“唐九成宫醴泉铭,此碑婉润,允为正书第一碑。”后世学习楷书者,多奉此碑为圭臬,作为入门宝帖。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