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認為是恐龍與鳥類缺失環節的古盜鳥化石原是騙局

發表:2002-11-23 07: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曾在國際古生物界引起軒然大波的「古盜鳥」化石之謎終被解開,科學家調查發現它原來是被發現地的中國農民人為拼接的產物。

  科技日報11月21日消息,相關科學報導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文章題為《古盜鳥的另一半》。

  據報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鳥類學者周忠和、張福成和美國學者克萊克對「古盜鳥」化石的鳥類部分進行了研究,認為它屬於一種食魚的鳥類──馬氏燕鳥。他們認為,曾經被誤認為是恐龍和鳥類缺失環節的「古盜鳥」假化石,實際上是由屬於馳龍類的小盜龍的尾巴與一個幾乎完整的燕鳥的骨架拼接而成的。

  報導說,「古盜鳥」是一件從中國內地走私到美國的化石標本。1999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被這一中國農民人為製造的「新物種」所欺騙,不惜篇幅,宣稱發現了一種特徵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新類型,由此引起國際嘩然。2000年,大陸學者徐星、周忠和、汪筱林等在《自然》發表了有關小盜龍的研究文章,並且發現「古盜鳥」的尾巴就是小盜龍正型標本的副模。由於小盜龍的其它身體部分和「古盜鳥」的其他身體部分完全不同,因此肯定認為「古盜鳥」是人為拼接的化石。至此,「古盜鳥」之爭告一段落,然而,對於用來拼接「古盜鳥」的鳥類化石的真相一直沒有解開。2000年,隨著「古盜鳥」順利被歸還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學家們便開始了對它的進一步研究。

  文章說,馬氏燕鳥是周忠和、張福成2001年在科學通報上發表的一種進步的鳥類。他們當時推測這種鳥類可能是食魚類的,但沒有直接的證據。在11月21日的《自然》文章裡,他們報導了一件新的標本,發現胃中保存了魚類的殘骸,從而證實了以前的推測。

  據報導,2001年,美國學者Tim Rowe等人曾經在《自然》上發表文章,利用CT分析推斷,「古盜鳥」可能由2-5件標本拼接而成。然而,根據周忠和等人的文章,組成「古盜鳥」主體部分的鳥類很可能來自同一個燕鳥的個體。換句話說,最新的研究推斷,「古盜鳥」可能是農民用一件十分進步的食魚鳥類的骨架,再加上一個爬樹馳龍的尾巴人為製造而成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