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報告:2003年於發展中國家意味著微弱的經濟

發表:2003-01-08 15: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根據世界銀行的最新報告,雖然消費者的購買力在全球來講還是旺盛的,但是投資者的投資熱情欠缺,從而為全球經濟復甦帶來更大的未知數。金融收支的不平衡在全球經濟的各個角落都可以看到,使投資者對經濟增長持更悲觀的態度。在金融市場廣泛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扼殺在固定資產投資的上揚態勢,從而遏制全球經濟復甦的希望。

隨著經濟發展週期進入趨向好轉的階段,還有美國及其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鬆綁」,全球經濟在2002年基本開始漸入復甦期。雖然前景正見光明,推動經濟復甦的動力很強,但是這一動力根據世行的估計不會為期很長。對於發展中國家2003年並不是樂觀的一年。

消極影響投資者投資需求的因素包括低迷而極為脆弱的股市,審計會計醜聞,累計的債務(包括國內,國外債務,國家和私人債務),以及對長期投資是否能夠盈利的重新估計。這些接二連三不好的消息不僅讓投資者普遍謹慎小心,而且甚至有些恐慌。

如果說投資者信心不強對全球經濟復甦對於所有人來講都是一個壞消息的話,那麼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更深遠。

經濟學家認為投資狀況對中、低收入國家來講和高收入國家一樣是經濟發展週期的決定因素。但是,投資的不穩定性在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普遍大得多。而經濟增長對於投資的依賴,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大得多。在工業發達國家,或所謂的高收入國家,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的上揚傾向於更多地吸引外來資金;然而在中收入國家,外來資金的湧入經常拉動國內投資的上漲。反過來說,富裕國家投資的回落會減少外來資金的流入;對於中等收入國家,外來資金的淨減少或者資金外流的淨增加會引起國內投資的收縮。越是發展水平,收入低而同時開放私人資金市場的國家,對外來資金的依賴就越強,同時他們也越容易受世界金融市場的動盪的影響。

世界銀行報告也同時指出,開放全球性競爭將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的機遇。

邊界貿易和直接對外投資在最近三十多年來增長迅速。全球對外出口的產品和服務(比如金融,旅遊等)從七十年代佔總產出的14%增長到九十年代末的23%,在這一時期,全球對外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增加了一倍。全球範圍內對外直接投資在九十年代後期增長迅速,總額從1995的3,310億美元,漲至2000年的7,250億美元。多數這些投資是流向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大概只有1,600億美元,同其國內投資(總額達1萬億美元)比是小巫見大巫。但是不管怎樣,外國直接投資在九十年代是全球化進程的主要動力,中等收入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平均增長了一倍,而低收入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平均增長了兩倍。然而自從1999年開始,外國直接投資開始跌落,其下降幅度可以同1981-1983年的全球經濟衰退相提並論。

世界銀行的報告預測,經濟中四個方面的發展對發展中國家尤其重要:

首先是外國投資在服務業中的增加將為發展中國家不僅帶來新的競爭機會,也帶來潛在的生產力進步。發展中國家中過時的國有公司過去幾十年來長期壟斷生產,最近一些發展中國家成功推行的私有化進程會幫助為整個工業帶來開放式的競爭平臺,同時也帶來盈利的希望。報告也指出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對於服務行業的發展競爭機制的限制還很多,而有的國傢俬有化進程極為緩慢,有的走錯了道,比如令私有壟斷取代國家壟斷。

其次,全球性的生產網路雖然在過去就是國際貿易的一個小區域,現在卻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大的跨國公司將生產線擴展到全球的不同角落,這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發展機遇。但是不利之處是這種生產和相關的高出口增長率高度集中在小片地理區域。所以全球化所帶來的利益相對只對少數國家開放。想加入全球性生產網路的國家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政策環境來鼓勵私人投資和提供相應的政府投資。

第三,因為對風險的擔心,投資者開始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氣候越來越敏感。結果是錢都流向大的,快速增長,經濟環境相對穩定的國家,比如中國,南韓,墨西哥是2000年得到對外投資最多的國家。一些窮國,尤其是政策和制度不健全的窮國,除了自然資源開發產業之外,面對著被國際投資者排出局的真正危險。

最後,在基礎設施方面的私人投資一降再降,到了可能變成長期行為模式的水平。這方面的挫折有兩個原因,一個是1997經濟危機降低了投資者對風險的忍耐度,也降低了投資者對長期投資項目的興趣。最近的電訊產業的重重打擊,加上主要能源公司的醜聞,比如安然公司,不僅減少了業內公司的數目,同時也降低了長期投資者的熱情。其次,因為國內投資需求緊縮,很多項目出現償債能力的問題。從阿根廷到印尼,基礎設施項目和改革整形項目出現一系列的償債問題。對付這一困難,世界銀行的報告建議發展中國家的政府應該放慢基礎設施項目私有化的腳步,保留對類似項目的一定政府投入。

世界銀行報告認為發展中國家應該減少對外來競爭的限制,從而加強全球化進程,更多地受益。總的來說,完善國家在全球化軌道中的競爭機制可以幫助一國提高其國外和國內投資生產力和收益率,從而更多地吸引外資,同時享有更高的經濟發展速度。當然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在這一總原則之下應該根據國情探索不同的道路。但是正如中國走過的道路顯示,改革必須和國情結合,也必須結合本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華盛頓觀察》週刊,2003年第一期(總第十七期),2003-01-08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