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祈評論:政治局常委會的北大政變

發表:2003-08-01 06: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執政黨常務委員會的九位常委,幾乎是青一色理工科出身的工程師,其中又有好幾位來自中國政壇的紅色搖籃---清華大學,令中國革命運動的發源地---北京大學十分羨慕,也很嫉妒,更不服氣,中國培養政治文化政府人才頭號王牌的搖籃---北京大學居然沒有一人進黨的常務委員會,竟然落後於不務正業(理工科幹起政治的行當)小弟弟鄰居清華大學,成何體統,一點面子也沒有,所以北京大學的領導們最近頻頻出招,企圖恢復北京大學不拘一格選人才自由公平競爭的傳統,妄圖培養吸引真正經世致用的人才,淘汰沒有創新精神不能與時俱進的庸人廢物,大有與政治成就非凡的清華大學決一雌雄的架勢,筆者感覺北京大學驚天動地的變革,也有點像要在黨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來個政變的意思。

中國封建社會文化傳統重視平和不變安定,要求政府政治人物聽話服從,不能有太多自己的政見,要忠於華夏國家,忠於古代的皇帝天子和現代的政治利益集團,人格不能太獨立,性格要溫和謙虛謹慎,做人要低調,不能出風頭,要能做實事,腳踏實地,要能識別風向,見風駛舵,要能忍,有耐心,也要能吹牛拍馬,善於討人歡心,還要能吃苦耐勞,百折不撓,更不能有太多的思想理想,務實可行最重要,看看中國現在的政壇上,幾乎全是平和穩定親民務實的人物,清華大學最有能力培養能聽話會做事的人才,胡青幫在中國政壇得勢,合情合理,北京大學造反起家的傳統,培養出來的人才太多思想,主義也特別多而玄,只能做邊緣御用文人,或在野怨聲載道的獨立理想家,北大在中國政壇上的失勢,也可以理解。

中國的人才教育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強調專門學問,注重引經據典考據論證,凡事追求全面細緻,講究文風格調倫理道德綱常,有祖先師長門派崇拜的情結,黑白一定要分明,好壞是非分清,邏輯推理要清晰,荒謬好笑的傲骨,嚴重脫離實際生活,中國學問家的動手操作生存能力非常有限,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遠遠不止在深奧難懂的國學上,對西方傳來的自然社會人文科學影響也很大,因為做學問的人沒有脫出華人文化心理的「長城」,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壟斷地位,培養出來的人才很難擺脫華人傳統文化的牢籠,就連海外華人學者也有同樣困境。北京大學的反傳統氣氛濃一些,吸引了對現實不滿富有反抗精神的有志學人,但中國政壇不需要反對派,清華大學的務實能幹學者,在中國政壇上興起,理所當然。

中國的近代變革主要由留學東西洋的愛國報國熱血文人主導,康有為梁啟超為首但失敗的戊戌維新,陳獨秀胡適之等人發動的反傳統封建文化五四運動,北京大學的興起與許多海外歸國的有志學人密不可分,北京大學的變革傳統由此而來,但可惜的是北京大學眾多變革人物均不能成為中國政壇上的領袖,可能與北京大學變革思想不能代表最廣大中國平民百姓傳統穩定不變閉關自守的利益有關係,將介石代表城市有錢人階層農村地主富人美國資產集團的利益,所以失敗,被趕到臺灣小島,毛澤東雖然沾北京大學圖書館變革的光,但他老人家最能代表中國億萬農民的利益(口頭上也有用,只要有人信就行),不是完全的變革家,所以共產黨革命成功。現在中國天天講變革,看來北京大學有戲。

中國共產黨只所以革命成功,與毛澤東的封建農民情結有很大關係,馬克思主義的實質是高不可攀的倫理道德理想,與中國傳統文化儒佛道虛無縹緲的倫理道德規範一樣,所以能被中國學者接受,傳到中國以後,被所謂的共產主義者利用一下,掛著馬克思主義的羊頭,賣封建傳統儒佛道文化的狗肉,毛澤東發展了農業社會的共產主義運動,其實是封建王朝的延續,中國共產黨現在加緊改革,真正去除封建傳統,鼓勵有產有為階級入黨,改造黨的構成,適應形勢的需要,也是生存競爭的結果,也是與時俱進的表現,更是中國黨的前途,在黨的變革中,北京大學有變革血液的人物,大有希望。

中國的前途在於發展進步,在於中國與世界接軌,在於衝向世界,而中國能不能完成使命,完全取決於能不能變革,能不能完成五四運動所沒有完成的打破封建傳統文化枷鎖的變革,中國湧向世界的潮流,無人能阻,無人敢擋,中國變革的勢頭也無人可以轉變方向,北京大學有變革遺傳受變革運動教育最多的變革分子們,一定能夠滿足中國變革的需要,完成中國急需的變革任務,登上中國政壇的頂峰,完成筆者祈望的中國黨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北大政變的幻想。

胡祈 美國紐約

二零零三年七月三十一日(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