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歐盟的最後決議,中共怒不可遏地稱之為「恥辱」,指責歐盟「政治歧視」,憤怒之情溢於言表。也許,因惱羞交加而失去理性的中共目前還無暇自哀自鑒,我們權且越俎代皰替它反思一番,以免將來依舊遭逢敗績,「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首先,中共的慘敗敗在南轅北轍,緣木求魚。歐美對中國的售武禁令始於中共1989年的血腥屠城。歐美國家的原則很清楚,發生了這樣惡劣的侵犯人權事件,如果沒有足夠的改進,不可能會輕易解除禁令。礙於中共的情面,雖然這些國家在外交場合很少直接提及六四大屠殺,而以人權問題委婉代指,但西方媒體對這個問題毫不避諱,因此六四大屠殺仍然是無法逾越的門檻,因為中共有膽殺人,無膽認錯,至今沒有給本國人民和國際社會一個明確的交待,也沒有表現出任何悔改的誠意。據大赦國際的資料,因1989年民主運動而身陷囹圄的人士,15年過後的今天仍然有200多人沒有獲得自由。
舊傷未療,新傷纍纍。最近的十五年間,中共不但在六四問題上未作任何讓步,反而變本加厲地關押、折磨、捕殺異議人士、法輪功習練者和其它追求言論、出版、信仰、結社自由的人士。惡吏橫行,民不聊生,人權記錄年復一年齷齪不堪,一個泱泱大國竟然成了國際人權組織隨手拈來的批評對象。
面對民主、自由、繁榮的西方世界,中共政權死守止於經濟,無涉政體的教條,不是去設法學習人家的政治文明,而是緊盯著人家的先進武器,其政治智商遠沒有超過一百多年前的李鴻章,依然拘泥於船堅炮利,壘固兵強的迷思之中。
在歐盟的辯論會上,來自瑞典的歐洲議會議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拉姆說:歐盟不能出賣自己的靈魂。「中國也許是一個不錯的貿易夥伴,但是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專制國家。」她的這段話,其實反映了許多歐盟國家的真實想法。
推行政治改革,建設民主社會,不僅是解決國內問題的關鍵,也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先決條件。中共和文明世界的種種外交齟齬歸根結蒂是由於中共敵視民主,踐踏人權,痴迷武力,走不出階級鬥爭的老套。中共在售武禁令問題上的又一次碰壁表明,不管中共如何挖空心思,只要它不切實改善自己的人權狀況,不致力於走向民主文明的政治改革,試圖解除售武禁令的努力就必然逃不出水中撈月的結局。
第二,中共低估了歐盟國家對人權的執著,高估了歐美間的分歧。如果說對外開放給中共帶來了什麼變化,首先是這個世界第一的專制大黨經過幾十年的摸爬滾打,察言觀色,變得更善於在國際社會上投機鑽營,拉幫結派。把修煉了80多年的弄權逐利之術搬上了世界舞臺,相對於殘暴有餘,奸詐不足的金正日、科斯特羅者徒,可謂害莫大焉。
近一年來,中共為解除歐盟的售武禁令而緊鑼密鼓地左右出擊,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瞅準了歐美之間日漸表面化的齟齬,試圖擴大、利用這種矛盾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可惜的是,雖然歐美在伊戰問題上產生了嚴重分歧,但西歐作為傳統的民主大本營,不可能墮落到和一個踐踏人權的政府沆瀣一氣。事實上,歐美之間在民主、自由、人權這些最基本的問題上並沒有根本分歧,最近歐美對於烏克蘭大選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的共同的政治文明底線。這次歐盟和中國峰會上,在美國的影響相對很微弱的情況下,溫家寶再次鎩羽而歸,中共應該可以從中看出問題的所在。當然,中共為解除歐盟的售武禁令將來還會利用歐美間的這種矛盾,這是國際社會需要認真提防的。
第三,中共高估了經濟利誘與威脅的力量。美國武器之先進,世界各國無能出其右者,然而美國對人權問題的關注,亦無他國能望其項背。中共最願意買到的武器當然是美國武器,可是美國的售武禁令從來沒有鬆動過,即使中美貿易美國方面年均貿易逆差高達1200億美元。溫家寶去年訪美時曾抱怨說,中國不能總是吃大豆,坐飛機,美國該賣些別的高科技產品給中國,所謂的高科技產品想必是指先進武器。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李若谷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首先對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表示了同情,然後也暗示說,美國該賣些別的東西給中國,比如「航空類的」,這樣「我們會花成百上千億去購買,貿易差很快就扯平了。」那些中共願意「會花成百上千億去購買」的東西是什麼?肯定不是民航機,因為美國的民航機已經佔了中國市場的62%,言外之意顯然仍指的是美國的武器。然而不論是從中國的人權記錄考慮,或是從美國自身的安全考慮,美國方面都不可能為了經濟利益而犧牲原則。
於是,中共盯上了歐盟。希拉克訪華據說拿到了超過40億美元的訂單,施羅德訪華中共又給他預備了磁懸浮項目、西部開發、東北開發等一系列商機。高額利潤誘惑之下,兩位總統對中國的人權問題都三緘其口,反(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