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古橋:最早的城市橋樑─紹興八字橋

發表:2005-01-10 19: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橋鄉」紹興,是一座古老的水城,早在范蠡建城時,就有四座城門,33條河道,229座石橋的規模。至今,紹興城內仍保持著完整的水城格局。

一座橋樑的興建,有如一座歷史豐碑,展示著當時期的經濟、文化與科技實力。更充分展現了先民們先進的橋樑科技、橋樑美學的成就。紹興城就是如此以橋的物質形殼與豐富文化內涵結合,構成了中外聞名的「橋鄉文化」。

八字橋位於紹興市區八字橋直街東端,一條丁字形河道上,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橋樑。始建於南宋嘉泰年間(西元1 2 0 1 年─西元1 2 0 4 年),系梁式石橋,橋曾重修於南宋理宗寶禧四年(西元1 2 5 6 年)建造的題記,又於清乾隆四十八年(西元1783年)修葺。近代西元1982年再度整修。

《嘉泰會稽志.橋樑》中《會稽志》記載:「八字橋,在府城東南。兩橋相對而斜,狀如八字,故得名。」稽山河由南向北,無名河自西往東,三街於此交錯,三河在此相會。八字橋就建造在這水陸樞紐上。

此處地形複雜,南北為主河道,向西接連著一條支流,跨南北流向的主河,主河兩側有東西兩條小河,今僅存留一小段。古代匠師設計建造時,以三向四面落坡的特殊橋型,解決了一橋跨三河的複雜交通問題,故用兩座單孔石橋相交組合,由橋的南北觀望,為一「八」字造形的橋樑。

八字橋主橋跨南北流向的稽山河,為東西向,主橋橋面最高,連繫東西交通才需踏過這一層。橋面平鋪條石,橋上置欄板。長27米,橋面長5.50米,寬3.10米,橋高5.75米,孔高4.15米,跨長4.80米。

橋東端逼近民宅,因此折向南北兩個方向落坡,南為12.4米、設14級石台階,長12.60米。北為17.4米,設14級石台階,長18.45米。橋西端向西南兩個方向落坡,西設17級石台階,長22.70米。南設18級石台階,長15.80米。

兩邊副橋南北延伸,副橋橋面又是另一個南北連繫層次。空間上,共有三個層面五處出口,連接三條道路。西南落坡橋洞近水處一個層面,設有纖道,供縴夫在橋下拉縴,但並未穿過主孔,所以雖具立交橋之型,有現代立交橋的各種元素,但並沒有真正相交。

該橋建築為「石壁石柱墩式石樑橋」形式,橋基東西面兩側橋基,以條石疊壘堆砌而成,橋基上各並列九根石柱,石柱下端插入基石的凹槽內,以資牢固。並微向內傾斜,使之緊貼柱後兩側的金剛牆面上。石柱上再用巨大條石壓頂,之上再建造石橋樑。

橋樑上的主孔石樑,外側用石樑二層,設計略作月梁形,並微向上拱彎之狀,而石柱墩則略向後仰,以增加整體橋結構的穩定性。

八字橋的兩邊踏步,還各筑有一梁式橋洞,異於平常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