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正:探討《京都議定書》

作者:作者:劉宗正 發表:2005-02-20 18: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京都議定書》全名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它是由聯合國193個成員國,在1992年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一個附加文本。然而,這個公約並沒有規定任何具體指標。

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1997年時,由35個主要工業國家,在日本京都召開大會,制定了《京都議定書》,並且按照每個國家的情況,定訂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體指標。它的主要內容是管制全球各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為過量的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使地球愈來愈熱,嚴重破壞生態

這個議定書規定,到2010年時,所有發達國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5種溫室氣體的數量,要比1990年減少5.2%,發展中國家沒有減少排量的義務。這份議定書,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這個議定書,最大的缺點,在於規定「發展中國家沒有減少排量的義務」。人類在面對地球正義時,不應該存有任何的差異與妥協性;所謂的地球正義,它是屬於全人類共同的道德正義,也是全人類每一個人做人的道德底線,怎麼可以有差異性?

美國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佔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1988年克林頓政府執政時代,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布希政府執政後,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會影響美國經濟發展」和「發展中國家也應該承擔減排和限制溫室氣體的義務」為理由,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接著,澳大利亞霍華德政府也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

1998年5月,中國政府簽署了該協議,並於2002年8月核准了該議定書,成為第37個簽署國。至2005年該協議生效時,全球已有141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該議定書,其中包括30個工業化國家。

我認為,《京都議定書》的最大意義,在於喚起世界各國重視溫室排量幅度的問題,但這份議定書,其實質效能與約束性,並不大,對於全面改善地球生態與環保問題,並沒有太大的實質功能,因為《京都議定書》,只是治標方案,而不是治本的解決方案。

《京都議定書》,主要在於限制人類放毒的量,而不是限制人類放毒的行為。它並沒有解決人類為什麼要放毒的問題,也沒有解決人類放毒的替代方案,這兩個問題,才是人類徹底解決溫室排放量控制的關鍵。

事實上,《京都議定書》所關切的地球問題,十分狹隘,有關於地球生態與環保的問題,人類必須制定更多與全面性的地球公約,如此才能有效解決與預防各種地球的危機。例如森林、雨林、草原、生態系統、水源、土地、海洋、海洋生物等保護公約;再如,對污染性能源、污染性物品、化學原料、工業污染、交通污染、醫療廢棄用品、核子污染、化學武器等限制公約。

這些公約,必須涉及地球生態與環保的各種領域,任何一種領域防護的缺失,都會危及地球生態與環境的保護工作。

我認為,為了拯救地球的環境,也為了拯救生態的問題,全世界的公共知識份子,應該聯合起來,共同思考徹底解決的方案,這才是《京都議定書》的根本目的。

如何才能徹底解決溫室排放量控制的問題?我認為解決問題的概念,非常簡單,但是人類必須下決心來解決。它需要人類從下列方面,改變人類的自私與惡習,茲列述於下:

1、 人類應該建立地球倫理的信仰與不妥協意識:大自然的萬物與生靈,都是神完美的創造物,人類沒有權利任意宰制與破壞,例如,人類沒有權利破壞大自然生態系統、製造環境污染、破壞地球可持續性發展生機等。

人類必須有堅定的地球倫理信仰,人類也應該為了實踐地球正義,付出具體的行動,這些行動,包括積極的人道保育工作、人道救援、人道譴責、人道干涉等。對於保護地球的工作,是人類生存與發展最重要的關鍵,在這個正義的立場上,人類絕對不能隨意妥協,也不能輕意讓步,因為任何的妥協與讓步,都會嚴重危害全人類的命運。

換言之,維護地球的生態與環保,是全人類的責任與義務,每一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必須善盡其責任,在地球正義的原則之前,沒有人可以保持無知、沉默、妥協、讓步、退縮或推卸責任,否則全人類必須承擔其嚴重的後果。

2、 人類應該珍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人類為了擴展生存的空間,不斷地砍伐森林、破壞雨林、製造環境污染、毀滅生態系統等。這些行為,充分體現了人類自私與自利的心態,人類忽略了地球上其它生物的生存權利,例如,動物生存權、植物生存權、無生物存在權等。這種侵害生物權的行為,將使人類未來必須面對,各種大自然毀滅或報復的後果。

3、 人類應該建立珍惜地球有限資源的哲學,也必須建立保護地球有限資源的機制:人類過度的人口膨脹現象,已經造成了地球可承受能力的危機。人類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建立合理節育的意識,第二建立節用與厚生的概念。

前者在於建立人類與地球的合理平衡關係,例如,維持地球各種物種的平衡關係、保護地球可持續性發展的機會、建立人類與大自然生命系統的和諧關係、維護人類與地球環境的健康關係等;後者在於建立人類對地球的合理互動關係,例如,合理的取用方式、合理的養育方式、合理的保護關係、合理的互惠關係等。

4、 人類應該建立綠色地球的概念:人類應該盡力維護地球的可持續性發展機會,其中包括,保護森林、雨林、草原、水資源、空氣品質等,也包括保護各種生態系統,例如,保護地球上各種多元的物種,如動物、植物與無生物等。這種維護的行為,可以有效地建立綠色的地球,使人類生存與發展,能夠獲得更健康的環境。

5、 人類文明應該以發展農業為主,來取代過度工業化文明的發展:人類文明的發展,其核心價值在於維護人道的愛與正義,其核心的目標在於追求和平與幸福。工業化的文明,可以讓人類擺脫落後與貧窮的形式,但並不能為人類建立永久的和平與幸福。

我認為,人類應該有限度地發展工業文明,人類絕對不能盲目地擴充工業文明,否則人類將快速毀滅地球的可持續性發展機會,因為盲目性的工業化文明,是破壞大自然生態系統與製造地球污染的主因,人類越是大量地工業化,地球將會面臨更大的危機。

合理的農業文明,有助於建立人類與地球的和諧關係。所謂合理的農業文明,系指綠色的農業文明,例如建立生態農場、使用有機肥料、利用生物控制系統以取代農藥與化肥的使用、加強遺傳學上的遺傳研究(使基本穀物與農作物,能夠對蟲害與病毒害,有更大的抵抗力,並且能夠承受各種氣候上的變化)、保護乾淨的水源、建立大自然的循環系統、保護生態平衡、建立森林城市、建立生態農村、發展觀光果園或農場、創造無污染的城市與環境、建立無污染的公共交通系統(包括人流與物流的交通系統,減少私用車的使用與排氣量)等。

人類工業化,是一種文明的迷思,從人類文明幸福的觀點,工業化並不是唯一的選擇,也不是最好的選擇。以紐西蘭而論,他們以農立國,創造了美麗的國家,這個美麗的國家,觀光業成為該國第二大創匯產業。他們的農牧產品可以自創品牌,並且行銷世界。他們的外銷奶製品量,佔國際奶製品貿易市場的三分之一;他們的農業十分發達,例如外銷奇異果量,佔國際貿易市場的四分之一;他們的外銷羊肉量,佔國際貿易市場的五分之三。紐西蘭十分重視農民的素質,例如65%的農場主人,有大學學歷,他們重視農業的創新與研發,也重視農產品的附加價值與建立有價的品牌。

紐西蘭的案例,說明瞭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不僅可以充分保護自然景觀、建立生態系統、保護環境等價值,並且能夠為人民,建立幸福、美滿與富足的生活。如此說來,人類盲目工業化的選擇,是否是人類文明選擇的一個誤區?

再以芬蘭為例,他們是歐洲最綠的國家,森林覆蓋率高達69%,芬蘭號稱千湖之國,實際上湖泊超過18萬個。由於芬蘭從60年代至80年代對無線科技領域的政策藍圖,使得該國創造了諾基亞(Nokia)成功的案例,也創造了一個嶄新目萍疾(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