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質量報告》:烏鴉還是夜鶯?

作者:章淑 發表:2005-04-20 06:4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你所質疑的,就是我們要求證的」---以曝光造假黑幕、維護食品安全而迅速「走紅」的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最近似乎不再願意把它這句著名的格言作為自己的惟一宗旨了,而是在「注重信息平衡」的口號下開始為部分企業「歌功頌德」(見3月15日《北京晨報》)。在我看來,這一轉折是根本性的,它將成為《每週質量報告》走向沒落的開始。在這一過程中,受害最大的當然是消費者,其次是自廢武功的央視。而受益最大的,就是那些一度對這個欄目談虎色變的商家。

  《每週質量報告》為什麼會在觀眾當中「走紅」?這是因為在市場上的所有商家都具備這樣一種基本特性,即出於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能,他們都會儘可能地來散播對自己有利的信息,隱瞞對自己不利的信息。而普通的消費者,則由於知識、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在和商家進行的信息博弈當中,處於不利的地位,這就是所謂「信息不對稱」。但《每週質量報告》挾著央視特有的人力、物力和政治地位方面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消費者打破了這種不對稱,這才是這個欄目受到歡迎的根本原因。

  現在,《每週質量報告》開始「注重信息平衡」了,「平衡」的結果是它不再幫助消費者去打破這種「信息不對稱」了,也就是說,它不再願意告訴消費者某些商家想極力隱瞞的信息,而是向消費者灌輸商家極力想散播的信息了。在這種情況下,觀眾為什麼還要追捧這個欄目呢?是因為它比「新聞聯播」更正面?比「非常6+1」更精彩?比「同一首歌」更懷舊嗎?

  《每週質量報告》的製片人給出的另外一個理由是:「扶優是另一種形式的打假」。但在我看來,這一說法是不合邏輯的。因為「扶優」即便是百分之百的準確,並且背後沒有利益交換,其含義也不過是說「某種食品是可以放心去吃的」。由於所有能夠堂而皇之地擺上超市貨架的食品,其隱含的基本假定都是「可以放心去吃的」,所以這個結論實際上是等於一句廢話,它並沒有回答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哪些食品是不能吃的?」這個問題不回答,還談什麼打假呢?

  由於原生的《每週質量報告》強化了消費者的地位,所以它在商家眼裡的形象,無疑是一隻烏鴉,不過現在烏鴉的叫聲已經有點像夜鶯一樣動聽了。《每週質量報告》為什麼不願做烏鴉了呢?是迫於方方面面的壓力,還是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筆者不瞭解內幕,也就不亂猜測了。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不論《每週質量報告》選擇做什麼,但消費者打破信息不對稱的要求會始終存在,而只要這種要求存在,在媒體激烈競爭的今天,就自然會有別的媒體出面扮演「烏鴉」的角色。夜鶯版的《每週質量報告》,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自我邊緣化。

  《每週質量報告》,烏鴉還是夜鶯?這的確是個問題!(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