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世紀回眸第8集

發表:2005-07-17 21: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希望之聲報導)各位希望之聲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明居正,歡迎大家來收聽我們這一集的中原大地世紀回眸。我們在這個系列的單元當中,我們上次作了一個設想,我們設想說1949年之後的中國大陸,即便是中國共產黨主政,如果他出於某種考量,他走的不是社會主義的道路,他竟然採取了一個跟臺灣非常類似的,我們把他簡稱為臺灣道路。

那麼過去的幾十年當中,走了一條臺灣道路的這個大陸會怎麼發展?我們在上一集為各位勾勒了他的制度、為各位設想了他從1949到1950年的經濟、社會、文化跟政治的變化。那麼在這一集當中,我們要跟觀眾朋友們一起來分享,如果說按照這個發展的脈絡,從1960年代的中期,63、64、65那幾年開始,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這麼十年當中如果仍然走的是臺灣道路的話,那中國大陸會變成什麼樣子?

那麼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第一個部分,經濟部分的變化。我們前面提到說在最早要進行經濟發展或要推動經濟發展的時候,他必須進行土地改革,那麼中國大陸如果接受的是孫中山那套設想的話,那麼他不會採取殘酷的階級鬥爭的方式去進行土地改革。他走的是比較溫和的、比較漸進的、不流血的土地改革。

那麼這套土地改革政策,第一他完全可以達到土地改革的結果;第二,農村關係非常和諧;第三,農業發展的成果依然可以保證。所以順著這個脈絡走下去我們可以看見,大陸會像臺灣一樣經濟發展相當順利。因為他經過了多年的戰爭的破壞,現在一旦秩序恢復之後,然後政策又對頭的話,經濟會快速發展。那麼臺灣是這樣走的,中國大陸也這樣走。

所以經過了我們剛才講的1949到1960年代中期的這麼十幾年的發展,他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但到這個時候,在臺灣的國民政府就注意到說光去搞農業經濟發展還不夠,所以我必須要加速工業跟商業的發展,那麼假設說在大陸的共產黨也注意到這個事情,他也採取了類似的政策,那麼他要作什麼事情呢?第一件事情,他會像臺灣一樣,採取一個我們所謂的進口替代政策。

什麼叫進口替代政策呢?大體說起來他有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就是管制外匯,換句話說在大陸裡面的人你要去買賣外幣非常不方便,你要去跟外國買東西、賣東西,你收外幣或者買外幣都要受到國家的監控,這叫外匯管制。

第二出口或進口都要得到政府的許可,尤其是進口貨物,你進口貨物政府要有一個許可證給你,要他管制總量,他計算他對外匯影響等等,所以第二叫進口的許可。

第三,國家還採取保護關稅政策,對有些比較弱小的重點工業,在這部分他稅制特別的高,讓外國東西賣進來他的成本不划算,所以不隨便賣進來,這叫進口關稅。所以這幾項政策起來之後,他產生的結果就是保護本國企業。

當然在當時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在臺灣的國民黨時期,他用了比較重要的這個國營企業,我們剛才不是提到說什麼台泥、臺紙等等,還不止於此。在機械發展、生產母機等等,這些部分國營企業都佔非常大的比重,所以這些政策是要保護本國企業,尤其特別保護國營企業,所以我們假設中國共產黨也採取類似的政策。

如果說他採取這套政策的話,那麼國營企業受到保護他相當發達,當然他的比重絕對趕不上中共當年在大陸上實行社會主義時期的比重那麼重,不過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到,在臺灣國營企業不管是在總生產上面,還是在製造上面他都佔了將近百分之六十,所以他的這個比重比較高的這個部門。

第三個部分就是他雖然有這個國營企業,但是他卻保護私營企業,這是孫中山當年的設想,他也講了鼓勵小企業來發展,我們不是說了要藏富於民嗎?所以中小企業因此慢慢發展。中小企業因為他的本錢不夠,因為規模有限、他的技術有限,所以通常最早一開始的時候集中在消費工業,我們叫做民生工業。簡單說就是製造這個民生所需,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育樂,不外乎這幾項。

第四個部分,就是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經濟出現瓶頸,要突破這個瓶頸國家要加重投資,投資在什麼地方呢?投資在基礎建設或基礎工業上面,投資道路、港口、航道、交通、運輸、飛機場等等,或者比較大象煉鋼廠等等,這些就是一般民間的企業資金不容易去投資,然後不容易很快獲利的部分由國家來出面。

當然後來73、74年碰到了石油危機,政府進一步去介入,也就是以公共支出的擴大來帶動起整個經濟的發展,所以在臺灣這個階段出現了十二項重大的建設,我們剛剛講的基礎建設大部分涵蓋在裡面了。所以假設中國大陸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也這麼做,但是這麼做下來之後他就產生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老百姓生活非常富裕、經濟成長非常快、所得的成長也非常高。

那麼如果採取這個政策,有一個重要事情不會發生,文化大革命不會發生。文革不發生的話,少死七百多萬人,文革不發生的話,經濟不會受到衝擊,當然也不會出現什麼去收回滯留地、取消自由市場、去割私有制的尾巴,紅衛兵去把老百姓自己養的豬、雞、鴨、牛羊把他殺掉,然後再勒令要回到食堂等等,不會出現這個事情。當然也不會出現後來四人幫亂政的時候,去破壞經濟、去亂搞經濟政策那種現象。

那簡單說在那個階段裡面,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這個階段裡面,基本上是臺灣經濟開始高速起飛的階段,所以我們預計如果大陸採取類似的政策的話,應該他的經濟在這個時候也開始高速起飛,他起飛的速度大概平均每年的成長率是十個百分點左右,我剛剛提到了。而人民的收入水準是每年以平均六點五個百分比以上的水準成長,所以生活有非常大的改善,這是經濟的部分。我們先休息一下,然後看看這種經濟的變化會對社會跟政治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歡迎各位朋友回到中原大地世紀回眸的現場,我是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明居正,我們今天為各位談的題目,如果中國大陸當年走的是臺灣道路的話,那會產生什麼結果。我們在上一個部分跟各位談到,如果採取的是類似臺灣的這種經濟政策,也就是進口替代政策的話,那麼大陸經濟這段時間應該是高速起飛的,平均是十個百分點的成長。

我們還注意到在人類社會裡面,如果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裡面,經濟出現了這麼長期成長的話,他對社會會帶來很大的衝擊。所以我們的第二個部分轉過來看看,在這個十年當中,或者十來年當中,中國大陸的社會他產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第一個,我們看見重大變化,就是階級的結構出現了變化,那麼這個變動的原因基本上我們會稱為自然的原因,什麼叫自然的原因呢?因為經濟跟社會的原因變動而導致階級結構的變動。這跟我們在前幾集當中說中國大陸有非常嚴酷的階級制度,這個階級是由政治力量主導所造成的。那麼現在假設他採取的是臺灣道路,他是因為經濟或社會變遷而導致這個結構的變化,那麼他真正推動變化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就是我前面講到的在農村的和平的土地改革政策,使得自耕農開始增加、半自耕農開始增加,這第一個部分。

第二,就是我剛才提到的,政府鼓勵民間去興辦中小企業,這些人他慢慢開始有錢了,他階級開始變化。還有第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這個時候臺灣推行了九年國民教育,讓老百姓的教育水準開始提升,我們在前幾集的談到大陸階級制度的時候,我們講紅跟黑他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他禍及子女,黑五類的子女或者黑七類子女,不但社會上備受歧視,在教育、生活、工作、政治各方面都受到極不公平的對待,在臺灣這種現象不會出現。

所以假設中國大陸也採取類似的政策,那麼他會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我上次舉的例子就是臺灣現在的總統,陳水扁先生,他家原來是三級貧戶,因為經過這麼一個過程之後,他竟然受到很完整的教育,而且當了總統。那我們來看看臺灣這個社會經過這十幾年的經濟發展之後,出現了什麼變遷,現在請各位跟我看看幾張圖表。這張圖表是說如果我們把臺灣社會裡面或者把任何社會裡面,他的這個階級按照職業、教育、收入劃分成上層、中層、下層三種階級之後,把他畫成個圖,這個圖呢叫做階級分布圖。

在臺灣早期的階級分布圖像個金字塔,上端的這個上層人士或上層階級人數非常少,我畫多一點點這樣便於看,然後中間的中層人士也不多,我也是畫多一點這樣容易看,社會上絕大多數人是我們所謂的下層階級人士。

但是在臺灣經過了這麼十幾年的經濟發展之後,我剛剛講到說他會出現一個現象就是,整體而言,大家階級向上流動,有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他變的更有錢了,變成上層階級,但是有更多下層階級的人因為土地改革、因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或是因為教育改善了,他的職業改變、他的社會階級也開始向上升,所以各位看到很多向上爬升的箭頭,這樣爬升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這個圖就會改變,改變成什麼樣子呢?改變成也就是從三角形或金字塔形變成的炮彈形。

在這個炮彈形當中我們看見,上層階級人士跟原來金字塔相比增加了很多,中層階級呈現大量的增長,而下層階級相對減少,所以這麼一來,中層階級和上層階級的人士增加了以後,社會就比較穩定,相對來說,它容易支撐未來要出現的民主制度。

明居正:當然,在有些國家,如果說他的政策走反了的話,它導至社會上越來越不公平的話,它可能會走向另外一種圖像。它也可能走成,也就是上層人士幾乎看不見,一點點,但是它卻壟斷了社會上絕大量的富源和財富、土地、資金、生產資料,甚至成品等等。

然後,中產階級也幾乎不存在。社會上絕大多數人是下層階級的人,如果一個社會真走到這個樣子的話,那準備爆發階級戰爭。譬如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菲律賓,還有中南美一些國家是走向這個方向,這個非常危險的方向。

那如果說,當時中國共產黨,他走的是孫中山這條路,那麼這個社會也這麼發展,它導至的結果就是出現了,剛所謂的炮彈型的結構。上層人士開始增加,中層人士大量增加,下層人士大量減少。那麼這麼一來,就出現了所謂的,我們剛剛說的「向上流動」。

那麼向上流動多了之後,人民的思想慢慢開始變化了。它不喜歡原來比較緊的社會制度,他的思想想要鬆動了,他要想表達他的意見,他想要爭取他的權利,這些權利包括社會活動的權利,甚至包括講話的權利,集會和結社權利,最後,他希望他增加他政治上的權利。

當然,跟這個相批對、相呼應的,我們看見了,社會上應該會出現所謂的「意見刊物」,也就是說跟中央、跟黨、跟執政黨,他的立場不太一致,他的論調不太一致的一些民辦刊物。

臺灣這時候出現了幾份民辦刊物,先是我們剛剛講的「自由中國半月刊」。臺灣這個時候出現了三份最有名的雜誌,一份叫「大學雜誌」;一份叫「文心雜誌」;一份叫做「民主潮」。所以如果大陸走的是這條路的話,他也應該會出現大陸版的「大學」、「文心」跟「民主潮」。

那麼,當然這個社會慢慢開始變化,人權還會受到一些限制,我們提到這個集會、結社,他想爭取,但他仍然受到限制。罷工也不允許的,然後串連也是不允許的。但是人民有什麼權利呢?在像國民黨般的共產黨統治之下,人民可以享受到自由選擇工作的權利,自由換工作的權利,他可以有自由選擇居住地點的權利,還有自由遷徙的權利。

換句話說,城、鄉的戶口延格的城鄉的分衍,在臺灣社會裏是不存在的。如果中國大陸走的是臺灣這條道路的話,他也不存在這種分衍。那麼最後一點就是在這個地方,人民會享有相當程度的宗教自由,相當程度的信仰自由。

另外這個在一個比較相對開明的,當時是國民黨,那麼我們假設是共產黨,他的眼裡看起來,他對政權不會構成威脅,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面,它容許他有相當的活動空間,那麼這個部分是社會的變化。我們稍做休息後,再回來看看,在政治方面還會產生什麼變化!

各位朋友,歡迎回到中原大地世紀回眸的現場。我們來接著談,經過了這麼十來年的經濟跟社會的變遷之後,他對政治帶來什麼衝擊。第一個部分,我們看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共產黨統治的話,他的政治依然很緊,但是非常清廉。

在老蔣總統要求之下,當時抓這個貪污抓到雷厲風行。所以我們到一定年紀的人都還記得,當年有幾椿大案,喧騰的相當嚴重,一個是「黃豆案」;一個是「香蕉案」。這個事情都跟官員貪毒、賂賄這些有關,抓的面都非常廣。但是他抓的方式,不是採取政治運動的方式,他是採取法律的方式,按法律去抓、去查,所以政治緊而清廉,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他對各種各樣文宣的部分抓的很緊的。國民黨在這個時候,在臺灣,對報紙、各種各樣的刊物、廣播跟電視節目都採取事先的審查,跟事後的審查制度,所以他幾層的審查,檢查這麼嚴。那麼我們假設中共也做成這樣子。

第三,但是我們會看見,我前面所提到的地方選舉還會持續進行,選地方上的縣、市長,選地方上的縣、市議員,然後選這個省議員,這還會持續進行。在進行當中,我們可以看見非國民黨力量正在逐漸擴大,雖然仍然很有限。但是在我們剛才講了說,這些中產階級和上層人士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開始大量增加之後,他要求改革的呼聲開始出現。當然隨著這種改革呼聲出現,我們可以看到,要求台獨的呼聲也慢慢開始出現。

那麼,為了回應這些改革的要求,當然不是台獨的要求。為了回應這種中產階級跟上層階級對政治改革要求。當時的執政黨國民黨在臺灣進行了一系列的動作,其中最大的動作就是:中央民意代表的增補選。

那我們假設,這個時候的中國共產黨也碰到這個困難,他也進行中央民意代表的增補選。所謂中央民意代表就是1947年,我們不是講中華民國制了憲法嗎?然後生了這部憲法,在大陸上就選出了三種民意代表。第一叫「國民大會代表」,國大代表是負責選舉和罷免總統、副總統,然後負責修訂憲法的,這是國大代表。

第二是「立法委員」,也就是每次去審查法案、制訂法案、審查人事、審查政策的那個所謂「國會機關」。第三個是「監察委員」,就是中國傳統的御史或御史大夫,是這批人。

那麼這三批人,在大陸上,按照那部憲法選出來了。所以在1947年左右開始選出來。那麼這批人假設到這個時候,如果跟臺灣經驗一樣的話,那麼臺灣是沒有改選的。

臺灣沒有改選是因為他說,這批人是在大陸上面,用四億多人口為基數,所選出來代表全中國,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四億多人口,這麼三個機關。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跟監察委員,所以他們象徵法統,我不能把他們癈掉。我必須回到大陸上才能去改選。

那麼假設我們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執政的共產黨不願意放手太快,所以,他進行了向國民黨一樣,進行了小幅度的增選和普選,我們簡稱「增普選」。增普選從1969年開始,然後到1970年前結束。增普選這個情況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來很快看一下。

當時的國大代表,最早選出來是2,900多人,經過了這麼多年凋零又沒有辦法增補之後,到了這個時候,1969年的時候,剩下1,300多人,那麼好了,執政的國民黨說我們來增補選,增補選多少人呢?15人。

在1,300 多人裡面增補15人,他的比例是九十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一點一左右,比例非常低,人數相對很少。立法委員當時總人數大概550人左右,增補選11人,比例是百分之二,也非常少。監察委員大概170多,不到180人,增補選是2個人,比例也是百分之一左右。所以人數都非常少,比例都非常低。

但是當時國民黨大權在握,全力投入了選舉,把大部分這些位置都選回家去了。我們假設共產黨也做同樣事情,也把大部分位置選回去了。但是我必須提醒我們的朋友一點,一旦這個增補選過程啟動之後,它並沒有停止。它往後每隔三、四年,去掉一批人之後,他就必須增補選一次。三、四年去掉一批人之後,就增補選一次。所以我們看見的就是,在臺灣,政治自由化這個過程,這個時候正式開始。

那我們假設中國大陸在共產黨統治之下,那麼過程也開始了。也就是說從1969年、1970年左右,中國大陸的政治自由化階段正式開展。那麼如果這些事情正式發生的話,那什麼事情不會發生呢?

朋友們,一定馬上想到「文化大革命」不會發生。因為沒有出現前面的「大躍進」、「三面紅旗」,沒有出現三年的大飢荒,沒有出現大死人,所以不會出現文化大革命,也不會有毛澤東跟其他人的爭鬥。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的話,就沒有這麼嚴酷的權力鬥爭,沒有這麼慘烈的派系武鬥,沒有這麼糟糕的大屠殺,也沒有文化的全面迫害,也沒有社會關係的全面迫害。簡單說,少死七、八百萬人,然後幾億人沒有這場痛苦。

當然後面的林彪事件應該也不會爆發,也不會有隨而來的「批林」、「批孔」事件,也不會有後面的批評周公的事件、批評周恩來的事件。

當然到了這個時候,有一點我們必須提醒我們朋友的,到了1975年的時候,老蔣總統也就是蔣中正先生去世了。那我們假設,毛澤東提前一年,在這個時候去世。所以政治的過程到這裡也差不多告一個段落,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個階段做一個結語。

我們看見經過了十幾年的經濟發展之後,到這個時候,經濟、社會、政治都出現了比較劇烈的變動,我們剛剛提到的就是「政治自由化開始」,而新一階段的變遷,已經在門檻上了。

那麼後面會怎麼變化呢?我們下一次再跟朋友們詳細介紹,如果中國大陸當年走的是三民主義的,或者是臺灣式的道路,中國會怎麼變化?我們今天這個節目到這邊就要告一個段落,歡迎大家下禮拜同一時間繼續收聽我們的「中原大地世紀回眸」。我們下次再會!


(據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中原大地世紀回眸節目錄音整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