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西方的300年

發表:2005-10-02 00: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孔子思想在西方流傳至少已有300年的歷史。孔子學說被介紹到西方後,孔子就與希臘古代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一樣享有盛名。他和莎士比亞一樣,相信和諧、等級、社會秩序和奉行愛國主義。絕大部分西方人對孔子尊敬有加。

  德國柏林得月園的人口處,矗立著兩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崗石基座上刻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孔子名言。德國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為教育學的奠基人。德國前總統約翰內斯.勞說:中國的先哲孔子在德國廣為人知。他的至理名言至今依然能給人們深刻的啟迪。這位古代東方哲人的形象出現在這個偉大哲學家輩出的國度的公共場所本身,就說明瞭孔子在德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不僅在德國,而且在整個西方,孔子也備受推崇。西方出版的「100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國人還尊孔子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在西方的300年

  1993年,一位名叫莫格(William Rees Mogg)的學者在漢堡發現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論語》英譯文。這大概是僅有的一本最早的孔子著作英譯本。這個英譯本是從法譯本轉移過來的。法譯本又是從拉丁文譯本轉譯過來的。該書的前言中說:「這位哲學家(孔子)的道德是無限輝煌的。」最早把儒學介紹給西方人的是明清時期來華的耶穌會傳教士。這些傳教士把「孔夫子」譯成拉丁文「Confucius」。這個詞在西方一直沿用至今。一位名叫利瑪竇的傳教士在中國生活了27年,是他將《論語》翻譯成了拉丁文,並於1687年在法國巴黎出版,以後才轉譯成其他文字在西方流傳。由此可見,孔子思想在西方流傳至少已有300年的歷史。

  這些傳教士來中國的目的是傳教,但是到了中國以後,他們為儒家思想所吸引,花費了大量心血向西方世界翻譯介紹儒家思想。理雅各(James Legge)就是典型的一例。他窮幾十年之心血翻譯四書五經。

  孔子的學說被介紹到西方後,孔子就與希臘古代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一樣享有盛名。莫格稱孔子是「偉大文明奠基者」,他為此寫了《他說的仍在實行》一文,文中感嘆道:「孔子的教誨屬於全人類。他和莎士比亞一樣,都有著實用主義哲學:相信和諧、等級、社會秩序和奉行愛國主義。」

  西方的儒學研究

  18世紀時,孔子的學說是否為「純世俗性」的問題在歐洲學術界引起了廣泛討論。這一討論持續了一個多世紀。通過討論,孔子思想基本上為歐洲學界所瞭解。到了20世紀,西方出現了欽佩孔子的高潮。20世紀60年代,孔子學說走出學術圈走向大眾。一時在大眾文化中形成了「東方文化熱」,「Confucius says」(「子曰」)這個詞語也半認真半開玩笑地不時出自西方百姓之口。今天,絕大部分西方人對孔子尊敬有加。在西方人看來,孔子是人類歷史上沒有留下自己「親筆」作品,但都對人類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三個偉人之一。流傳下來的《論語》是由孔子的學生在他去世後撰寫的;記錄古希臘蘇格拉底思想的《辯白》是由他的學生柏拉圖在他被處死以後撰寫的;描述耶穌言行的《福音書》也是由他的門徒在他被釘上十字架後幾十年裡完成的。

  20世紀以前,西方的儒家研究成果主要出在天主教傳教事業發達的國家,如義大利、法國。這時的研究在文獻學方面已經達到一定水平。除教會外,法蘭西學院是最著名的研究機構。19世紀後,這些國家在近代工業化的競爭中處於下風。

  工商業的發展激起了英國人瞭解中國的願望,漢學也隨之在英國興起。傳教士理雅各傾數十年之功力,完成了四書五經及《老子》《莊子》的翻譯工作,並因此成了牛津大學的第一任漢語教授。他的翻譯體例嚴謹,被稱為19世紀英語世界最傑出的漢學成果之一,直到今日仍然沒有過時。繼理雅各之後,英國漢學家翟理斯 (H.A.Giles)、翟林奈(L.Giles)父子除繼續翻譯儒家經典外,還發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儒家及其競爭者》。美國人對儒家的研究要晚得多。二戰前,美國主要的漢學師資來自英國,但二戰後,美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令人矚目。最早從事儒家研究的美國學者要數顧立雅。他的《孔子與中國之道》代表了美國20世紀50年代儒家研究水平。

  耶穌比孔子晚5世紀

  當羅馬傳教士來到中國,看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時候,他們震驚了,因為耶穌也曾說過:「你們想讓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就應該怎麼對待別人。」但是,耶穌比孔子要晚整整 5個世紀!正因為如此,西方人對孔子更是尊敬有加。這兩句名言在西方也都被稱為「黃金律」。雖然孔子不是宗教創始人,但國外卻常把孔子與耶穌、穆罕默德以及釋迦牟尼相提並論。西方不少儒學學者也往往從基督教文化的角度研究孔子。他們認同或欣賞儒家價值,致力於儒學及其現代意義的研究,但他們都信仰基督教,有的當過基督教傳教士,有的是身居要位的神學家,有的還是宗教界有著廣泛影響和特殊地位的學者。

  和古代希臘哲學思想一樣,儒家學說的傳播和發展也不應受地域限制。波士頓大學的南樂山(Robert C.Neville)教授認為,儒學為了能夠成為一門「世界哲學」,必須在實踐中接受文化的多樣性與多元性的挑戰。儒家必須表現出與現代科學的親和性,才可能使儒家在科學先進發達的西方找到立足之地。

  孔子與「亞洲價值觀」

  西方文明發展至今,其原動力幾乎近於枯竭。西方一些飽學之士,轉而在東方哲學中尋求新的泉源。美國學者傅高義(E.Vogel)的《日本第一》一書,呼喚西方學者開拓新思路。亞洲經濟的發展不符合韋伯所說的「只有新教倫理,才有資本主義精神」的論斷。如果說經濟增長與其背後的文化存在著必然聯繫的話,那麼和西方「新教資本主義」相對應,有人把「東亞經濟模式」稱之為東方「儒家資本主義」,也就不無道理。東南亞等國提出的「亞洲價值觀」的概念,促使人們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對孔子學說進行重新解釋。

  「亞洲價值觀」的概念提出後,很快在西方出現了一場爭論。1995年11月19日,《華盛頓郵報》載文說:「許多亞洲的政治家、學者和商界領導人自豪地宣稱,橫跨太平洋有一個基本社會價值觀的巨大差別。他們有孔子文化模式,也就是他們引以為榮的 『亞洲價值觀』。這些新儒家們堅持認為,他們的文化價值比我們的好。」「一個增長著財富和自信的東亞正在向我們可敬的西方價值理念提出挑戰。」

  1996年1月8日,倫敦《金融時報》刊登文章《孔子規則:在今後十年美國將保持在亞洲的經濟領先,但它可能會從該地區學到更有價值的社會課程》,教訓美國人應向亞洲學習。該文說:「美國長期以來把自己看作是其他國家理所當然的模範。但是這個模範的角色現在遇到了挑戰,這個挑戰不是來自僵硬的歐洲,而是來自東亞。」「美國如果鼓勵美國人自願地去採用一些孔子的教誨,其社會將會有莫大的受益。」美國蘭登書屋(Random)1999年出版的《孔子住在隔壁:東方在教導我們西方應如何生活》一書,則更是對儒家稱讚有加。有評論說,該書告訴讀者,經過一代人的努力,東亞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已經成為繁榮的工業社區。社會奇蹟也伴隨著經濟奇蹟而產生。和這些社會相比,我們就不及。為什麼呢?因為生活在那裡的人通常堅守著儒家的教導。

  孔子與現代管理

  於是,不少東方和西方的學者都在探討儒家文化和現代化的關係。孔子的「中庸之道」如何應用到現代管理中就是一例。有人認為,從複雜變化的情勢中尋求合理的解決辦法,就是「中庸」。日本人竹添光鴻把中庸解釋為「合情、合理、合法」,即「中道管理」,也就是「合理化管理」。有人用M理論來代表中國人的管理之道。M是「人」(man)「中庸」(medium)與「管理」(management)的字首。從字形看來,它左右均衡,切合「中」的特性。英文26個字母中,M也正好居中,也正合「中庸之道」。

  當然在西方也有不少學者對儒學持批評態度。楊振寧就認為,儒家「長幼有序」「謙虛是美德」等思想,妨礙了培養年輕人進取向上的精神,也就影響了亞洲社會發展的速度。


《參考消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