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在北京的故居 荀慧生住宅即將拆除

發表:2006-03-14 18: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四大名旦」合影:前排為程硯秋,後排左起為尚小雲、梅蘭芳、荀慧生

  梅蘭芳在北京曾經住過多處地方,李鐵拐斜街是他的出生地;百順胡同、鞭子巷三條、南蘆草園胡同、無量大人胡同(今紅星胡同)等地都有他早年的住處。現在對外開放的梅蘭芳故居,在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

  這裡原是清代王府的馬廄,解放前當過兵營,解放後經修葺而建成住宅,1950年梅蘭芳回到北京,被國家安排至此處居住。這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有兩進院落,院內樹木成陰,環境幽靜。1986年10月,這裡作為梅蘭芳紀念館正式開放,鄧小平為其題寫了匾額。

  故居中,有一幅梅先生蓄須的照片。那是抗日戰爭時期梅蘭芳「蓄須明志」,堅辭任何演出並留下的紀念照片。日本投降當天,梅蘭芳當即剃去鬍鬚,在上海藍心大戲院舉行了8年來的首場演出。

  西四北三條的程硯秋故居

  在我的想像中,既然是著名旦角,自然應當是相貌俊秀、身材纖巧的。後來看到一幅他們四人的便裝合影,不禁大吃一驚,那程硯秋濃眉大眼、身材高大,完全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大漢模樣,但他偏偏擅演唱腔委婉的青衣!

  1922年,18歲的程硯秋第一次去上海演出,一炮打響。

  「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一次,日寇要求北平京劇界為捐獻飛機演出義務戲,許多人不敢不唱,程硯秋就是不去,有人勸他不要硬頂,他說:「我不能給日本人唱義務戲叫他們買飛機去炸中國人。我程某人寧死槍下也決不從命!」為了躲避騷擾,他停止演出而在京郊青龍橋務農,隱居鄉間。直到北平解放後才重新回到城裡居住。

  程硯秋故居在北京西城區西四北三條39號。

  他當年買下這房子後,老母親很是歡喜,特地在家裡擺了一桌酒席,答謝朋友。老太太請客人們上席後,卻叫程硯秋坐到旁邊的一張小桌子上,那裡只擺了一盤醬菜、一盤窩頭、一碗小米粥。老太太說:「現在你成了角兒,我讓你吃這個,是要你別忘了過去的日子啊!」程硯秋諾諾連聲,真的就坐在小桌子邊上喝著小米粥啃窩窩頭,在座的客人無不感動。

  1958年3月9日,程硯秋因心臟病搶救無效而逝世,年僅54歲。

  山西街的荀慧生故居

  荀慧生出身貧寒,經過艱苦的努力,才獲得出眾的聲譽。但他在京劇藝術上所苦心進行的改革並非一帆風順,比如早年一些守舊的老演員就經常嘲笑他,有時甚至在演出的時候站在幕後故意大聲學唱他那稍帶梆子味的唱腔,以至擾亂了舞台上的演出。他只能壓著氣忍受。所以,他說自己的演藝經歷「是一部傷心史」。

  「九一八事變」之後,荀慧生曾為支持抗日而參加過捐獻飛機的活動。

  「文革」中荀慧生遭受迫害,諸病復發,於1968年底黯然去世。

  荀慧生早年曾先後在南半截胡同、香爐營二條、椿樹上三條路北等處居住,後移居西單白廟胡同。而如今被作為故居的北京宣武區山西街甲13號,是他自1957年開始居住的地方。上週我路過山西街,驚愕地看到,「山西街甲13號」居然也被列入拆遷的名單。看來這小院難逃厄運了!

  椿樹下二條的尚小雲故居

  尚小雲1900年生,1976年去世。他年幼時因家貧而進「三樂社」學戲。尚小雲擅長青衣,兼刀馬旦。他早年曾習武生,對楊小樓十分仰慕,後來他把「楊派」的武生技藝吸收融化在自己的旦角戲裡,使「尚派」唱法以剛勁見長,且武功出眾,表演別具一格。

  1918年,尚小雲自組「重慶社」,排演新劇目,多表現巾幗英雄人物。1937年,他又創辦了「榮春社」,不惜變賣家產辦學,培養了數百名學生。

  尚小雲故居離荀慧生故居不遠,就在位於山西街北面的椿樹下二條1號。後來這裡屬宣武區椿樹派出所所有。但因城市建設的緣故,該處現在是一片高樓,不僅故居已不存,連胡同都沒有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