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躲在"城堡"裡的中國富人

發表:2006-06-19 23: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儘管事先有過思想準備,但一旦到了老趙所住小區的接待大廳,我仍然沒有料到,要見老趙竟有這麼難。

  「事先約好了嗎?」門衛上下審視著我。

  「約好了。」

  「登記一下吧。」 門衛把登記簿遞給我。

  我填完個人信息之後,動身往門口走, 「等一下!」 門衛大聲喊住了我。他撥了一個電話,口氣頓時和藹許多: 「趙先生,樓下有一位名叫魏城的先生找您,讓他上去嗎?」

  門衛對著話筒說了幾聲「好,好,好 ……」之後,放下電話,又同樣和藹地對我說:「魏先生,您上去吧。」

  老趙是成功人士,一家民營企業的老闆,他住在上海的一個「高尚住宅區 」。小區自成一個系統,自成一個社會,與外界的聯繫,則被森嚴的保安系統所隔絕。

  這次我去中國採訪中產階級時發現,許多所謂的「成功人士」都住在這種戒備森嚴、與世隔絕的城堡式小區中。

  問題在於,這種森嚴、這種隔絕,卻是為了保障小區居民的人財安全所必需的。老趙告訴我,在小區保安系統變得森嚴起來之前,的確出過幾起陌生人冒充訪客熘進小區作案的事件。

  小李是北京一家外企的小白領,由於年輕,尚未買房,目前住在父母家。他父母是機關離休幹部,住在機關大院中。大院的保安自然不像「高尚小區」那麼森嚴,有時一些小商小販、「閑雜人員」也會混進來,大搖大擺地在院內叫賣或遊蕩。

  但小李最近對我說,他父母住的大院現在也實行了嚴格的門衛制度,沒有出入證的訪客如欲進入,必須登記,並通過可視對講系統確認身份後才能放行。原因是:此前發生過多起身份不明的外人在院內扒竊、甚至公然搶劫的案件。

  「我父親就曾被搶過。那次,他在院內散步,碰到一個賣棉花套子的小販,當他掏出錢來,正在數錢時,小販一把奪走父親手裡的700塊錢,飛一樣地跑走了。」

  危險的接壤地帶

  「本小區全封閉管理、24小時巡更監控,院區內配有攝像監控系統,並與門衛及管區公司監控系統聯網,每戶安裝有彩色可視對講系統……」

  ──這是我在網上隨意看到的一則物業廣告中的一段話。

  如今中國大城市的各類住宅小區、大院,都有隔絕外界的圍牆,都有保安人員守門,而在新開樓盤的廣告上,保安監控系統更是不可或缺、必須一提的內容。而富人居住的 「高尚小區」,更成了散落在普通民居海洋中的「全封閉式」的座座孤島。

  中國富人住宅區的「城堡化 」,是西方媒體談論中國社會時頗感好奇的一個話題。例如,美國《地方志》雜誌一篇署名內維爾.瑪爾斯和薩斯基亞 .溫德爾的文章,這樣分析這一現象:「這種新型小區就像是現代化的城堡,業主們擁有私人物業,享受個性化服務。一扇扇莊嚴的大門和站在門口的警衛,正是中國社會出現層化現象的徵兆,這無疑對中國的城市布局產生決定性影響。」

  住在這種「城堡」內固然是安全的,但出了「城堡」,或在 「城堡」外不遠、但保安人員鞭長莫及的接壤地帶,「堡」民們的安全就不一定能保證了。

  前兩天鳳凰衛視播出的一個節目,戲劇化地揭示了這種接壤地帶的危險性。

  節目說的是,廣州中海康城小區是一個典型的白領小區,但居民們只有在公司內和小區內才有安全感,而最不安全的地帶,就要算是靠近小區的接壤地帶了:被稱為「飛車黨」的摩托車劫匪知道往返這個小區的人都是有錢人,但保安人員無法顧及接壤地帶,所以一搶一個准。情況最嚴重的時候,每天都有人被搶。而廣州公安部門的警力顯然不足,無法為所有這類的白領小區提供全天候的保護,無奈之下,小區內的老闆們、高管們和小白領們不得不抄起了家中能夠找得到的梆子、鋼管或其它器械,自行組成了一個 「伏擊隊」:白天工作累得臭死,晚上還得輪流值班,自行「執法 」,擒拿劫匪。

  但後來該「伏擊隊」的核心成員意識到,這樣的自救組織只能是臨時性的,因為這類組織「不但在法律上說不通,而且,在伏擊過程中,或者傷害搶劫者,或者被搶劫者傷害,不管出現哪一種情況,都會背離原初保衛自己與家園的目的。」所以,「伏擊隊」成立幾個月後又自動解散。

  富人小區「城堡化」現象和康城小區「伏擊隊」的尷尬處境,凸現了中國中、高收入階層的生存困境: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社會分層隨之出現;急劇的經濟改革和城市經濟形態的轉型,導致城市居民貧富差距拉大;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戶口管理制度的相對放寬,又使得大量農民工和外來人口進城;但城市吸納外來人口的能力畢竟有限,再加上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某些生活無著的人或企望「另類」致富的人便鋌而走險,劫富盜闊;公安系統警力不足,富人即使龜縮在城堡式的小區內,也無法保證外出安全,索性也鋌而走險,自行「執法 」;但由於「法律上說不通 」,類似舊時代「民團」性質的「伏擊隊」便不得不自動、或被動地解散,富人們只好更深地龜縮在 「城堡」中……

  並非中國獨有

  然而,如果說這種「城堡現象 」是當代中國的獨有現象,則未免有失公允。因中國富人小區「城堡化」 而大驚小怪的歐美傳媒,大概忘了「城堡」這種建築模式最早起源於中世紀歐洲,那時的歐洲也是貧富懸殊,劫匪橫行,只不過二戰以後,歐美各國開始注重社會公平和弱勢群體的福利保障,貧富差距才逐步縮小, 「城堡」因而成為歷史陳蹟。但在歐美諸國之外的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其大城市由於缺少類似中國的戶籍制度,所以那些城堡式的富人住宅區和貧民窟之間的隔離、疏遠、甚至敵視,與中國比起來,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近,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發表報告,稱全球到明年就會有半數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但三分之一的人將居住在犯罪活動猖獗、居住面積狹小、服務不完善的貧民窟內。報告說:「世界上的富人都縮回到戒備森嚴的居住區內,形成了一種以恐懼為核心的建築風格。」

  即使在嘲笑中國「城堡現象」 的《地方志》雜誌所在的美國,儘管有形的 「城堡」也許只保留在遊樂場中,但富人區和窮人區之間的隔離和疏遠,彷彿仍然有著某種無形的圍牆。

  我曾去過美國第一大都市紐約。初到時,很多好心的華人特意警告我不要去市中心貧窮黑人聚居的哈勒姆區,因為治安很差。但出於好奇心,我仍然去這個紐約出名的窮人區轉了一圈。雖然當地治安沒有像那些華人說的那麼差,但很明顯,你在哈勒姆區很少能夠看到白人。至於富人聚居的長島,則遠離市中心,藍天白雲,海水沙灘,綠草洋房,棟棟豪宅之間的距離不小於一個足球場,儘管沒有護城河、吊橋、城牆或守城的家卒,但你也很難看到黑人、窮人或「社會閑雜人員」:這裡基本上沒有什麼公交系統,如果你窮得連車也買不起,那你也就基本上與這塊遠離都市喧囂的「世外桃源」無緣。

  但中美窮富之間的隔離,至少有一點不同:美國的富人不需要自行組成什麼「 伏擊隊」。我的一位美籍華人朋友曾經告訴我:怪得很,美國那些治安不好、劫案頻發的地區,大多都是窮人區,而非富人區,原因何在,他也沒有琢磨透。

  我在美國只是遊客,更無暇、無心琢磨箇中原因,但我在加拿大和英國居住過多年,知道這兩個國家比美國更注重社會公平,雖然也有富人區和窮人區的隔離,但不僅富人不需要自組「伏擊隊」,而且窮人也沒有太多動機去搶劫富人:因為在這兩個國家中,貧富雖有差距,但作為窮人,只要你有工作,那你總能過上還算體面的生活;如果你是沒有收入來源或能力的失業者、殘障人士或合法難民,那你也都能領到保證最低生活標準的失業金或福利金。

  我還記得,剛去加拿大時,對於該國慷慨的福利金制度,我曾感到有些不理解:中國人講「不勞動者不得食」,為什麼在加拿大,不勞動者不僅有食,而且食得不錯?加拿大也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富人繳稅讓窮人「不勞而食」,這樣做對富人有什麼好處?

  在西方生活了多年,至今我也沒有完全搞懂。當然,我知道,任何制度均有利弊,福利金制度也會被灠用,也有獎懶罰勤的副作用;但同時我也知道,任何現象均有成本, 「福利國家」的成本固然很高,而貧富差距過大、社會保障缺失的成本也不低,僅僅對富人而言,這些成本至少就包括:盜竊、搶劫、綁架、敲詐勒索等案件增多,富人沒有安全感,或許必須躲進造價更高的 「城堡」之中,或許還得花錢增雇保鏢、保安,甚至還得搭上時間、精力、甚至生命安全,自組「伏擊隊」,以手無縛雞之力的軀體,與職業劫匪拚死相搏 ……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