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的內視養生觀

發表:2006-07-02 00: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們的祖先特別珍惜自己的身體,所以中國人也是非常善於養生的民族。「養生」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內篇》中。所謂養,是指滋養、培養、保養、養育、修養;所謂生,是指生命。養生就是通過身心養護,以獲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中國古人所講的養生,主要是指「內養」,也就是說要從改善身體的內環境入手,通過內視入靜、呼吸調節、意念冥想、肢體導引、慾望管理等一系列的手段,來達到身體免疫力的提高。

  中國古人向來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是個小宇宙」,所以不提倡人們總是把目光盯在外部世界上,而是應該以天地萬物的變化機理來作為調節身心的依據,以此達到天人合一的美妙景界。因此,中國的儒、釋、道、醫、武等各宗各派無不把「內視」作為養生的關鍵途徑。

  養生者「內視」的對象

  古人內視的習慣源於對自身體內資源的珍惜,養生者「內視」的對象包括:丹田、氣血、經絡、穴位、腑臟等。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即衰,戒之在得。這說明孔子非常重視人體內氣血資源的健康狀況,他認為,性慾、物慾、利慾等,都會影響到身體內部的平衡,所以一定要很好地進行約束。

  孟子曰「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持其志,無暴其氣。......吾善養吾浩然之正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在孟子看來:一方面,毅力、志向是人體之氣的統帥,有志向的人完全可以駕馭自己的氣血運行;另一方面,為了實現人生志向,人就不應該輕易浪費氣血資源。總之他認為,追求道德真理的人,是內心純正的人,所以胸中總有浩然之正氣。不講道德的人,是慾念雜亂的人,也是體內氣機逆亂的人。

  中國古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在《上張安道養生訣》中描述自己常用的養生方法:每夜於子午後,披衣起,面東若南盤足,口齒三十六通,握固,閉息,內視五臟:肺白、肝青、脾黃、心赤、腎黑。次想心為炎火,光明洞澈,下入丹田中,待腹滿氣極,即徐出氣,出入均調,即以舌接唇齒內外。蘇軾這種內視方法可能是與傳統的陰陽五行觀念有關,能夠想像像人體的五臟具有五種顏色,說明人進入了入靜的狀態,外部世界已經無法吸引人的思維意識了。

  內視在養生中往往可以起到抵禦外界誘惑、降低身體損耗的作用。所以老子認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人們應該「致虛極,守靜篤」,「塞其兌,閉其戶」,「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優」。莊子則認為「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清必靜,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

  《易經.艮卦》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意思是,集中注視背部命門,就能得到身心縹緲的美妙感覺,即使有人走進院子裡,也會對他視而不見。這樣做,對身體有益無害。據歷史學家考證,中國明朝的大學問家林兆恩,曾經發明瞭「艮背功」養生法,教人學習後,治好了很多老百姓的疾病。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